“自适应学习”理论,主张通过分析知识体系和评估学生的能力,构建立体的知识架构,为每位学生制订个性化的学习计划,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在自适应学习理论的支持下,笔者以“前置性作业”为抓手,探究作业设计策略、组织实施及其功能应用。本文聚焦自适应学习视域下职校语文前置性作业设计策略,提出了要依标设计、科学表述、任务多样、循序渐进。指出了语文前置性作业的实施要注意方式多样,如利用学习通平台与新媒体技术;要路径多选,如内容和方式的多选性;要评价多元,如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相结合。同时,明确了语文前置性作业要及时了解学情,优化教学设计,构建高效课堂。
1 语文前置性作业的设计策略
自适应视域下的职校语文前置性作业设计,是一种以职校生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为中心,旨在通过灵活多样的作业内容和形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便于教师进一步动态了解学情、及时优化教学设计的教学策略。
目前职校语文前置性作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目标不明确、内容乏味无趣、形式缺乏变化、难度梯度模糊、反馈评价滞后等。要提升职校语文前置性作业的功效,帮助学生科学地选择自适应学习路径,协助教师了解学情从而动态定位课堂教学路径,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务必针对以上问题,优化职校语文前置性作业设计。
1.1 依标设计——目标清晰,题目一致
在自适应视域下,职校语文前置性作业的设计首要原则是“依标设计”,即紧扣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并融合学生初步学情来制定清晰且具有针对性的作业目标。
(1)依照课程标准,确定作业的语文核心素养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版)》(以下简称“课标”)最大的亮点之一在于其明确并强调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前置作业设计需教师深研课标,精准把握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要求:语言的理解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发现与鉴赏、文化的传承与参与。通过设计能够促进学生这些核心素养发展的前置性作业,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逐步筑牢扎实的语言根基,提升思维能力,陶冶审美情操,增强文化认同感。这些核心素养目标是贯穿整个语文教学过程的灵魂,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提供方向指引。在强调语文核心素养的同时,作业要注重将职业教育特色融入其中,培育劳动精神,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增强文化自信。
(2)对照教学目标,确定作业的语文能力发展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直接导向,它规定了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应达到的具体能力水平。这些目标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从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思维品质、审美鉴赏、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多个维度出发,制定具体、可操作、可评价的能力发展目标。
在前置性作业设计中,教师应紧密结合教学目标(特别是重难点)来规划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路径。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充分考虑课堂教学的需要,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设计有针对性的任务。例如,对于阅读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概括文章大意的前置性作业;对于写作能力有待提高的学生,则可以布置一些仿写、续写任务。学生在完成前置性作业的过程中,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为后续的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3)基于初步学情,确定作业的学生个性发展目标
学情是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之一,它反映了学生在当前学习阶段的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在自适应视域下,职校语文前置性作业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初步学情,为每位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发展目标。这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不仅要关注共性要求,还要注重差异性和个性化。对于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和类型的作业;对于有特殊兴趣爱好的学生,则可以设计一些与之相关的拓展性任务。同时,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作业内容或形式,以激发其学习动力和创造力。这样的设计才能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上得到发展。
当然,以上目标并非割裂开来,而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作业目标体系。
1.2 科学表述——内容精炼,表述准确
在自适应视域下,职校语文前置性作业的设计特别强调科学表述,要求内容不仅要精炼,还要表述准确。这样的设计旨在提高作业的效率、效果,确保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理解作业要求,从而更有效地进行预学准备。
(1)聚焦核心要素,精选关键问题
在自适应学习环境下,要求精准对接课堂教学,职校语文前置性作业的内容设计要精炼。职校语文教师应围绕教学目标,尤其是重难点,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精心挑选或构思富于代表性与启迪性的核心作业,确保内容精炼而富有成效,促进知识的有效吸收与素养的全面提升,从而促进学生有效进行自适应学习。
(2)用语专业规范,描述清晰明了
教师在进行前置性作业设计时还要保证作业内容的无误性和表述的准确性,这是前置性作业设计质量保障的根本基石。首先,前置性作业语言要专业规范,表述应使用标准规范的汉语,避免使用方言、网络语言。语言应简洁明了,无歧义,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作业要求。其次,前置性作业语言要明确指向,每道题目都应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即明确告知学生需要做什么、怎么做以及达到什么标准。避免使用含糊不清的表述,造成学生的困惑和误解。
1.3 任务多样——类型丰富,指导明确
在自适应视域下,职校语文前置性作业的设计应注重任务多样性,确保作业类型丰富且指导明确。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满足不同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他自主学习和深度理解,引导学生有效预学。
(1)丰富作业类型,提供多样选择
由于职校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已有基础、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所以,丰富前置性作业类型才能真切实现自适应学习,才能精准对接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的前置性作业完成情况才能为教师提供学情反馈,为教师优化教学设计提供依据。语文前置性作业的形式除了封闭性任务,如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之外,还有开放性任务,如口头表达演讲、动手操作录制朗诵视频、创意写作、社会调查等拓展性任务和创造性任务。
(2)任务引领清晰,方法指导到位
指导明确是指教师在设计前置性作业时,清晰预见学生可能遇到的难题,并提供详尽的学习策略指导与细致的方法提示,使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作业的完成方法和步骤。对于复杂或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要提供详细的步骤指导和操作示范,帮助学生逐步完成。例如,在撰写读后感时,可提供撰写框架、关键提示等。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推荐相关的阅读材料、在线资源链接、影视等学习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完成作业。
1.4 循序渐进——顺序合理,难度适宜
在自适应视域下,职校语文前置性作业的设计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确保作业设计顺序合理、难度适宜。在设计作业时,须联系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潜在发展水平,设计既符合知识衔接逻辑又关注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前置性作业。
(1)遵循发展规律,确保顺序合理
“顺应学情”,贴合学生实际,是教育的生命线。唯有深入了解学生的“已知”与“未知”,方能精心设计高效前置性作业,才能不浪费学生课堂上的宝贵时间。
前置性作业的设计要由易到难,作业内容的编排应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从已有的基础知识出发,逐步过渡到更复杂、深层次的问题。前置性作业的设计要由旧知到新知:在作业设计中,应巧妙地将旧知识与新知识相结合,通过回顾旧知来引入新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循序渐进的知识网络。前置性作业的设计要由熟悉到不熟悉,为切实减轻学生的畏难情绪,作业中可以先安排学生较为熟悉的内容,再逐渐引入不熟悉的领域,让学生在逐步适应中拓宽学习面。
(2)精准分层设计,兼顾难易程度
教师在设计前置性作业时,须以学生的个体差异为焦点,紧密贴合学生的当前发展水平,以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为目标,设计不同难度、梯度的作业任务,分层设计,因材施教。通过分层作业,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提供不同难度、深度的作业任务,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舒适区”得到挑战和提升。
需注意的是,前置性作业的内容与目标之间,并非直线对应的简单逻辑,而是交织着一对多或多对一的非线性复杂联系。单一前置任务可驱动多重作业目标的达成,多项前置任务也可汇聚于单一作业目标的实现。
2 语文前置性作业的有效设计
以中职语文教材(高教版)上册第一单元“中国革命传统作品选读”第一篇课文《沁园春·长沙》为例,为数字媒体专业学生设计有效的前置性作业。
2.1 《沁园春·长沙》前置性作业目标的设计
在设计前置性作业内容之前,首先要确定前置性作业目标。
根据课标、教学目标和数字媒体专业学生的初步学情,确定《沁园春·长沙》前置性作业目标为:(1)了解词人的经历及本词的创作背景。(2)通过录音或视频掌握本词的读音及停连、节奏并反复诵读,体会词人所传达的情感。(3)结合书中注释和“知识补白”,并查阅网上资料,把握意象与意境。(4)赏析关键词句,体会词人的博大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2.2 《沁园春·长沙》前置性作业内容的设计
围绕以上前置性作业目标,作业内容设计为:(1)作为数媒人,请你为作者和这首词作宣传。利用网络搜集或观看教师发布在“学习通”平台上的视频,整理词人的相关资料(个人经历)和《沁园春·长沙》的创作背景,形成展示成果,成果形式为文稿或ppt或汇报视频,上传平台。(2)诵读词作。观看教师发布在“学习通”平台上的朗诵视频,准确把握停顿、重音、语速、语调、节奏等,有感情地朗诵《沁园春·长沙》,并将朗诵音频或视频及时上传平台。(3)寻找词中的“意象”。结合教材“提示与练习”2和“知识补白”之“意象与意境”,在词中划出意象,掌握知识、加深理解。(4)选取词中的几个关键词句(如“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等),结合背景资料和个人理解,进行赏析。要求分析这些词句如何体现了词人的博大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2.3 《沁园春·长沙》前置性作业设计有效性的分析
这份前置性作业做到了依标设计,目标清晰,题目内容和目标一致,实现了语文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第1题了解伟人提升了文化传承与参与素养。第2题诵读的任务要求提升了语言的理解与运用素养,第3题意象的把握任务提升了审美发现与鉴赏素养,第4题赏析关键词句任务提升了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作业设计还实现了语文能力发展目标,其中包含了听说读写能力的考查与提升。同时,这份作业实现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目标,作业的设计考虑到了学生的数字媒体专业素养,融入了专业情境,如作为数媒人,请你为词人和这首词做宣传,另如制作ppt、录制视频等。
这份前置性作业表述科学,内容精炼。四道题目聚焦单元立意、教学目标、重难点等核心要素,精选关键问题,如“意象”的把握,用语专业规范,描述也是清晰明了,有助于学生能迅速读懂题意,顺利完成任务。
这份前置性作业任务多样,题目类型丰富,指导明确。作业类型极其丰富,既有封闭性任务,如填空题,又有开放性任务,如收集资料、录制朗诵视频、创意鉴赏等。既有听,听录音或视频;又有说,如谈词人的个人经历;又有读,如反复诵读词作;还有写,如赏析关键词句。教师的作业指导语也很明确,如在意象题中,指导学生结合教材“提示与练习”2和“知识补白”之“意象与意境”去完成任务。而且,为学生提供了多样的选择,如诵读的成果形式可以是文稿或ppt或汇报视频,这样就为不同能力的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学习路径,为自适应学习提供了可能性。
这份前置性作业的内容循序渐进,顺序合理,难度适宜。作业任务遵循学生由旧知到新知的认知规律,对于词人的认知,学生是有基础的,学生初中已学过他的《沁园春·雪》,所以在旧知的基础上,了解《沁园春·长沙》的创作背景便难度不大;关于诵读,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诵读基础,但是对《沁园春·长沙》这首未接触过的词,就需要结合旧知来解决新知;对“意象”的把握,学生在初中时似懂非懂,所以需要给学生明确的指导,学生在资料指引下,解决问题,稍有难度;最后的赏析题,则需要发挥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去解决,更适合语文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创造性地完成。
3 语文前置性作业的组织实施
在自适应学习视域下,职校语文前置性作业的实施也要充分考虑职校生的学习差异和个性化需求,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多选的内容和路径以及多元的评价,最大化地实现语文前置性作业的功能。
3.1 方式多样——利用学习通平台与新媒体技术
(1)学习通平台应用
师生可以选择个性化教与学的路径。教师可以利用学习通平台进行作业布置,学生可以在学习通平台上完成并提交作业、上传音视频等,便于教师和其他同学及时了解学情,便于动态调整,提高学习效率。
师生可以在互动讨论区实时交流。在学习通平台上有专门的讨论区,鼓励学生就前置性作业中一些开放性问题,尤其是小组合作的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通过生生互动,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问题,拓宽思路。教师也可实时监督,引导学习,发挥主导作用。
(2)新媒体技术融合
教师要借助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完成作业。可结合图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多媒体资源,设计前置性作业。例如,通过观看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电影或纪录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
学生可借助在线工具与小程序高效完成任务。利用翻译软件、在线词典、思维导图等小程序,辅助完成前置性作业。这些工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还提升了信息检索以及处理能力。
3.2 路径多选——内容和方式的多选性
(1)内容多选
分层作业的设计为学生进行学习内容的选择提供了可能。设计不同难度层次的前置性作业,供学生根据自身能力选择完成。这样既能保证基础薄弱的学生能够跟上学习进度,又能满足学习优秀的学生的挑战需求。
(2)方式多选
前置性作业设计的多样融合设计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选择提供了可能。学生可自主学习,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完成任务。如阅读、写作、演讲、表演等多种形式。
学生也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对于一些拓展性、创造性的任务,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团队中共同合作完成任务。这不仅利于作业的高质高效完成,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3.3 评价多元——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
在开展前置性作业评价之前,由师生共同制定评价标准,从知识点掌握、思维过程、作业态度、合作与交流等方面设计评价的内容及要求。
(1)学生自评
学生可以通过反思日记进行作业完成的自我评价。学生在完成前置性作业后,撰写一篇反思日记,总结作业完成的过程和收获,反思问题和不足。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也有助于教师了解其作业完成情况,便于展开个性化指导,精准选择自适应学习路径。
(2)生生互评
学生可以通过同伴评价了解自己、评价他人。教师可组织学生相互评价前置性作业完成情况。这既有助于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又能从同伴身上学到优点。学生在小组展示中进行评价,在小组合作完成前置性作业后,小组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并接受其他小组的评价。这就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师生互评
师生通过面对面交流或在线讨论,就前置性作业中的问题进行探讨。这有助于教师及时准确地了解学习情况,改进任务设计,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提供有力支撑。
教师要及时批改前置性作业,要注重发现学生作业的闪光点和进步,给予积极肯定和鼓励。同时,也要及时指出前置性作业完成中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4 语文前置性作业的应用价值
在自适应视域下,职校语文前置性作业对于教师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反馈价值。它如同一面镜子,真实地映射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状态与困惑,为教师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教学设计调整的依据,同时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定了基础。
4.1 便于及时了解学情
(1)精准反馈学生状态
前置性作业通过多样化的任务形式,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这些数据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习进度以及个人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教师可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对前置性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识别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知识难点以及错误点,从而精准把握学生的整体学习状态和个体差异。
(2)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基于前置性作业的及时反馈,教师可以提前为不同水平的学生准备差异化的教学资源和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语文课堂中获得适合自己的学习支持。对于大部分学生在前置性作业完成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集中讲解和探讨,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
4.2 用于优化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与方法的精准匹配
根据前置性作业的反馈,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进度相匹配。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点和学习风格,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如采用专题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教学过程的动态调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在前置性作业中表现出的困惑和疑问,灵活调整教学重点和节奏,确保教学活动始终围绕学生的学习需求展开,做到“以生为本”。通过前置性作业的讨论和分享,教师可增加课堂互动,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4.3 利于构建高效课堂
(1)提高教学效率
前置性作业让学生在课前就对新知有了一定的了解和知识储备,在课堂上能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提高了教学时间的利用率。通过前置性作业的完成,学生已经掌握了部分基础知识,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更多地关注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和深度的拓展,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讲解。
(2)增强学习体验
前置性作业的设计和实施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从而提升学习体验、增强学习效果。通过完成前置性作业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分享,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学习主体地位,进而增强学习上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综上所述,在自适应学习视域下,职校语文教师应系统地考虑前置性作业的设计策略、组织实施和功能应用。设计的前置性作业要依标设计、科学表述、任务多样、循序渐进;在实施时要注意方式多样、路径多选、评价多元;注重将前置性作业应用于教学中及时了解学情,优化教学设计,构建高效课堂。
本文系第五期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自适应学习视域下职校生学习障碍分析与应对策略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ZYB51。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