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杀手不太冷》 杀手的食谱

2024-12-09 00:00:00孟渐新
食品与生活 2024年12期

这两年,经典影片重映成了影院一道特殊的风景线。今年11月1日,摄制于1994年的影片《这个杀手不太冷》修复版于我国内地院线上映,引发关注。

经典电影里的杀手形象,一般被塑造成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1967年,已故的法国著名导演梅尔维尔拍摄了《独行杀手》,由颜值巅峰时期的阿兰·德龙饰演杀手杰夫。整部影片虽然有餐厅的戏份,但对于这位独行杀手来说,唯一和“食物”有关的,大概是衣柜上放着的那整排法国某著名矿泉水,而厨房里那些餐具更像是租房时房东留下的闲置物品。到了1989年,延续《独行杀手》人物设定的《喋血双雄》惊艳亮相,这部让外国影人赞叹不已的电影,为吴宇森进军好莱坞铺平了道路。而影片主角杀手小庄比起杰夫要生活化一点,但也就是一点而已,不过是小庄在观众面前喝起了水及咖啡。总之,我觉得,对这些经典的杀手形象而言,吃饭仿佛是要把他们拉下神坛一样的罪行,在影片画面里“明令禁止”。

法国导演吕克·贝松在美国好莱坞的初试莺啼之作——《这个杀手不太冷》则有所不同,我甚至觉得导演让杀手里昂喝牛奶的确可算神来之笔。杀手不喝酒的理由很好寻找:为了保持镇定。但让酷炫的杀手们在银幕上喝了那么多年水,也的确寡淡。但吕克·贝松也没让他喝咖啡,也许是考虑到这种饮料可能导致失眠,至于碳酸饮料更可能引起疾病。总之,不知是哪个灵感乍现的时刻,让吕克·贝松想到了让他的电影主人公喝牛奶——这种通常是儿童成长时补充营养的饮品。这样的设定,有些像导演对那个心理上还没有成熟的杀手的调侃,甚至通过女主角之口夸他“可爱”,但客观上对需要补充能量的杀手来说,日常喝牛奶也的确再合理不过。

有了饮食,便开始有了生活气息。牛奶是一个人喝还是两个人喝,味道怎么样?能不能不喝?谁来买?换不换品牌?所有这些生活化的细节,出现在电影中,便是导演想在台词外传达的潜台词。

杀手里昂用台词定义了万年青是“朋友”,他没有意识到的是,牛奶在某种意义上是他的生活伴侣。影片前半部分,老托尼有一句提醒,大致是说对于杀手而言改变不是什么好事。从电影叙事角度看,影片必然要讲述这个杀手怎么一点点改变乃至彻底变了个人似的。临近结尾时,导演细致入微地让里昂喝的牛奶从白顶换成了红顶。女主角对于杀手的改变细节至此,里昂似乎也只有死亡这一结局,他终究再也不是那个曾经的自己了。这只是就上文提出那么多问号的一个解答,观众在思考前几处问题时,便会发现导演巧妙地使用牛奶展现男女主之间的互动,表现了里昂对女主心理距离的变化。

电影说到底是视觉的艺术,文字工作者总会说,剧本不像小说,人物没有心理。在剧本写作层面的确如此,但影片中的人物怎么会没有心理活动呢?高明的导演就是擅长通过细节将人物的内心巧妙地展示给观众。本片的牛奶便担任了这份重任。

里昂与女主角最初相遇的两场戏里,女孩分别在抽烟和含着棒棒糖,巧妙展示了她叛逆与天真交织的少女形象。随着故事的发展,我们也看到了少女的食谱比杀手丰富得多,如谷物早餐、牛奶、零食及后期作为工具的口香糖等。由此,也让我们感觉女主角虽声称自己是18岁,但她的形象及日常食 物都表明,她实际是个少女。

正面人物吃得虽然不算正常,但也绝不能算“有毒”。对于反派,导演虽然赋予其“古典音乐”的审美爱好,但是在吃的问题上却“绝非常态”。直到后半段才揭晓原来是缉毒警察的匪首,从影片刚一露面就有“嗑药”情节,轻松坐实本片最大反派身份。

导演好似有一张像光谱一样的食谱,划了三个区域分配给影片里的三位主要人物。每分析到这种精心构建过的作品,就会赞叹艺术创作的乐趣。不过,对于善于思考的导演来说,创作并不会止步于此。除了勾勒人物形象,食物的妙用还有很多。

食物往往具有鲜明的地理特性,因此导演还能通过描绘不同的餐饮空间划分场景,使区域范围从冰冷的名称瞬间充满想象力。

孤身在美国的里昂在意大利餐厅有个接头人老托尼。就像通常意大利餐厅给人浓郁的家庭氛围感,里昂与老托尼之间也是这种似亲非亲,这“似”与“不似”,全看是不是有这意大利餐厅的气氛烘托。里昂就在这种像家一样的环境里,喝牛奶,谈生意,交付成果,吃饭……周而复始,波澜不惊。变化在于女孩的出现,从最初只能站在门外,到最后和他并肩坐在一起;从老托尼最初只叫了一杯牛奶,到后来给了两人两杯牛奶,意大利移民社区对于外来者的接受度可从细节处判断。

但导演想告诉大家,并不是融入意大利餐厅,就代表了里昂和女孩融入了社会。导演用西餐厅道出了两人处在社会边缘的真相。如果说意大利馆子是杀手的日常,那么西餐厅本身是意外。尽管那个场景大概是诸多著名杀手电影中难得的温馨一刻:杀手甚至端起了酒杯,只为庆祝女孩第一次成功射击。然而,涉事的两人从穿着到举止,明显都不属于那个代表主流的西餐厅,自然也注定了两人最后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