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探讨基于非遗文化传承的服装色彩设计模式,对于非物质文化传承以及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非遗服装设计的基础上,探讨了色彩在非遗服装设计中的重要性,并提出基于非遗文化传承的服装色彩设计模式,包括传统色彩元素的直接引用与创新融合、色彩与图案、材质的协调统一以及文化故事与色彩情感的传达,旨在为非遗文化的现代传承与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与实践路径。
关键词:非遗文化;文化传承;服装色彩;设计模式
在全球化与现代化的浪潮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文化瑰宝,其传承与保护日益受到重视。服装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其色彩设计不仅关乎审美表达,更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键环节。基于此,本研究聚焦于基于非遗文化传承的服装色彩设计模式,探索如何将非遗文化丰富色彩资源与现代服装设计理念相融合,赋予服装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情感价值。同时,本研究也提出了色彩设计在服装中的具体应用策略,包括色彩搭配、材质选择、图案融合等方面,以期通过实践探索,为非遗文化的现代传承与创新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1 非遗服装设计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与深厚文化底蕴。服装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是实用性的体现,更是文化传承与弘扬的重要载体。在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过程中,服装设计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非遗服装设计的核心在于如何在保持传统精髓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从而适应现代社会的审美与功能需求。这要求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不仅要深入挖掘非遗文化内涵,还需巧妙融入新的设计理念与元素,从而推动文化的持续发展[1]。比如,在苗族服饰中,传统的手工刺绣与银饰装饰是其显著特色。现代设计师可以在保留这些传统工艺的同时,通过引入现代面料与剪裁技术,使苗族服饰更加符合现代人的穿着习惯,这样既可以保留文化特色,又能够实现实用性的提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非遗服装设计创新并非无原则的改造,而是需要在尊重传统与追求创新之间找到平衡点。一方面,要避免过度商业化导致的传统元素丧失,使服装失去其原有文化价值;另一方面,不能简单地复制古人风格,忽视现代审美与功能需求,导致服装与现代生活脱节。比如,在设计藏族服饰时,应保留其独特的色彩搭配与图案设计,同时结合现代流行元素,如简约的线条与舒适的版型,使藏族服饰在保持传统韵味的同时,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标准。
2 色彩在非遗服装设计中的重要性
2.1 色彩是非遗服装文化的视觉语言与情感纽带
色彩在非遗服装设计中,首先扮演的是文化视觉语言的角色。这是因为每一种色彩及其搭配方式,都是特定历史时期、地域文化、民族信仰的直观反映。比如在藏族服饰中,蓝色常被赋予神秘、纯净的寓意,与高原蓝天白云相呼应,可以体现藏族人民对自然的崇敬与和谐共生的理念(图1)。因此在设计与藏族相关的非遗服装中,对蓝色的运用,不仅可以让非遗服装成为文化载体,更能够在视觉上构建观者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直接联系,激发情感共鸣。同时,色彩作为情感表达媒介,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界限,让穿戴者与观赏者共同感受到非遗文化所蕴含的情感深度。如苗族服装中的鲜艳色彩,不仅展示了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与乐观态度,还通过色彩的对比与和谐,传达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2]。因此,色彩在非遗服装设计中,不仅是视觉上的装饰,更是情感交流的桥梁,能够加深人们对非遗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2.2 色彩可以构建与提升非遗服装审美价值
色彩搭配是非遗服装审美价值构建的核心。在非遗服装设计中,合理的色彩搭配不仅能够提升服装的整体美感,还能通过色彩的冷暖、明暗、纯度等属性,营造出不同的氛围与情绪,满足人们多样化的审美需求。比如,在设计江南水乡服装过程中,淡雅的水墨色调与轻柔织物相结合,能够营造出一种温婉、含蓄之美,体现江南文化的细腻与柔情。另外,色彩搭配还可以体现设计师对非遗文化的深刻理解与创新能力[3]。通过将传统色彩与现代审美趋势相结合,设计师可以创造出既保留传统韵味又不失时尚感的非遗服装,从而拓宽非遗文化的受众群体,提升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力与吸引力。因此色彩搭配创新,是非遗服装设计保持活力与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2.3 色彩是非遗服装现代化转型的驱动力
在非遗服装的现代化转型过程中,色彩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全球化与信息化的加速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与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非遗服装要想在当代社会中保持竞争力,就必须进行创新与变革。色彩作为服装设计的第一视觉要素,其创新成为推动非遗服装现代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一方面,色彩创新意味着对传统色彩的重新诠释与运用。设计师可以通过改变色彩的明度、饱和度或加入新的色彩元素,使传统色彩焕发新的生机,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4]。另一方面,色彩创新也体现在跨界融合方面,即将不同文化、不同领域的色彩元素进行巧妙结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非遗服装作品,展现文化的多样性与包容性。这种色彩创新不仅可以促进非遗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也能够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辟新路径。
3 基于非遗文化传承的服装色彩设计模式
3.1 传统色彩元素的直接引用与创新融合
在非遗文化传承基础上进行服装色彩设计,可以直接应用传统色彩,也可以将传统色彩进行创新融合。这样不仅能够维护非遗文化的纯正性,同时也能够寻求与现代审美语境的融合。其中,直接引用传统色彩元素,是对非遗文化深度挖掘与尊重的体现。在服装色彩设计中,设计师需对非遗服饰、手工艺品中的色彩进行细致分析,识别并提取出具有代表性和历史意义的色彩元素。比如,中国传统服饰中的红色,常被赋予喜庆、吉祥的寓意,其鲜艳的色调和饱满的饱和度,成为传递节日氛围和庆典精神的重要视觉元素。在直接引用这些色彩时,设计师需保持其原始的色调特征,确保色彩在服装上的呈现能够准确反映非遗文化的历史底蕴和审美特色[5]。同时,蓝色在中国传统服饰中同样占有重要地位,它常与天空、海洋等自然景象相联系,象征着尊贵、广阔与深邃。在服装设计中直接引用这种蓝色,可以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视觉效果,同时传递出对自然的崇敬与和谐共生的理念。需要注意的是,直接引用并非简单复制粘贴,而是需要在理解传统色彩文化内涵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审美趋势进行创新融合。这意味着设计师在保留传统色彩精髓同时,还需要对色彩进行适度调整与变革。比如,通过调整色彩的明暗度,可以使传统色彩在现代服装中呈现出更加丰富的层次感与立体感;改变色彩饱和度,则能够创造出截然不同的视觉冲击力,使服装色彩更加鲜明或柔和。另外,设计师还可以尝试将传统色彩与其他现代色彩进行搭配,创造出既符合现代人审美需求又不失传统文化韵味的色彩效果。比如,将传统红色与现代的灰色或黑色相结合,可以营造出一种既经典又时尚的色彩氛围;或是将蓝色与白色或金色搭配,则能够创造出一种清新、高雅的视觉效果[6]。在具体实践中,设计师需根据服装的款式、材质以及穿着场合等因素,综合考虑传统色彩元素的直接引用与创新融合。比如,在设计一款以非遗文化为主题的礼服时,设计师可以选择直接引用传统服饰中的鲜艳红色作为主色调,彰显其喜庆与吉祥的寓意。同时可以通过调整红色的明暗度和饱和度以及与其他色彩的搭配,使礼服在保持传统韵味的同时,更加符合现代审美标准。这样的设计既能够传承非遗文化精髓,又能够满足现代人审美需求,从而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效融合。
3.2 色彩与图案、材质的协调统一
基于非遗文化传承的服装色彩设计,必须要实现色彩、图案与材质三者之间的协调统一,这是构建文化深度与审美价值的核心要素。其中,图案作为传统文化精髓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与地域特色,其色彩搭配规律是设计师需深入挖掘的宝贵资源。通过细致分析这些图案的色彩构成,设计师能够提炼出既符合现代审美又不失传统韵味的色彩组合,进而将图案色彩与服装底色或点缀色进行巧妙融合。比如,在设计基于苗族非遗文化的服装时,设计师可借鉴其刺绣图案中的色彩对比与和谐,将这些鲜艳色彩以点状、线状形式融入服装边缘或关键部位,这样既可以保留图案的鲜明特色,又能够增强服装整体视觉冲击力[7]。在材质方面,材质作为色彩表现的物质基础,对色彩效果有着直接影响。在非遗文化传承的服装设计中,材质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其质感与舒适度,更要与所选色彩相匹配,共同营造出特定的文化氛围。比如丝绸具有光滑细腻、光泽度高的特性,常被用于表现高贵典雅的风格,此时搭配淡雅色彩,如浅蓝、米白或淡紫,能够进一步凸显材质的柔美与高贵。相反,棉麻等自然粗犷的材质,更适合采用鲜艳或对比强烈的色彩,如大红、翠绿或深蓝等,强化材质的质朴感与自然美,如云南彝族的传统服饰,便巧妙运用了鲜艳色彩与麻材质的结合,展现了浓郁的民族风情与自然生态理念。另外,实现色彩与图案、材质之间的协调统一还需要对细节进行精心处理。设计师可通过局部装饰、层次叠加等手法,使不同材质与色彩在服装上形成对话,既保持整体和谐统一,又不失细节变化与趣味性。如藏族服饰中的羊毛氆氇与丝绸刺绣的结合,羊毛的粗犷与丝绸的细腻在色彩与材质的对比中达到平衡,同时,图案的精心布局与色彩的巧妙搭配,使得整件服饰既体现了藏族人民的粗犷豪放,又不失细腻精致的文化内涵。
3.3 文化故事与色彩情感的传达
文化故事的融入与色彩情感的传达是基于非遗文化传承的服装色彩设计的重要手法。每一种非遗文化色彩元素,作为文化符号载体,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故事与象征意义,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设计师需深入挖掘这些色彩背后的文化内涵,通过色彩语言,讲述非遗故事,传递文化情感,促使服装不仅仅是物质存在,更是文化传承者。以京剧脸谱为例,其色彩运用极具象征性,红脸代表忠诚勇敢,如关羽;黑脸象征威武严肃,如张飞;白脸则往往表示奸诈阴险,如曹操。设计师可将这些色彩及其背后的文化故事融入服装设计中,通过色彩对比与和谐,展现京剧文化的独特魅力。比如在现代服装上, 设计师可以巧妙运用红色与黑色的搭配,结合京剧脸谱中的图案元素,不仅能够促使服装色彩鲜明,更可以让穿戴者与观赏者感受到京剧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情感张力(图2)。除文化故事以外, 色彩还具有强大的感染力与共鸣力[8]。在非遗文化传承的服装色彩设计中,设计师应充分利用色彩的情感属性,激发观者情感共鸣。比如可以通过色彩选择与搭配,营造出温馨、庄重、喜庆等不同氛围,促使服装成为情感交流媒介。比如在中国传统节日期间,设计师可选用红色作为主色调,结合非遗图案元素,如剪纸、刺绣等,营造出喜庆祥和的氛围,使穿戴者在节日的欢庆中感受到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情感温度。另外,设计师可通过色彩渐变、对比与呼应等手法,使服装色彩在整体上保持和谐统一,从而实现情感传达。比如在以青花瓷为灵感的服装设计中,设计师可选用青白两色作为主色调,通过色彩的渐变与对比,模拟青花瓷的釉色变化,促使服装色彩既具有传统文化韵味,又富有现代设计创新感,从而激发穿戴者与观者对我国传统瓷器的情感共鸣,帮助他们感受传统瓷器文化[9]。
4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深入探索基于非遗文化传承的服装色彩设计模式可以体会到非遗文化与现代服装设计相融合的巨大潜力与价值。通过本研究不仅揭示了非遗色彩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更为现代服装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与创意资源。在色彩设计模式构建中,需要注重非遗色彩与现代审美的平衡,力求在保留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赋予服装以时代感与创新性。展望未来,期待更多设计师能够关注并参与到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中来,共同推动非遗文化与现代服装设计的深度融合,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同时希望本研究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与实践者提供参考与借鉴,共同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5 参考文献
[1] 孙志慧. 纺织类非遗传承视域下高级定制服装设计探究[J]. 网印工业,2024(05):42-44.
[2] 胡霜叶. 非遗视角下马尾绣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4,23 (10):73-75.
[3] 孙诗晴. 非遗文化在现代女装设计中的应用——以宋代缂丝工艺为例[J]. 西部皮革,2024,46(08):102-104.
[4] 田家麒. 浅谈非遗服装设计中的色彩搭配[J]. 西部皮革,2024,46(02):89-91.
[5] 周雅文. 非遗传承视角下海南黎族刺绣在现代童装中的设计实践[D]. 海口: 海南师范大学,2023.
[6] 何含子. 非遗服装设计中的色彩搭配方法研究[J]. 棉纺织技术,2023,51(06):102-103.
[7] 付梦婷. 非遗技艺视野下陕西皮影造型艺术在现代服装中的应用[D]. 南昌: 江西师范大学,2023.
[8] 王瑀. 传统与现代的并行体制——服装设计形式风格的实践与判断[J]. 艺术研究,2023(02):156-158.
[9]刘媛.非遗服装设计中的色彩搭配研究[J].纺织报告,2021,40(09):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