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很重要

2024-12-07 00:00:00贾新超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24年12期

有些孩子能自然而然地和同龄人成为好朋友,有些则很难。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积极心理学经常提到的一句话:“他人很重要!”积极的人际关系的核心概念之一就是当我们回想人生的幸福时刻时,一般都跟别人有关系。所以,让孩子有交朋友的能力,帮助他构建积极的人际关系,也是让他拥有幸福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

其实,孩子在幼儿园有没有朋友不太要紧,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无法建立起真正的友谊。到了小学后,孩子才开始有交朋友的需求。如果幼儿园的小伙伴,和自己上了同一所小学甚至在同一个班,那孩子很快就能形成朋友圈。如果孩子在上小学的头一两个月里没有交到朋友,很可能不能及时地融入新的班级团体,适应小学生活的时间也会拉长一些。这时,就需要家长出面了。早晚接送孩子是个很好的契机,家长主动跟孩子的同学及其家长打招呼、聊天,孩子可能就会模仿着主动跟新同学交流沟通。

家长们交流时,常常都会寻找彼此的相似性:是不是住在同一个小区、是不是老乡、是不是上了同一个课外班、孩子有没有共同爱好。等关系比较近了,家长可邀请对方以及孩子来家里玩耍、郊游、看电影,多帮孩子创造和朋友相处的时间和空间。慢慢地,顺路的家长会轮流帮忙接送孩子。这时,孩子又有了一起相处的时间。

一般而言,几个家庭有了几次私密空间的接触之后,孩子们的关系也会变得亲密起来。接下来,某个孩子过生日就会请朋友参加,这也是孩子巩固朋友圈的一个大好机会。或者在一些特别节日如儿童节、国庆节或寒暑假,大人牵头组织一些活动,让大人小孩都参与其中,孩子们的友谊会越来越牢固,有些甚至能成为一生至交。

积极的人际关系既包括同辈之间的关系,也包括师生关系。孩子一般都认为老师是权威,老师说的话孩子都认为是“圣旨”。其实,家长不妨多跟老师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老师对孩子的看法和要求,老师可能会更多关注、表扬孩子。这么做,有助于孩子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切记:家长多跟老师联系,不是提醒他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孩子,而是有什么事情及时反馈,沟通交流,互通有无,让老师知道孩子在家里的动态,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也很有好处,因为有些话由老师讲出来,效果会更好。

当孩子有了朋友后,家长可通过实际的社交场景,引导孩子应用情绪管理的技巧。比如在家庭聚会、学校活动或与家庭互动中,鼓励孩子积极运用学到的技能,如与人发生冲突时,平和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遇到不顺心的事时,能够乐观对待。有些孩子在跟朋友玩耍时,不容易做到真正聆听他人,甚至对别人指手画脚,这会让朋友慢慢疏远他。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可通过故事或实例向孩子展示倾听带来的积极结果,比如由于认真听取对方的意见而解决了争端,或者因为理解了他人的需求而建立了更紧密的友谊。

除了情绪管理技巧,家长还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同理心,让他学会将自己置于他人的立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可以模拟孩子与他人交流的场景,引导他考虑对方的感受,比如问孩子:“你认为他会怎么想?”“你觉得他为什么会这样决定?”通过这类问题,引导孩子深入思考并更好地理解他人,拥有更多能陪伴、温暖他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