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共融,打造儿童友好“义乌样板”

2024-12-07 00:00:00李津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24年12期

儿童友好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生活方式,融入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温暖着孩子们的心灵。

浙江省义乌市始终秉持“对儿童友好,就是对城市未来负责”的理念,坚持为儿童创建、请儿童参与、让儿童受益,全域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2024年2月,义乌市成功纳入第三批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名单,成为全省唯一、全国唯二上榜的县级市。

多元融合,共建儿童友好城市生态

义乌市未成年人数量大、民族多、国别多。结合城市发展定位和人口状况,义乌市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中增加了“融合友好”部分,取得很好的效果。

2024年7月10日下午,义乌市文化馆与图书馆内洋溢着欢声笑语,一场别开生面的开班仪式在此举行。由义乌市妇联、市慈善总会、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市教育局联合主办的儿童友好合唱团与讲解团正式开班,把“话筒”和“聚光灯”交给儿童,共建可感受、有温度、可拥抱的儿童友好城市。

经过前期的严格选拔,40名热爱合唱与讲解、具备艺术潜质的小朋友脱颖而出,成为公益项目的第一批学员。开班当日,合唱团的孩子们满怀期待与激情,早早抵达各自的上课地点,学习音乐理论、声乐技巧,参加声部排练,通过音乐跨越语言和文化的不同,传递爱与希望;讲解团的孩子们则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深入了解义乌的历史文化,掌握讲解的技巧,提升朗读水平。

儿童友好合唱团与讲解团的开班,不仅为义乌市儿童提供了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舞台,更促进了儿童艺术教育与城市文化建设的深度融合,为构建和谐、温馨、包容的儿童友好城市生态添砖加瓦。

义乌市江东街道鸡鸣山社区生活着来自全球74个国家和地区的外籍人士,其中不乏外籍儿童,他们的年龄从几个月到18岁不等,随父母、亲戚来中国生活、学习。为了让外国小朋友更好地融入义乌,2024年6月,义乌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和鸡鸣山社区联合聘请来自伊朗、在义乌生活了22年的“中国通”哈米担任义乌首位国际儿童主任,参与社区治理和关爱儿童活动。哈米性格开朗、热心公益,精通汉语、英语、日语等6种语言。他不仅对多个国家的民族文化熟稔于心,还是一位心理学博士。“有问题,你就来找我。”这是哈米常对鸡鸣山社区外籍居民及他们的孩子说的一句话。

11月17日,在世界儿童日即将来临之际,一场名为“联合国社区儿童议事会”的活动在鸡鸣山社区报晓书苑举行,来自中国、印度、也门等6个国家的20个孩子展开互动交流。议事会的主题是让孩子们来规划、设计社区一块荒地的用途,哈米引导孩子们发挥想象、畅所欲言。经过2个小时的讨论交流,孩子们投票决定将荒地改造为一个“儿童花园”,并用画笔共同绘出“施工图”。活动现场,新义乌人马清芳一个劲儿地点赞。她说:“这场活动太有意义了,8岁的女儿不仅增长了能力,还和几十名外籍孩子成了好朋友。”

社区里的很多孩子初来中国,都会遇到语言不通、生活习惯差异等问题,需要让他们快速融入社区生活,参与社区治理,成为社区“主人翁”。来自巴基斯坦的12岁男孩Jack刚到义乌时,曾因不会说汉语、交不到朋友而苦恼。社区了解情况后,主动联系Jack的父母,帮孩子报名参加社区的汉语培训班。不到半年时间,Jack就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还在培训班交到了新朋友。

义乌市现有国际儿童3000余人,是全省国际儿童数量最多的县级市。其中,约有1000名来自五大洲100多个国家的小朋友,不时会来鸡鸣山社区参加各类儿童研学、汉语培训、民俗体验等活动。如今,鸡鸣山社区多元文化交融的氛围日益浓郁:社区墙绘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世界风情;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专门为中外儿童开了一间活动室;社区报晓书苑书架上,摆满了英文、阿拉伯文等多种文字的儿童读本。

小社区,大世界。服务共享、权利共保、空间共建、环境共融,通过社区各种活动,来自世界各地的孩子相互了解、建立友谊,齐心协力建设美好地球家园。

特色创新,打造义乌儿童友好新形象

义乌市先后发布义乌市儿童友好城市LOGO、主题曲《摇拨浪鼓的好少年》、儿童友好使者“波波鹅”,打造儿童友好标志性宣传IP,全方位传播具有义乌特色的儿童友好理念。

从2023年开始,义乌市对儿童友好公交专线的布局就已起步。2023年10月,由义乌市交通运输局、恒风集团联合打造的义乌首条儿童友好专线B支28路正式运营。这条线路沿途设有38个站点,均为儿童活动较多场所,实现儿童出行“一车直达”。

今年4月,由义乌市交通运输局、义乌市妇联提出,义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儿童友好公交专线建设与服务规范》义乌市地方标准。这是全国范围内第一份针对儿童友好公交专线提出的标准化建设依据,为保障儿童出行安全、构建儿童友好城市提供助力。在常规公交改造的基础上,义乌市继续标准化打造2条儿童友好公交专线,将儿童友好公交专线进行全方位升级,充分融入儿童友好元素,包括设计整体和谐、色彩鲜艳的卡通彩绘车身,配备包含儿童雨具、消毒用品等应急用品的便民服务箱,设置方便儿童上下车的无障碍踏板等,并对驾驶员开展专门培训,全面提升儿童出行幸福指数。

义乌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从繁忙的批发市场到街头巷尾的特色小店,每个角落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5月1日,伴随着稚嫩而充满朝气的叫卖声,义乌市首届家庭友好月活动暨“毛孩子”市集在赤岸镇神坛村举行。这场由义乌市妇联和相关单位组织的特殊的市集,摊主大都是“萌孩子”,顾客则是“毛孩子”—萌宠。市集人头攒动,场面温馨而活泼,处处展现着这座城市对孩子们的关怀。

在市集的一角,小摊主宋子洋带来了不少宠物用品。他指着一款宠物窝说:“这款产品采用环保材料,每一个都是独一无二的手工作品,既环保又舒适,能给‘毛孩子’一个温馨的家。”听了他生动的介绍,王先生顿时产生了兴趣:“我家金毛犬特别爱咬东西,这个小狗窝很合适。”

针对宠物家庭,现场还设置了系列活动,倡导关爱动物、文明养宠的理念。义乌市妇联相关负责人说:“这个假日市集巧妙地将和美乡村与现代家庭的消费需求相结合,让‘萌孩子’与‘毛孩子’成为主角,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消费路径。”

义乌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人文昌盛,群英辈出,如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就是义乌人。他7岁时写的《咏鹅》诗名闻天下,成为中国唯一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科书的儿童诗。10月4日晚,第四届骆宾王国际儿童诗歌大赛颁奖仪式在浙江省义乌市植物园举行。此次大赛是以“骆宾王”命名的国际儿童诗歌大赛,聚焦童趣、传诵、创新,是全国儿歌大赛的“金名片”。这届大赛于2023年11月29日在北京启动,面向全球征稿,共收到32个国家和地区的投稿作品27587件。

今年5月,中国作协专门在京举行推动新时代儿歌创作传播研讨会,组织一批儿歌名家进行重点创作,从中精选出18位名家的28首新儿歌。10月4日,又在义乌召开学术座谈会,精选出的儿歌通过本届大赛首发,被广为传诵传播。值得一提的是,为改变“一阅即焚”的传统模式,义乌首创“儿歌+旅游”IP,探索文学项目化运营新机制,将首发与传诵、颁奖与运营相融合。

“儿童友好”的程度是衡量一座城市温度的重要标准,义乌市以有特色、可感知、共融合的活动空间和服务体系,让“儿童友好”理念真正融入城市发展全过程、各方面,实践探索“儿童友好”义乌路径,向全世界发出“儿童友好”的义乌声音。

(感谢浙江省义乌市妇联对本次采访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