镶嵌工艺在扇子艺术中的作用

2024-12-06 00:00:00方鸿亮 方鸿凯
艺术大观 2024年33期
关键词:作用发展

摘要:扇子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其品类日益丰富、功能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不仅具有纳凉的实用功能,也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发展到今天,扇子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文章介绍了扇子艺术以及镶嵌工艺的发展与特点,并从材料之美、色彩之美、意蕴之美、工艺之美、文化之美几个方面总结了镶嵌工艺在扇子艺术中的作用,希望能够为一线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镶嵌工艺;扇子艺术;发展;作用

中图分类号:J5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7357(2024)33-0-03

我国的扇子工艺历史悠久,从诞生伊始到现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以其整体造型优美、工艺卓越成为传统民俗工艺的重要组成。在各类扇子中,无论是扇面、扇骨、扇钉还是扇坠都十分考究。在时代的发展和变迁下,扇子也从以往的“偏扇”转移到“正扇”,不仅具有基本的纳凉作用,还具有审美性、文化性和艺术性,通过使用镶嵌工艺,能够赋予扇子新的寓意。

一、关于扇子艺术的简介

我国是扇子的发源地,作为古人消暑纳凉的工具,扇子在我国具有悠久历史,也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其产生和发展并非偶然,而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千年的演进下成为品类多元的“扇子家族”,与我国的诗词歌赋、绘画书法、雕刻艺术等相辅相成,成为既有实用功能,又具有艺术价值的工艺品。

我国的扇子形制多样,每一种扇子背后都凝聚了地域特色与人类文明,随着人们审美需求的变化,扇子的形制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在宋代之前,直扇是主流,宋代之后,则又以折扇作为主流,几乎各个时代都具有代表性的扇子工艺。扇子的分类多元,从产地来看,可划分为南扇、北扇,南扇以杭州、苏州为主要代表,其选材讲究,工艺精巧,非常重视品种与工艺的创新,北扇的代表为北京,更加重视装饰与结构,强调耐用、坚固与美观性;从材质来看,常用的扇子材质有竹质、纸质、绢质、木质、象牙等[1]。在我国古代,纸扇较为常见,自从汉代蔡伦成功发明了造纸术后,纸扇开始流行,并逐步与书画艺术结合,传承了具有特色的扇面艺术,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绢扇也被称为“闭扇”“宫扇”,使用绢材制作而成,更多的是装饰作用,其形状以圆形为主,人们将绢扇看作明月,寓意圆满、团圆;从构造来看,有平扇、团扇、折扇几类,其中,平扇的代表有蒲葵扇、羽扇等,团扇则兼具实用性、艺术性,是伴随生产力的提升发展而来的,以竹木作为骨架,能够制作成不同的形状,在唐中期以后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宋代最为流行;折扇可自如闭合、展开,有着携带便利、轻巧玲珑的特点,也被称为“怀袖雅物”。

扇子的功能包括以下几种:一是礼仪功能。古代社会是礼仪社会,扇子也是重要的礼仪器物,比如,商代的“扇汉”便是贵族的身份象征。二是使用功能。扇子诞生的目的是满足扇风纳凉的功能,因此扇子也被称为“凉友”“招风”,是人们在夏季的重要解暑工具。在新时期,扇子又被赋予了健身功能,通过摇动扇子能够锻炼人体上肢活动灵活性,促进血液循环,对于关节炎、肩周炎也有一定的预防效果。三是审美功能。扇子不仅具有使用功能,还具有重要的审美功能,这种审美功能是在扇子艺术的发展过程中被提炼而出,扇子的形态多种多样,人们追求造型上的美感,通过雕刻、绘画、书法等赋予扇子艺术美感。同时,人们也会通过改变材质、大小、形状、尺寸等赋予扇子美感,这不仅能够带给人们审美享受,对于扇文化的传递也具有积极作用。四是情感功能。扇子也具有一定的情感寄托作用,比如,古时的女子常常使用扇子遮面,扇子也常被作为馈赠佳品。在很多文学作品中也会用扇子来呈现人物、寄托情感,在近代,扇子也成为国际交往的馈赠佳品,在我国外交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扇子的发展历史中,其功能并非一成不变,从最早的礼仪用品转化为实用生活工具,又成为诗词、书画载体,衍生出了独具特色的扇子艺术。

二、镶嵌工艺的常见类型

我国的镶嵌工艺历史悠久,各种技法集装饰性、实用性于一体,对于扇子艺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补充和启示作用,镶嵌工艺的技法、样式、材料非常多,不仅是重要的文化遗产,也记载着我国审美文化的变迁,兼具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镶嵌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一是金银镶嵌。通过将金、银材质打造成不同的造型能够赋予工艺品极强的装饰性和审美性,常见的如金银箔贴花,通过使用划理、剪贴、雕镂的手法来赋予金银轻盈的质感,将其用于扇子工艺上,极具艺术魅力。二是螺钿镶嵌。螺钿镶嵌是采用贝壳镶嵌进行装饰的一种手法,在古代很长一段时间内,螺贝被视作奢侈品,在人们渴望求富的愿望下,诞生了螺钿镶嵌,这一应用使得扇子工艺变得形象生动,这也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材质语言[2]。三是百宝镶嵌。百宝镶嵌是通过应用多种珍贵材料突出画面的艺术主题,可以根据画面需求在扇子表面做出浮雕,也可以通过层次分明、虚实结合的方式赋予扇子一种立体感。四是综合材料镶嵌。适于镶嵌的材料非常多,在扇子艺术中也并不只采用贵重材料,各类结实的椴木、昆虫翅膀甚至鱼皮都可以用作镶嵌材料。比如,吉丁虫是一种非常美丽的甲虫,其翅膀表面具有金属光泽,会在光线折射下呈现不同的颜色,并且其翅膀的稳定性极强,将其用于扇子艺术中能够赋予扇子独一无二的机理特点;鱼皮也是一种常用的镶嵌材料,鱼皮本身品类复杂、图案多样,有的鱼皮线条粗犷、有的鱼皮网格细腻,非常有质感,使用鱼皮镶嵌出的扇子具有一种色彩斑斓、原始质朴的视觉效果。

三、镶嵌工艺在扇子艺术中的作用

(一)赋予扇子材料之美

在镶嵌工艺中,材料是其载体所在,通过形式各异的镶嵌工艺能够造就出风格各异的装饰效果,这为扇子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进一步丰富了扇子艺术的种类,这种材料之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扇子本身之美,二是镶嵌材料之美。在我国传统的工艺中强调“材美”,材质是扇子制作的物质基础,古人非常重视材料的功能统一和原生质感,材质不同,能够带给人们截然不同的感受,也会影响扇子的使用功能。最早,扇子多是使用动物羽毛制成,也是一种重要的装饰品,此后,扇子的材质慢慢丰富,有大片植物叶子、竹子材质、多种材质的混合等。借助于镶嵌工艺,让扇子呈现出独特的材料之美。镶嵌工艺能够带来截然不同的肌理,如使用蛋壳能够带来一种裂纹肌理,这是传统材料很难替代的;借助螺钿,能够产生绚烂的色彩,极具艺术震撼力;通过打磨也能够营造多元化的肌理效果,呈现出不同位置韵律、节奏明暗的变化。为了进一步提高艺术效果,关于镶嵌工艺的应用也需要在选材方面予以高度重视,充分挖掘材料的精神特征和物理特性,挖掘其审美价值,充分考虑到材料与扇子本身的协调性,以更好地表达创作意图。

(二)为扇子带来色彩之美

扇子的制作工艺非常多,现代化的扇子不仅具有实用性,也是一个艺术品,比如,杭州的折扇、苏州的檀香扇、湖南的岳州扇、湖州的羽扇等,这类极具地域特色的扇子都是能工巧匠的工艺凝练,很多扇子的工序多达数十种,总体来看,其主要的工艺有选材、制骨、制扇面、上色、配饰几个工序,以折扇制作为例,在选材之后还需要数十道工序才能成为完整的扇子。在这一过程中,上色十分讲究,在上色完成之后还需要添加各类配件[3]。通过镶嵌艺术能够为扇子色彩的呈现带来更多可能,镶嵌材料多种多样,具有良好的色彩装饰效果,比如,通过镶嵌螺钿,能够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有的能够彰显出扇子的自然清新,有的又能够塑造出截然不同的感觉。比如,将蛋壳镶嵌到扇子中可以弥补扇子色彩的不足,蛋壳的品类不同,呈现出的色彩也具有差异,如鸡蛋为暖白色、鸭蛋为绿蓝色,通过蛋壳镶嵌能够营造出积雪、浮雕、暖阳的效果,带来一种优雅的色彩美感。利用螺钿镶嵌也能够产生色彩各异的装饰效果,有的螺钿洁白如玉,有的有淡淡的青蓝色,通过螺钿镶嵌的扇子光亮闪烁、色彩诱人,弥补了扇面颜色的不足,形成了一种自然、完整的装饰效果;利用金银镶嵌则能赋予扇子华贵的装饰效果。

(三)使扇子呈现出意蕴之美

扇子工艺是我国传统工艺制品的一颗璀璨明珠,具有深厚的历史根基,从诞生伊始就在人类的审美和情感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可以说,扇子艺术集色彩美、材料美、工艺美于一体,而镶嵌工艺不论是在装饰还是造型设计上都非常注重情感与意境的结合。它不仅能呈现思想情感,还能表达民族精神。镶嵌工艺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到明清时期后得以迅速发展,并被广泛应用在各类工艺品上。镶嵌工艺赋予扇子独具特色的意蕴之美,这种美感主要源自镶嵌材料的选取和色泽的变化。扇子制作中的镶嵌材料多来源于自然,强调自然的美感,这是人工手段无法替代的。通过镶嵌技法,创作者将思想与情感注入其中,形成“物”与“质”之间的有机结合,呈现出独特的精神意蕴。

(四)使扇子独具工艺之美

我国传统的制扇工艺强调“艺技结合”,要求做到技中有艺、艺中有技。扇子是民间工艺的一种,也是重要的纳凉工具,强调技术与艺术的完美融合。在镶嵌工艺的选择上也需要兼顾工艺性和实用性,通过在扇子上镶嵌出不同的文化符号能够展现其独特的工艺之美,各地的制扇工艺者在选择镶嵌工艺时也会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再通过图案进行装饰,或是图腾崇拜,或是吉祥符号,都具有深刻意义,尽显镶嵌的工艺之美[4]。

(五)营造出天人合一的和谐之美

扇子强调自然美与形式美的统一,镶嵌工艺的应用需要实现“文”和“质”之间的协调,这与我国古代所倡导的“天人合一”思想相契合。在我国扇子工艺的发展历程中,制作者始终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许多地区的扇子制作注重就地取材,镶嵌工艺的应用也需要与扇骨、尺寸保持协调,并且要与扇子的匹数和夹角呈一定的比例。这种设计方式既美观大方,又能展现出和谐之美。

在古代农耕社会中,扇子主要满足日常使用功能,其中,“质”的呈现应当简朴自然,镶嵌材料的选择也应偏向自然材料,强调材料的原始风貌,而非过度装饰。此后,在文人文化的影响下,扇子工艺出现了“文”的装饰,此时的镶嵌工艺也得以进一步发展,更具装饰性,但是无论怎样变换,其与扇子的本真性始终保持和谐统一,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和谐美感。

(六)书画相映的文化之美

在我国古典美学思想中,意境是一个重要概念。所谓意境,即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境界,扇子工艺中便蕴含了种美学意境。制扇者在应用镶嵌工艺的过程中会下意识地营造出无穷的意境美,借鉴中国画的表现形式,通过线条和色彩的运用,在有限的空间内呈现出无限的美感。中国画凝聚了古代社会的审美情绪和社会意识,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社会和文化的认识。在扇子制作中的镶嵌工艺中,借用中国画的表现手法,强调气运贯通、虚实相间、聚散得当,还注重在结构中进行留白。许多时候,镶嵌工艺呈现的是山河景色,既能带给观者审美体验,又将虚实相间的美学元素融入扇子工艺,展现出深远悠长的意境之美。

另外,书法也对扇子中的镶嵌工艺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我国古老的艺术形式,每种书法风格都具有极高的审美性和审美性。在古代,扇子常常作为赠别之物,制作者往往将深厚的情感寄托其中,特别是在扇骨的装饰上,常通过独特的镶嵌工艺赋予扇子特殊的造型,使之既呈现自然之境,也能表达出制作者的情感。结合浮雕、透雕等技法,扇子不仅具备了极高的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也更加富有文化底蕴[5]。

镶嵌工艺是技巧和艺术的结合,要求制作者具备高超的绘画技艺。镶嵌技艺如同绘画,强调章法,通过有效的搭配与组合,呈现出作品的立体感。在镶嵌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点:一是镶嵌工艺要与扇面整体协调;二是把握好节奏感和虚实关系;三是要呈现材料的色彩美;四是要做到动静结合,合理布局,突出主题,不喧宾夺主。

以苏州的檀香扇为例,其镶嵌工艺具有很高的代表性。檀香扇常采用镂空花纹,周围用镶嵌工艺装饰,整体设计生动、色彩对比强烈。在近代,檀香扇的镶嵌工艺更是超凡脱俗,有些制扇工艺者制作的镶嵌作品《群鹤》,使用象牙片、红珊瑚、牛角等材料,鹤群形态各异,生动传神,极具艺术表现力。

四、结束语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下,扇子除了作为招风纳凉的工具外,其审美性和艺术性也受到了高度关注,各类使用了镶嵌工艺的艺术扇子也成为人们生活的点缀,通过采用镶嵌工艺能够有效丰富扇子的色彩呈现,使之更具艺术特色。在时代的发展下,镶嵌工艺在扇子工艺中的应用也渐渐突破了风格、时代和空间的束缚,为扇子艺术提供新的审美元素。

参考文献:

[1]杨祥民,吉琳.刍议四大名著文学及影视作品中的扇子艺术[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9,17(02):37-44.

[2]杨祥民.“文中有扇”与“扇中有文”——刍议中国扇子与文学的关系及其文化艺术品格[J].学术探索,2019,(08):98-108.

[3]董佳慧.镶嵌工艺在现代漆首饰设计中的应用[D].沈阳大学,2022.

[4]姜苏原,孙月阳,王姝涵.花丝镶嵌工艺保护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宝玉石,2024,(03):36-42.

[5]陈琴.镶嵌工艺在扇子艺术中的特殊作用[J].收藏与投资,2019,(Z1):204-207.

作者简介:方鸿亮(1975-),男,浙江安吉人,专科,中级工艺美术师,从事传统手工制扇研究。

猜你喜欢
作用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33:50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06:05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4:42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45:44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36:12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