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树下的流年

2024-12-06 00:00:00祁云枝
美文 2024年24期

这个中秋节,我和我家先生是在一棵古老的核桃树下度过的。

这是一棵一千三百岁的寿星树,矗立于秦岭南麓、洛水之源的洛南古城。树身雄浑粗壮,需四五个人牵手才能合围。离地一人高的位置,主干一分为三,三根粗细相当、并驾齐驱的巨杈,直冲云霄。然时光无情,许是虫害侵扰,致其中二杈已呈颓势,庞大的树枝梢头,仅有零星的枝叶在风中轻轻飘摇,末端皆有人工修剪治疗的痕迹,也有人工加持的拐杖支撑。

缀有绿叶的第三根枝杈,却出奇地繁茂。粗犷的枝干上,大大小小的枝条向四面八方伸展出去,枝又生枝,枝枝密生碧叶,共同编织出馒头形的树冠。从某个角度望去,茂密的树冠完全遮挡了身后的枯枝。叠翠的枝叶,以磅礴之力挥洒着生命的热情与活力。看起来整棵树丝毫没有老迈之感,仿佛它们并非一棵树,仿佛其他两个枝杈里的营养,都汇聚到了这里。

在单反镜头里,我看到了隐在枝叶间的核桃,一颗、两颗、无数颗,它居然还在结果子!并且,果实累累。先生说,这棵核桃树产量最高时可年产一千公斤。1980年全国干果考察团专家来此考察,这棵芳龄千年的核桃树因为树体高大、枝叶繁茂、产量高且稳,在全国罕见,被国家林业部确定为“中国核桃王”。

“瞧这‘核桃王’,不是民间传说,而是有官方认证的。它还是特级保护古树,是洛南核桃的地方名片。不过,在它眼里,所有的荣誉,只是身边往来穿梭的风吧,它的最高荣誉,其实是时间。”

先生的老家在商洛,从小在核桃树下长大,每每提及核桃树与核桃,言语中总弥漫着喜悦与深情。耳濡目染,结婚三十年,我也渐渐喜欢上了核桃。

记忆,沿核桃树溯流而上,回到我和先生相识的初期。

婆婆躺在蓝白格子的床单上,月白色的被子下,她的身体看上去很轻很小。

看见我和他进屋后,婆婆挣扎着起身,可终究没能如愿。她缓缓握住我的手,目不转睛地望着我,笑容逐渐爬满了脸庞。大约一分钟后,她把手伸进靠窗的一个布袋里,等她再次迟缓地将手挪动到我的手上时,我的掌心里,多了三枚核桃。

窗外,高大的核桃树,洒下斑驳的光影,枝叶间知了的声线又细又长。大暑天,房间里丝毫感觉不到热,与一百公里外的西安相比,似两个世界。

这是三十年前,我第一次去商洛见先生家人的场景。一个月后,婆婆离世。三枚核桃,将婆婆的爱封印,定格在那个夏日的午后。

大学毕业,我分配到西安一家研究所上班时,硕士毕业的他在所里上班已一年。周末,他常约我一起看电影、爬山、逛公园。等我俩确定恋爱关系时,才知道他的父亲已故去多年,母亲正瘫痪在床,已无法正常使用语言。他有一个哥哥,在铁路系统工作。其时,婆婆在老家由嫂子照料。

结婚后,逢年过节,我们都会回到这方院子里。

核桃树粗壮,枝探四方,树冠笼满了整个院子,甚至遮了西屋大半个屋顶。满院子的绿,像呼吸,令人舒坦宁静的呼吸。先生说自他有记忆起,这棵核桃树就在这里,是父亲还是爷爷栽的,他也说不清楚了。

这棵树很少生病,年年结核桃,核桃皮薄、仁饱、味香。

一种美味的生成,必有众多成因。先生老家地处秦岭商洛山区,光照足,雨量适,土地肥,完美契合了优质核桃生长的诸多条件。

婚后第一个春节,挨个走他家亲戚,每到一家,端出来招呼我们的糖果盘里,一定少不了核桃。有两家亲戚端出来的果盘里,只有核桃。

好多个傍晚,和先生在村子里转悠,碰到的最多的树,是核桃树,房前,屋后,河岸边,都能看到核桃树工整的奇数羽状叶子,还有,叶子上根根分明的平行叶脉。村子上方,始终氤氲着核桃树特有的气息。

去爬村子旁边的小山,遇到过核桃林,也遇到过很多散生的核桃树。

先生说,山里散生的核桃树,一般是喜鹊的杰作。喜鹊聪明,想吃核桃却鹐不破核桃壳,就先把核桃埋进山土里。核桃在土里吸水后发芽,芽尖力量大,不久便会把外壳撑破。到这个时候,喜鹊飞回来,把核桃从土里刨出来,顺着核桃发芽的裂缝啄开,就能吃到核桃仁了。喜鹊忘记了的,或者,还没来得及刨出来吃掉的那部分核桃,就长成了树苗,无形中帮核桃播了种。

“核桃,是我小时候的零食,也是我们当年的玩具。”先生说这话时,停在一棵核桃树前,用感激的目光看向树冠。那一刻,恰有一串鸟鸣,从枝叶间滑落,像是时光的回应。停栖在核桃树上的喜鹊,身穿黑背心,露出白袖子,恍若又酷又俊的少年郎。

“八九月份,是一年里最让人开心的时候。清晨,院子里总有掉落的核桃,那时日子清贫,缺吃少穿,有核桃吃,是让人感觉富足的一件事情。最喜欢在核桃成熟时爬到树上,使劲儿摇晃树枝,核桃便噼里啪啦往下掉,像是下一场核桃雨。低处,我们也常用竹竿敲打。大家把收核桃叫“打核桃”,很形象吧。

核桃落地后有些已摔掉了绿皮,大多需要手工剥离。那些天,我的双手黑呼呼的,像是戴了一双黑黄的手套,很难看,胃里心底却无比欢喜。核桃剥皮晒干后,母亲拿了去赶集,换些油盐酱醋钱。

“你玩过核桃车子吗?就是用核桃做的玩具。”先生问我时,用手比划出类似于拉手风琴的动作。一阵风吹过,树叶儿响起细碎的沙沙声。

我摇头。我在关中农村长大,我家院子里也有一棵核桃树,不大,每年结不了多少果子。但核桃树与院子里的两棵苹果树,一棵蟠桃树,一棵李子树,一起组建了我年少时光的水果零食队伍。

至于玩具,那时的我家和陕南的先生家里,一样匮乏。

记忆里,也曾有过一个核桃玩具,那是我父亲一次休假时用钢锯条在核桃上锯出来的。核桃壳上那条凸起的愈合线,被巧妙设计为小篮子的提把手。雏形出来后,父亲用砂纸仔细打磨掉切割后的所有痕迹。

小巧玲珑的两个核桃篮篮,表面上有着类似于甲骨文的凸起纹理,泛出木质油润的光泽,艺术品一样精致。父亲给我和妹妹一人做了一个,说这是童话里拇指姑娘的提篮。

我和妹妹一边说着顺口溜,一边采来苦菜花和各种小野花,装进核桃篮篮里。小篮篮里,还装过糖纸折叠的彩色气球,装过红豆、绿豆、豌豆,装过那个年代的许多回忆。

那天回到家里,先生用两个核桃,一根木棍,一条线绳,制作了一个核桃车子。他拽拉细绳,上头的那个核桃,便在底下的核桃上方欢快地旋转起来,发出呼噜噜、呼噜噜的声响,线绳弹簧般出出进进。核桃车子以木棍为轴,以细绳为引,有着童话车子的容颜和声响。

瞬间理解了《红楼梦》中薛姨妈夸赞凤姐的那句话——“只听凤丫头的嘴,倒像捯了核桃车子的。”看来,荣国府里也常玩核桃车子,这才有了曹雪芹借玩具的灵动,夸赞凤姐口齿伶俐。

先生制作的核桃玩具,令我爱不释手,拿在手里不停地拉拽,顶上的核桃便左三圈、右三圈地哧溜溜、哧溜溜转圈。线绳突然间断了,先生拆开来维修,竟念叨起顺口溜来:核桃车车,里头坐个哥哥。哥哥买菜,里头坐个奶奶。奶奶烧香,里头坐个姑娘。姑娘梳头,里头坐个马猴,马猴点灯,烧了鼻子眼睛。

好奇妙,陕南、关中竟然流传着同一首顺口溜!它就是我和妹妹当年无数次大声唱和的那首,无论过去了多久,张口就来。我和着先生的节拍,一起说,一起笑,哈哈,烧了鼻子眼睛……

每次离开商洛老家的这方院子时,我们的包裹里,一定少不了这棵核桃树上的果子。

日子慢慢好起来了,核桃树上的果实,全都留下来供家人享用。七八月份的鲜核桃,我们叫它“唐僧肉”,鲜香脆甜,比白露时分核桃自然老熟后更具迷人气质。这棵树上的果子,一家人可一直吃到来年树上的果子又变成“唐僧肉”。

食三粒核桃,成了我每日里的必修课,并且,已经坚持了多年。虽然我无法确定我的血压血脂血糖始终正常,是否源于核桃的加持,但核桃具备的健脑、抗衰、防便秘、降血糖等等众所周知的功效,给了我持之以恒的信心,也慢慢养成了令我口心愉悦的饮食习惯。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里的核桃,一直让我魂牵梦绕。

日子像核桃车子一样哧溜溜、哧溜溜地响着,在核桃树身里一圈圈地转着。这期间,关于核桃的故事其实发生了很多,但文字远比思想慢无数个节拍,我无法一一还原它们。我只知道,我的生活和身体,在核桃的润泽下,变得舒畅通泰,我也一直从核桃里汲取前行的力量。

侄子长大了,结婚前,哥哥在老院子对面又建起了一方新院子,楼板房,院子里铺设了水泥,房间宽敞明亮,像座乡间别墅。哥嫂一并搬进了新房子。对面的老院子里种了蔬菜,平时嫂子打理,只有核桃成熟的季节,大家才进去采摘。

十年前,侄子在商州市买了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他说要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哥嫂也跟了过去,每日里接送孙子,经管吃喝,忙得不亦乐乎。彼时,哥已退休。老院子几乎没人去了,树上的核桃,多半交给了松鼠和喜鹊。

先生不止一次地说,等咱俩退休了,收拾翻修一下老院子和老房子,就回去住,依山傍水,冬暖夏凉,还有核桃树相伴,想想都美。

每个春节前,侄子都早早地在商州市饭店里预定了年夜饭,大年三十,我们放假后赶回去,一大家子人热热闹闹地过大年。

三十年过去了,老院子里的那棵核桃树,经风霜,砺雨雪,依然是清润娴静的模样。任岁月变迁,人世沉浮,它始终葱葱郁郁,长叶、开花、结果,将一切心事及年龄,都存储在年轮里,唯用核桃,知会每一个和它亲近的人。

有一年暑假,一大家人结伴去了丹凤的核桃主题公园游玩。

漫山遍野的核桃林,给这片广袤的土地,披上了绿衣裳,果实已现雏形。这里的核桃林,像是受到了某种神秘的昭示,繁茂,辽阔,俨然幻境。

进入园区东大门,迎头便是醒目的雕塑“一升核桃”——巨大的柳条筐里,堆满了核桃。堆起的核桃山上,升起一组装粮食的容器“升子”。每个升子里,都盛了冒顶的核桃。谁都看得出来,这雕塑其实还原了一句妇孺皆知的伟人指示——陕西商洛专区每户种一升核桃。

这句鼓舞人心的号召,诞生于1958年1月,是当年毛泽东主席在《中共中央工作方法六十条》上做出的批示。自此,一幅人人话核桃、处处见核桃、户户栽核桃的美妙画卷,在商洛大地上徐徐展开。核桃树多了,空气质量亦逐年好转,现如今的“商洛蓝”里,一定离不了核桃树的贡献。

园子里,还展示着周恩来总理为商洛核桃签发的国务院奖状,以及国家林业部在丹凤召开的十六省市代表参加的核桃生产现场会纪念碑。

核桃主题公园,无疑也是一座缤纷的核桃风味博物馆,原味核桃,琥珀核桃,核桃红枣糕,核桃露,核桃分心木养生茶……无数关于核桃的美味,让我们的味蕾好生欢愉。

在这里,我还看到了核桃脱壳机。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见到了红仁核桃。

因富含花青素,这核桃仁穿起了罕见的玫红色衣裳,茎、叶、果柄,都呈现出醒目的紫红,样貌非常出众。资料上说,红仁核桃的原产地,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买来尝了滋味,常见的黄衣核桃有些品种吃来舌头上会腾起一丝苦涩,而红衣核桃的口感,似乎更香醇、细腻一些。物以稀为贵。听说,这红仁核桃已是商洛生态富民的新路径……

这么多年,核桃,改变了商洛这片土地的命运,也同时改变了这片土地上许多人的命运。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在核桃间忙碌。

一棵核桃树,也只有尽心尽力,才能养育出有着好看面庞和别样气质的果子。

一次回老家,发现哥手里把玩起了两只核桃,这是一种名叫大红袍的山核桃,就出自商州市边上的戴云山,已被他把玩得皮色鲜艳,犹如将军身上披的红色战袍。说起核桃,哥一边转动着手里的文玩核桃,一边眉飞色舞:“现在,商洛核桃厉害得怕怕,都有了开往国外的专列。”

我在报纸上也看到了核桃专列的消息。那一刻,作为商洛媳妇的我,委实惊喜了一番——一列满载七百吨商洛核桃产品的“商洛—欧洲”专列,徐徐驶出商洛高新区,开往哈萨克斯坦,最终抵达欧洲大陆。

这该是商洛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宗核桃出口贸易,商洛核桃,显然,已拥有了完整的产业链,走向国际市场,融入了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大动脉。商洛人在小小核桃上,终于写出了大文章。

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夹子》里,一只胡桃夹子,带领主人公玛丽享受了一次玩具、舞蹈与盛宴的快乐之旅。在商洛,核桃带给老百姓的,也是醇香与富足的美好生活。

因了浩浩荡荡的核桃树,这种普通的北方植物,成了这片土地的一部分,岁月的一部分,风的一部分,雨的一部分,甚至,成为商洛特定的符号,成为一种图腾。

一串鸟鸣穿越头顶的绿茵,清脆地洒落在我和他身边的围栏上。三十年的婚姻生活,有欢笑,有泪水,更有一棵核桃树始终默默地相伴。核桃树见证了我们的青春飞扬,也目睹了我们的成长与逐渐衰老。

沉浸在回忆里,往昔的点点滴滴,如同一颗颗饱满圆润的核桃,被时光的丝线串联起来,成为彼此生命中珍贵的项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