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浦东地区活跃着新四军淞沪支队,当地人民以多种形式支援抗日部队。浦东船厂支持新四军军工建设,就是其中的范例。
1943年春,为组建新四军军工部,新四军一师师长粟裕提出要发展自己的兵工厂,制造武器弹药。于是,派出师部采购科科长张渭清到上海采购机器设备和有关原材料。张渭清经多方摸清情况,来到了上海浦东庆宁寺附近的马勒机器造船厂(简称“马勒船厂”),洽谈购买机器设备的事宜。厂里有他要好的朋友朱荣生。朱荣生曾在上海工人武装起义中担任纠察队员,是可靠的进步力量。
这个厂始建于1928年,是英国商人经营的,主要承接在海上运输船只的修船业务。为维护工人的利益,引导工人开展维权斗争,1939年上海党组织安排吴少鸣、毛良到马勒船厂发展党的力量。1940年10月,经毛良介绍,工人马小弟、杨富潮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组建了马勒船厂的第一个地下党支部。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对马勒船厂实行军管,利用船厂生产军火,并把船厂更名为“三井造船厂”。
1942年夏,中共江苏省委工委为加强浦东沿江地区党组织的建设,成立了中共浦东地区工作委员会,由杨秉儒任书记,徐佩玲任宣传委员,下辖颐中烟厂、纶昌印染厂、平安船厂、中山炼油厂、三井造船厂、天章造纸厂和南码头地区8个党支部和2个党小组。巧的是,杨秉儒书记直接领导了三井造船厂党组织的建设。当他听说新四军因军工建设需要设备物资时,立即叫党支部书记马小弟组织力量予以配合。尤其是杨秉儒、朱荣生等看了张渭清提供的军工建设设备图样,深感这批WTV8TG1sVEFsUdKc/HUpYg==设备需要技术工人才能操作。船厂党组织很快物色了50多名技术熟练的钳工、车工、钻工、铣工去苏北抗日根据地,参与军工部及兵工厂的建设。较早去苏北的技术工人有朱金根、莫金生、莫子华、徐大兴、徐宝顺、韩森林、潘祖生、高涨富、杨志等人。后又由韩森林护送,让10多名技术工人来到苏北参加新四军军工建设。
用于军工生产的机器设备如何运出去?新四军营长周显才具体组织高桥地区秘密交通线,冒着风险,把一批批设备运送到新四军军工生产的驻地。马勒船厂的技术工人,不仅在军工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还为新四军带出了一批徒弟,教他们学会了操作各种设备。
1952年,军管会征用了马勒船厂,易名沪东造船厂。获得新生的沪东造船厂,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防建设中谱写了崭新的篇章。当年为新四军采办设备、选派技术工人的马小弟,后来担任过沪东造船厂厂长。张爱萍曾来到沪东造船厂视察,与工厂领导亲切交谈,感谢这个厂为新四军军工事业和新中国建造海军装备作出的贡献。当年战斗在秘密交通线的徐家善、王申甫、赵树华,被市委统战部批准为“政协专员”。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健在的王申甫获得了国家颁发的勋章。
1992年,沪东造船厂建厂40周年,船厂在发掘整理丰厚史料的基础上,编辑出版了《前进中的沪东船厂》,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革命传统教育史料。如今,浦东新区已将原马勒船厂办公楼、别墅列为不可移动文物予以保护。
(责任编辑黄朱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