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如果要选出一个“年度省份”,恐怕非山西莫属。
在选择山西的众多理由中,游戏《黑神话:悟空》无疑助力最多。
黑悟空一路降妖除魔,不仅让人们感知了硬核的科技、潮流的审美、年轻的生活方式,也领略了中国古建文化。
在游戏36处现实古建的全景3D扫描之中,山西占有27个取景地,在众多中国省份中独占鳌头。
正当全球玩家在虚拟世界加入一场几十个小时的“西游的魔幻之游”的时候,更有千千万万的天命人选择穿越历史,回到现实,开启叩问山西之旅。
西游很魔幻,山西却很真切。五千年很远,山西却很近。在此之前,山西还被唏嘘“有温度但没热度”,而黑悟空降临后,互联网的标记令人瞠目。
数据显示,游戏上线的当天,8月20日,山西的27个取景地在携程平台整体搜索量同比增长了50%。其中,应县木塔景点的访问量增长超150%,隰县小西天景点的访问量同比增长超过了350%。此外,据京东旅行数据,自游戏发布以来,山西旅行相关产品的外国游客单量环比7月增长超3倍。
巨大的关注浪潮,从四面八方涌入山西。站在风口,山西选择了顺势而为。
就在游戏上线的同一天,山西省文旅厅的官方账号敏锐且主动地发布了“跟着悟空游山西”的先导片,并启动同名活动、发布“重走西游 土木华章 山西古建自驾游”系列主题线路以及发放通关文牒,最终打出“山西古建届断层Top1”的名头,引人驻足。
此话不假。所谓“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是中国古建遗存最多的省份,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山西现存古建筑2.8万处,其中531处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居全国第一,且时代序列完整。我们不妨一一列举,更加直观:
人们仰头凝望,是菩萨低眉了,金刚在怒目,神佛忽然驾雾,中国的古意随之在其上空升腾、翻涌,让人忍不住灵魂震颤。
唐代木结构建筑,全国存3座,均在山西;
五代时期建筑,全国存5座,山西占4座;
宋辽金时期建筑,全国存183座,山西有150座;
元代时期建筑,全国存389座,山西有338座。
山西的资源禀赋,轻松地接住了山西的雄心与决心。
当人们双脚踏上这片三晋大地,与黑神话中的场景撞了个满怀的时候,古人的胆识与匠心就像吹了一口气,化为庄严精妙的古刹、牌楼、石窟、宝殿,如散落的珍珠点缀了表里山河。
人们仰头凝望,是菩萨低眉了,金刚在怒目,神佛忽然驾雾,中国的古意随之在其上空升腾、翻涌,让人忍不住灵魂震颤。
然而,算法与流量加持下的“造神”与“群体狂欢”,往往携带了压力,有时甚至是危险,叫人警惕。
令人遗憾的例子之一,来自临汾市辖县隰县的小西天景区。
尽管隰县政府卖力操持,但这个顶着“中国雕塑史上的悬塑绝唱”的小地方,仿佛沉睡初醒的老者,匆忙迎接名叫“国庆”的访客,架不住众生的期盼与拥挤,在不满声中败下阵来,沦为了“山西似乎没有准备好”的一个注脚。
需要看到的是,像小西天景区这样来自明代的宁静,在这个秋天被打破了的,隰县不是孤例。
“山西文旅就好比一架负荷不高的机器,突然高负荷运转自然是有压力。”经历了国庆黄金周,山西文旅厅原副厅长陈少卿在今年10月表达过他的观点。
去过山西的人可能有这种感受:山西的景点分散、偏僻,甚至藏于市郊,旅行配套的餐饮、住宿等设施还跟不上,让驱车几小时而来的人们难免悻悻而归。今年8月21日到22日,即《黑神话:悟空》上线后的两天时间,山西包车游的预订量,环比前两日只增长了近30%——互联网平台的这组数据也从侧面反映了山西文旅的尴尬。
“这就是我们的差距。”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王爱琴在今年4月的广交会“山西之夜”推介会上,曾对南风窗直言:“我们到江苏,它的高速路服务区已经变成一个综合体,里头可以吃住观光购物,而我们的高速路服务区还要解决‘厕所够不够干净’。”
山西坐拥众多文旅宝藏,但作为第三产业的文旅产业,却发展缓慢,山西省统计局的数据也说明了这一问题——2023年上半年,山西的二产占比排全国第二位,三产占比排全国30位,倒数第二;2023全年全省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5.4%、51.9%和42.7%——也就是说,山西的产业结构呈现出“二三一”特征。
一煤独大,一度是解释山西困境的一种主流说法。山西作为全国煤炭供应基地,资源分布上看,在山西省辖11个地级市、119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中,94个地区拥有煤炭资源。换句话说,山西的绝大部分地区是通过煤炭服务于全国而“因产兴市”。
兴于煤,也困于煤。进一步讲,由于产业单一,煤炭资源过度利用,甚至无序开采,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山西面临着生态压力、企业僵化、就业负担等挑战,正经历着经济断崖式下滑的切肤之痛。
截至2024年10月底,全国31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均已公布了前三季度经济成绩单。其中,山西2024年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17532.53亿元,排名21位。但在增速上,1.8%的山西,延续了近一两年的低迷,是全国垫底。
面对增长之困,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曾表示:山西承担着国家能源保障的兜底作用,衡量其地区经济发展不能唯GDP论。但需要指出的是,这种以资源型产业为主体的区域经济结构非常脆弱,外部环境一旦发生变化,区域经济的正常发展必然受到影响。
蹚出新路,“转型”成为了山西经济发展破解困局的核心。
比如巴西的铁矿、澳洲的煤炭,这些拥有煤铁之利的地区,曾经搭乘全球化的顺风车,调节着全球市场,一度打压着大宗商品的价格,但如今正在失去其无可替代的优势。从山西来看,它曾在2021—2022年间,因煤价飞涨成为了“经济增量的大明星”,而今则随着煤价的一路下跌,其经济增速也急转直下。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考察山西时明确指出,实现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形成产业多元支撑的结构格局,是山西经济发展需要深入思考和突破的重大课题。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再到山西考察时,再次寄予厚望:“希望山西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
蹚出新路,“转型”成为了山西经济发展破解困局的核心。经过几轮大踏步探索,山西经济在今天也来到了深度调整期。
需要深度调整的,一则是去产能,另一则是发展新动能。
比如,今年10月,山西省委副书记、省长金湘军出席并揭牌了“晋创谷·晋中”。“晋创谷”是山西举全省之力打造的“全力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抓手之一”,“晋创谷·晋中”则是这个抓手进入实质性运营的第三家创新驱动平台。其目的是通过制定三年行动计划和实施26条政策措施,扶持创新主体,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团队来山西创新创业。
除了布局产业,山西要变强,还需要做大区域,依靠经济中心对全省进行辐射与带动。事实上,这几年山西抓住了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机遇,打造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太忻经济区“双引擎”,推动晋北、晋南、晋东南建设高质量城镇圈,加快创新要素聚集,提升区域竞争力。
随着一系列政策推出,这个传统能源省份的新兴产业也开始崭露头角,并且出现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代表性新兴产业,例如,长治的光伏、阳泉的新能源汽车等等。
很显然,无论行动计划还是政策措施,都让我们看到了山西思维与观念在转变,现在的关键是怎样让思路落地见效。
“落地快,配套全,成本低。”在今年6月的中部投资促进推介会上,作为山西省优势产业链招商代言推介人,金湘军作出了这样的承诺。
首先,山西的土地储备是比较充分的,全省布局了71个工业类开发区,以“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的方式,优化营商环境加速度。
其次,山西的工业门类比较齐全,在全国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山西已有40个,重点打造的16条省级产业链,串联起64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可以为企业到山西发展提供比较完备的产业配套。
在今天,不仅山西人自己,越来越多的人都相信,山西可以而且正在重拾深沉厚重的历史力量,走出煤层,跨越太行,以开放之心,应天下之事。
第三,在能源使用成本上,山西作为我国的煤炭大省,地利之便无须赘述。除此之外,山西还蕴藏着丰富的煤层气资源。从今年10月山西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今年前三季度山西省煤层气总产量达到102.7亿立方米,创历史新高,已接近去年全年产量,约占全国同期煤层气产量的81.4%,全国第一。
当然,要说山西作为曾经的中国陆上枢纽,而今却因为不沿边、不沿江、不靠海而受到制约,这的确是今天山西面临的重大挑战。但是要知道,地理位置并非限制地区开放程度的主要甚至唯一原因。
山西这片土地上曾经的辉煌时刻,就源于它的开放,源于它懂得利用自己的禀赋,通过跨地域的融通,去吸引要素,创造财富。
在今天,不仅山西人自己,越来越多的人都相信,山西可以而且正在重拾深沉厚重的历史力量,走出煤层,跨越太行,以开放之心,应天下之事。
截至今年,山西省常态化运行的15条中欧班列已通达至16个国家、48个城市。对外贸易成绩单上,山西省2023年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额达717亿元,同比增长5.7%,占全省外贸总值的42.3%。
令人意外的是,在当下奔赴山西的,除了年轻的奋斗者、全球的投资家,还有执着的古建爱好者、乐于分享的游客。所以在当下,人们急迫追问山西的,不仅是山西要怎样直面天命,而且是山西该怎样破茧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