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去热战”的第一步

2024-12-05 00:00:00谢奕秋
南风窗 2024年24期

秘鲁利马APEC峰会、巴西里约G20峰会,11月中旬接连举行。没参会的特朗普及普京仍是舆论焦点。拜登特意赶在出访前,在白宫见了特朗普,劝说其继续援乌抗俄。

特朗普速胜哈里斯后,“泽连斯基”被推上中国微博热搜榜,网友称这位乌克兰超期服役的总统“求生欲很强”。当初,特朗普遇刺后刚接受共和党大会提名,泽林斯基就来电直呼其为“总统”,但后来眼看哈里斯选情反超,泽连斯基又走险棋到宾州兵工厂为民主党间接助选。

权力的天平,不会怜惜行差踏错者。特朗普“就职24小时内结束俄乌战争”的承诺天下皆知,他首先要压服的就是乌克兰,再以此为筹码去跟普京谈判。而拜登在任期末的两个月抓紧援乌,希望能破这个局。欧盟决策者也希望乌军在前线至少再撑一年,为此已批准向乌克兰提供最多350亿欧元的贷款。但在世人眼中,预期已经形成:美欧联手不过在乌克兰与俄打成平手,一旦美国抽身,乌克兰又能在欧洲“老铁”们支持下,抵挡几时呢?何况对付欧盟,美国也有关税手段。欧洲经济被拖下水的代价,德、法领导人即便愿意付,其国内的民粹主义政党也不会答应。

在本国民粹势力进一步得势前,德国总理朔尔茨借口预算案争议,不惜炒掉来自盟党的财长,结束“红绿黄”三党联合政府,来冒险“闯”议会的不信任投票。但若不慎引发提前大选的话,大概率是基民盟的默茨上台。默茨虽是挺乌先锋,但德国经济衰退的风险是他当政后必须考虑的。

而且,刀枪入库多年的欧盟国家要杀回疆场,需要的战争意志不菲。德军在北约框架下被派驻阿富汗的近20年间,平均每年仅阵亡3人,很多士兵长出了啤酒肚。尽管德国经济体量是俄罗斯两倍多,但现役军人不到20万,而俄罗斯是150万。俄罗斯能接受每天伤亡上千军人,换作德国,是无法面对这样残酷的战场的。

所以,连手下工资都得美国帮付的泽连斯基,作出领土妥协以换取美国安全支持,是迟早的事。而特朗普为了劝服普京,可能利用挺乌的蓬佩奥向俄施压,但从“美国优先,且不孤单”出发,他更愿意将乌克兰烂摊子打包给欧盟去背,比如让欧洲盟国去俄乌“非军事区”维和,而让自己赢得莫斯科的善意,以便达成西方与俄之间的互不侵犯条约。

俄罗斯股市的大幅上涨,说明了俄各界对于特朗普上台的期待。普京不拒绝美方调停,但“非军事区”的合作方式和解除制裁、归还资产的进度表尚未明晰,各方还要进行艰苦的谈判。俄方似乎要先完成“收复”库尔斯克州的行动,然后才可能冻结战线。普京在索契一论坛上间接祝贺了特朗普胜选,而不是直接致电,貌似在等待特朗普团队首先拿出胡萝卜。

虽然特朗普承诺将和平带回欧洲与中东,但对他来说,结束俄乌战争是优先议程,恢复中东和平是次要进程,而完成这两个战略变迁,终极目标是腾出手来遏制印太冲突,实现美国从奥巴马时期启动、经特朗普第一任期内调整、却被拜登搅乱的战略转移。

斡旋俄乌停火作为世界“去热战”的第一步,并不能自然推导出以色列会在中东收手。情况可能恰恰相反。在美国大选日,以色列总理开掉了内阁中亲拜登的国防部长加兰特;而且,在和特朗普的几次电话沟通中,内塔尼亚胡似乎不满足于对方给的有限动武授权。也就是说,以色列试图利用多年难逢的机会之窗,肃清邻近的伊朗代理势力及其武器运输走廊,而不愿在特朗普就职时就仓促收手。即便以军想收手,敌方也不会善罢甘休。就在美国大选次日,真主党向以色列发射了120多枚火箭弹;也门胡塞武装也频频向以色列发射高超音速导弹;伊朗还威胁要发动更多直接袭击。这样看来,短期内中东的战火不会停,还可能蔓延。预计到2025年夏天,各方才会投入全面的中东和平进程。

特朗普约束不了伊朗阵营,其和平承诺对以色列的约束效应,很可能聊胜于无。为了展示威慑的实力,不排除他会诉诸轰炸或颠覆性行动。在整个东亚地区,针对性的联合军演可能是其威慑策略的一部分,这与拜登政府的做法其实大同小异。洞悉特朗普和平承诺的指向性和有限性,对于我们能做什么、该做什么,就不会盲目乐观,也不会无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