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木雕是一种被赋予生命的艺术形式,包含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和思想。其既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也充分体现出民间艺术的特点。工匠在传承的过程中,也加入了一些创新、有时代性的元素,从而使得木雕艺术的内涵更加丰盈、充实。通过分析稷山益泰永木雕的特点及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更好地发展木雕文化。
[关 键 词]益泰永;传统文化;晋作木雕;儒家文化;雕刻技艺
[中图分类号]J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4)32-0034-03
文献著录格式:曹晓理.稷山益泰永木雕对传统文化的传承[J].天工,2024(32):34-36.
木雕是中国艺术史上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其起源于新石器时期,距今七千多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就出现了木雕鱼。秦、汉两代,木雕工艺趋于成熟,绘画、油漆、雕刻技艺臻于完美。至明、清两代,木雕艺术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随着木雕技艺的日臻完善,各地出现了很多的流派,比如紧致的东阳木雕、古典的剑川木雕、高雅的莆田木雕,可谓各有特色。而晋作木雕是我国木雕技艺的重要流派之一,也是晋商文化审美意趣的重要载体。初期的晋作木雕受到唐宋风格的影响,后期又受到辽金文化的影响,最终形成了独具山西特色,在用料上接地气,刀法简洁大方、刚劲有力、生动传神,非常重视造型和形象的细致刻画的木雕流派。
一、益泰永木雕的特点
山西素有“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之誉。历代寺庙、道观、亭台、楼阁、宝塔等散布于三晋大地。晋作木雕根据不同的地域和文化又分为晋北、晋中、晋南三个流派。以晋商大院为代表的古民居极富地域特色,其梁柱、斗拱、挂落、雀替、飞檐、门窗等均有木雕装饰,题材多样,极具特色,有很强的观赏性,令人赏心悦目。这其中,晋南木雕中活跃着一支特殊的流派——“晋南汾河流派”,而益泰永木雕就是该流派的代表。
作为“晋南汾河流派”的代表,益泰永木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同治年间,曹氏族人曹锦仁因木匠手艺闻名乡间,专门从事各种木制品加工,到了后来,多承接周边县乡富庶的乡绅定做的门楼花板,承揽村庄庙宇、祠堂用的匾额、楹联等木雕作品。随着木雕技艺的提高,上门的客户也越来越多。加上曹锦仁虚心求教、虚怀若谷,不断地寻访名师,不仅技艺大为精进,木雕作品也从最初的家具、房屋木板构件,转向了专业的木雕作品,发展至今,益泰永木雕nQ+lhI4qhpbgm67bi2A1s7wOhe9/+5eNzSMoP7uPzrI=具有以下特点。
(一)就地取材、选料考究
益泰永木雕的材料具有一定硬度,质地细密、结实,纤维顺畅,如黄杨、梨木、香樟、楠木、新花梨木、椴木、银杏木等。还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了当地优质的木材核桃木,其坚硬且纹理美观,非常适合雕刻。
(二)雕刻技艺多样
益泰永木雕外形简朴、结构精巧、材色天然、纹理宜人、线条流畅、繁简相宜,雕刻技艺有浅浮雕、高浮雕、透雕、圆雕、镂雕等。特别的一点是把镂空的高浮雕跟浅浮雕结合起来,增强了空间感,充分体现出其中蕴藏的由天然材质和工艺创造出来的立体之美与手艺之巧。
(三)精细制作,一丝不苟
因为是木制品,其材质具有不溶性和不可焊接性,无法进行机器大规模复制,所以“益泰永”一直坚持纯手工制作,材真工细,规范操作。从选材、板材烘干,再到榫卯驳接、纹样雕刻、断面处理、刮磨修饰、蜡面罩光等每一道工序,都尽量做到流程完善、标准规范、工艺精湛、品质上乘。
(四)题材内容以儒、佛、道传统文化为主
晋南自古就是富庶之地,文化繁荣,传统文化在木雕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等。
“孝”是中华传统美德之一,所以,在晋作木雕技艺发展的过程中,经常可以看到以“孝”为题材的木雕艺术作品,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多子多福也是几千年来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在传统木雕作品中,多以“龙凤呈祥”“麒麟送子”来表达多子多福的愿望;或以牡丹、石榴等来象征“百年好合”“多子多孙”;用鸳鸯象征“婚姻美满”;用“和合二仙”的故事来寓意夫妻恩爱、白头偕老。
“忠、义”文化,也是晋南木雕的主要内容,如岳母刺字、苏武牧羊、赵氏孤儿、桃园三结义等。其中,晋南运城地区尊奉的“忠义侯”关羽,就是其中塑造最成功的典型,出现了“千里走单骑”“义放曹操”“水淹七军”“封金挂印”等题材的木雕作品。
(五)设计理念以古典为基础,在传统中不断创新求变
“一笔一刀万木争春,匠心匠艺巧夺天工”,无论是大件雕刻还是小型挂件,都注意与人居环境、建筑风格保持和谐融合,在简单中求丰富、统一中求变化,现代中蕴藏着传统,明快中透露着沉静内涵,简练中力求渊博丰满。
二、晋作木雕对佛教、儒家文化的传承
(一)佛教文化
以晋作木雕佛像为例。宋元时期的漆金加彩菩萨,整体造型大气,体量饱满,雕工流畅,细节完美,久经岁月漆金仍保存较好。观音身形长直壮硕,脸形雕刻刚毅四方,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发髻成后仰状,发髻前方装饰类似卷草纹冠;双目微垂、神态安详,法相端庄,整体雄健庄严。身体帙帛斜披肩上且缠绕手臂,而在腰际处帙帛则系结于前,层次立体,下身着双层式纱裙,且上层的裙带层次丰富,与帙帛相映,衣纹雕刻飘逸脱俗。工匠减几分繁缛装饰,仅见肩膀处有璎珞宝环装饰,却多增几分刀痕,雕刻层次凸出,显现立体及肌肉壮硕感,刀法凌厉,尤其脸部雕刻明朗,自成一格。
(二)儒家文化
以益泰永木雕关羽像为例。益泰永木雕关羽像,不仅体现了雕刻技艺,更是一场与历史的对话。
选材是木像雕刻的第一步,以小叶紫檀为材料,木料质地坚实,纹理纵横交错,给人一种厚重感和坚韧感。随后,益泰永匠人绘制出详细的草图。从面容到盔甲,从武器到战袍。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雕刻者开始用电脑软件设计草稿,让作品更加精确化。
接下来是雕刻的关键步骤,益泰永匠人先用大刀砍出基本轮廓,再用浮雕技艺进行大面积的雕刻。浮雕是一种通过在木材表面雕刻出凸起的纹理,使其具有立体效果,让关羽的形象更加逼真。关羽的丹凤眼、卧蚕眉,还有标志性的青龙偃月刀,都被雕刻得栩栩如生。益泰永匠人雕刻关羽像还会采用圆雕技法。圆雕是一种三维立体雕刻,要求从各个角度对木材进行雕刻,使作品呈现出立体效果。在关羽像的圆雕技法中,益泰永匠人会注重表现手肘的曲度、衣襟的褶皱以及微皱的眉头等。除此之外,透雕和镂雕也会在关羽雕像中使用。透雕是在浮雕的基础上,将背景部分镂空,使作品更加空灵剔透。镂雕则更加精细,通过镂空木材的局部,形成复杂的图案和纹理,使关羽像更具艺术感。
在雕刻过程中,益泰永匠人还会根据木材的纹理和色泽,巧妙地处理光影效果,使作品更加逼真。当主体完成后,经过打磨和上色,一尊威武霸气的关羽像便雕刻完成了。它不仅凝聚着匠人的心血,更是对忠孝节义的赞美。
综上所述,无论是佛教文化,还是儒家思想,都对晋作木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晋作木雕不再是冷冰冰的木头作品,而是有了思想和内涵,表现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惩恶扬善的愿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晋作木雕艺术更具包容性和延展性,从一笔一画到电脑三维设计,再到观赏性和实用性相融合,既很好地传承了传统文化,也顺应了新时代的需求和发展,与时俱进,历久弥新。
三、回顾与展望
岁月匆匆,时光流逝。回首从事木雕制作的经历,收获颇多。从初识那些刀、凿、锯子、手斧,再到设计绘图,从来没有放任自己,通往成功的路本就是用孤独写成。叔本华说:人生来就是孤独的。作为一名立志于传承益泰永木雕技艺的工匠,不断学习是必修课,也注定是一条漫长孤独的路,在承受这份孤独的过程中,也有很多人给予了帮助,借此机会向在研究与创作过程中给予我无私支持与深切关怀的每一个人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首先,要向我的所有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你们的悉心指导与严谨治学,不仅为我指明了研究方向,更在无数次的讨论与交流中,激发了我对木雕艺术深层内涵的探索欲望。你们的耐心与智慧,如同灯塔般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指引我一路前行,不断突破自我。
“怀瑾握瑜,风禾尽起。”一起工作多年的各位木雕技师,你们心怀美玉,只为了心中的木雕事业,用精湛的技艺和不懈的努力,把精力和时间都给了木雕,赋予了作品生命与灵魂。我要学习你们敬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且更加坚定了我在这一领域深耕细作的决心。
“清阳曜灵,和风容与。”最后,我要感谢木雕行业的各位前辈和同仁。你们为我的研究和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与借鉴。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学术研究的严谨和艰辛,也更加珍惜每一次学术交流的机会。在往后的岁月中,我也要向各位前辈学习,让木雕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发展,提升木雕作品的品位和内涵,与时俱进,迎合大众需求,让木雕产品更好地融入大众生活,满足市场需求。
“大浪淘沙始见金,沧海济帆终接云。”未来的道路上,我必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与坚定的信念,继续在木雕艺术的领域里摸索前行,为传承与发展这一古老而美丽的技艺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稷山县志编纂委员会.稷山县志[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4.
[2]华觉明.创新、振兴:传统工艺保护、发展的必由之路[J].民艺,2021(6):72-74.
[3]李友生.木雕制作技法[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8.
[4]沈成嵩,王喜根.农耕年华[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
[5]邓文宽.狷庐散笔[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23.
[6]董智敏.彩壁千秋:山西古代壁画掠影[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23.
[7]苗红磊.木雕[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
[8]马炳坚.中国古建筑木作营构技术[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23.
[9]楼庆西.乡土建筑装饰艺术[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10]王振复.中国建筑的文化历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编辑:王旭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