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羊脂玉瓷,得名于其温润如玉、洁白无瑕的质感,得益于德化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与精湛的制瓷技艺。其釉色纯净,光泽柔和,于光照之下更显明亮通透,展现出半透明的温润美感,与珍贵的羊脂白玉相得益彰。分析了羊脂玉瓷在材质、釉质及工艺上的独特之处,指出其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对羊脂玉瓷之美的深入挖掘,旨在弘扬中国传统瓷器艺术,提高对德化羊脂玉瓷这一瑰宝的认识。
[关 键 词]白瓷;羊脂玉瓷;美学特征;工艺价值;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4)32-0031-03
文献著录格式:陈金通.浅谈羊脂玉瓷之美[J].天工,2024(32):31-33.
德化被誉为“瓷器之都”,其瓷器艺术之丰富多样,堪称世界一绝,涵盖了典雅的青花瓷、深邃的黑瓷以及纯净的白瓷等多个品类。每一种都以其独特的造型与题材展现出非凡的艺术魅力。在众多瓷都中,德化以其卓越的白瓷工艺闻名遐迩,其历史悠久、成就辉煌,在中国瓷器史上书写了辉煌篇章。德化白瓷被誉为“中国白”,在这片色彩斑斓的瓷器天地中,以其独有的洁白无瑕、温润如玉而独领风骚。自古以来,德化白瓷便深受国内外人士的青睐,其中的羊脂玉瓷更是白瓷中的珍品,其收藏价值与文化意义更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发凸显。羊脂玉瓷作为白瓷艺术的杰出代表,以其精湛的工艺、生动的形态以及深邃的文化内涵,成了收藏家竞相追逐的珍宝。
一、羊脂玉瓷的现代传承
羊脂玉瓷,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象征意义。其名称源自和田玉中的极品——羊脂玉。这种玉石因其温润坚密、莹透纯净的特质而被誉为玉中极品。羊脂玉瓷正是借鉴了这种玉石的特质,将其独特的温润感与白瓷的细腻相结合,成为独具特色的陶瓷艺术品。
笔者早年拜入瓷界泰斗邱双炯的门下。邱大师不仅是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德化瓷烧制技艺的传承人。在邱大师的悉心指导下,笔者潜心钻研,不仅成功创作了红釉、窑变釉、天目釉等一系列作品,更未止步于此,怀揣着对陶瓷艺术更高的追求,致力于探索更加绿色、健康的瓷器制作之道。为此,笔者不辞辛劳,深入山林,只为寻觅那稀缺而珍贵的优质高岭土,采集原料,历经无数次筛选、烧制与对比,通过反复尝试与不懈努力,终于在2013年成功研发出了一种革命性的新瓷种——“羊脂白-丝光玉瓷”。这种瓷品以其非凡的质感脱颖而出,瓷体紧实细腻,无须额外上釉,触感丝滑如绸,观之则温润如玉,既具有肌肤般的弹性,又具有温暖人心的温度,完美契合了笔者对环保与健康的极致追求。其色泽与质感之美,令人联想到新疆和田那举世闻名的羊脂白玉,因此得名羊脂玉瓷。更令人振奋的是,这一创新成果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是陶瓷艺术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
德化羊脂玉瓷之所以能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其根源是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与丰富的人文底蕴。德化,这片土地山川秀美,水源充沛,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是瓷土中富含高比例的氧化硅。在高温窑火的淬炼下,氧化硅经历复杂的化学转化,最终凝结成如玻璃般晶莹剔透的质地,赋予了德化白瓷温润如羊脂、洁白无瑕的视觉效果。其质感细腻,无釉但似有一层亚光,与珍稀的羊脂白玉遥相呼应,由此得名,实至名归。
二、羊脂玉瓷的美学特征
(一)色泽之美
羊脂玉瓷洁白无瑕,温润细腻,令人一见倾心,是中国传统美学中“尚白”哲学的深刻体现,象征着高洁、纯净与吉祥。在光影的映射下,羊脂玉瓷的瓷面展现出一种难以捕捉的灵动与层次。随着光线的流转,瓷面柔和朦胧,如同薄雾轻笼,增添了几分神秘与雅致。这种光影交错的视觉效果,让每一件羊脂玉瓷作品成了独一无二的艺术杰作,引人无限遐想。羊脂玉瓷的色泽之美,不仅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更能引发观者的共鸣。它仿佛是大自然纯净之美的化身,让人在喧嚣尘世中寻得一片宁静与安详。同时,这种色泽也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寓意,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从审美效果来看,羊脂玉瓷的色泽之美不仅提升了瓷器的整体艺术价值,更使其成为中华陶瓷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无论是作为实用的生活器具,还是作为珍贵的艺术收藏品,羊脂玉瓷都以其独特的色泽魅力,赢得了世人的广泛赞誉与喜爱。
(二)造型之美
羊脂玉瓷的美学特征中,造型之美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造型设计不仅丰富多彩,涵盖了从日常器皿到艺术陈设品的广泛范畴,更在每一处细节中融入了线条美、比例美及对称美等,展现出极高的艺术造诣。在造型的多样性上,羊脂玉瓷既有简约、实用的日常器皿,如碗、盘、壶、杯等,这些作品以其流畅的线条和恰到好处的比例,既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又不失为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同时,也有专为艺术陈设而设计的作品,它们或模仿自然界的形态,如花卉、果实、鸟兽等,栩栩如生,充满生机;或融合传统图案与现代设计理念,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艺术造型,令人叹为观止。在探讨造型中的艺术元素时,不得不提的是线条美。羊脂玉瓷的线条往往简洁明快,既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精髓,又与现代审美观念相契合。线条的流畅与变化,不仅赋予了瓷器以动态的美感,更在视觉上产生了一种引导与延伸的效果,使观者的视线不自觉地随着线条的走向而流动。此外,比例美与对称美也是羊脂玉瓷造型不可或缺的。在比例上,每一件作品都经过精心计算与调整,以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无论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还是各部位之间的协调与呼应,都显得那么和谐自然。而在对称美方面,羊脂玉瓷无论是左右对称还是上下对称,都给人一种稳定与平衡的感觉。
(三)纹饰之美
羊脂玉瓷的美学特征中,纹饰之美也至关重要。这些精雕细琢的纹饰图案,不仅丰富了瓷器的视觉层次,更赋予了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羊脂玉瓷上常见的纹饰图案种类繁多,既有莲花、牡丹、梅花等花卉图案,象征着纯洁、富贵与坚韧;也有源自历史典故与神话传说的图案,如龙凤呈祥、祥云瑞兽等,寓意着吉祥如意。这些纹饰图案通过匠人的巧手,以细腻的线条巧妙地呈现在瓷器之上,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与艺术享受。纹饰之美不仅在于其图案的精美与寓意的深远,更在于其与瓷器整体的和谐统一。在设计纹饰时,匠人会充分考虑瓷器的造型、釉色及整体风格,力求使纹饰与瓷器相得益彰,达到一种完美的融合。这种和谐统一不仅提升了瓷器的整体美感,更使观者在欣赏之余能感受到一种和谐与平衡的艺术氛围。此外,纹饰对瓷器美感的提升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在洁白如羊脂、温润如玉的瓷面上,精致的纹饰图案如同点睛之笔,为瓷器增添了几分生动与活力。它们或繁或简、或疏或密,与瓷器本身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这些纹饰不仅让瓷器更加美观大方,更使其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与收藏价值。
三、羊脂玉瓷的工艺价值
(一)制作工艺
羊脂玉瓷的工艺价值体现在其精湛的制作工艺上。正是这些精湛的工艺与严格的技术要求,共同铸就了羊脂玉瓷卓越的品质与独特的艺术魅力。首先是选料环节。它是制作羊脂玉瓷的基础环节,必须选用优质高岭土,以确保瓷器的质地纯净与温润。其次是成型环节。匠人通过手工拉坯或模印成型的方式,将瓷土塑造成各种精美的造型。这一过程要求匠人具备极高的技艺与耐心,以确保造型的精准与线条的流畅。它直接关系到瓷器的釉色与质感。羊脂白-丝光玉瓷因无须上釉,减少了制釉、上釉等工序,避免了因釉带来的重金属及成品率问题;一次性烧成,提高了生产效率及成品率;零铅镉,更环保、更健康,实现了对生活瓷器的一次升级换代。最后是烧制环节,是将瓷器从生坯转变为成品的关键步骤。羊脂玉瓷的烧制需要严格控制窑温与气氛,以确保瓷器在烧成过程中达到理想瓷面,需要1350℃长时间烧成,过高的窑温可能导致瓷器变形或开裂;温度不够,瓷面干涩,缺少温润感,瓷质不通透,并且表面容易吸色。因此,这一环节对技术要求极高,需要匠人具备丰富的经验与精准的判断力。
(二)技术创新
在德化白瓷璀璨的工艺殿堂中,技术创新如同一股清泉,为其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与无限可能。随着现代科技的疾速发展,新材料与新工艺的浪潮席卷而来,彻底革新了羊脂玉瓷的传统制作工艺,引领其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首先,新材料的应用为羊脂玉瓷的制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笔者于2019年申请,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610664679.5)。该专利填补了国内外“无釉健康陶瓷”的行业空白。同时,新工艺的引入则是羊脂玉瓷制作技艺的一次革命性飞跃。其次,3D打印、数控雕刻等前沿技术的加入,打破了传统工艺在造型设计上的局限。复杂而精细的图案与结构在科技的助力下变得触手可及,为羊脂玉瓷的艺术创作开辟了广阔的新天地。最后,自动化生产线与智能化控制系统的运用,不仅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确保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还显著降低了人力成本与生产风险,为羊脂玉瓷的规模化生产与普及化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技术创新对羊脂玉瓷艺术发展的推动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它不仅拓宽了羊脂玉瓷的表现形式与审美边界,更促进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为这一古老艺术形式的传承与创新注入了新的动力。
四、结论
羊脂玉瓷自古便以其温润如玉的色泽、精妙绝伦的装饰艺术及别具一格的造型设计,赢得了世人的广泛赞誉与推崇。其艺术价值不仅体现在视觉上的极致享受,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匠心独运的技艺精髓。如,通过对羊脂玉瓷中众多观音像的细致解读,不难发现其在材质选择、形态塑造及工艺技巧上均展现出非凡的构成之美,令人叹为观止。展望未来,为了进一步推动羊脂玉瓷的繁荣发展,需在继承传统精髓的基础上,勇于探索与创新。在题材内容上,应广泛吸纳多元文化元素,丰富作品内涵;在材料工艺上,则应不断精进技术,力求在形、质、色三方面实现全面升级,使羊脂玉瓷更加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张力文.德化白瓷传统题材在当代的探索[J].景德镇陶瓷,2002(4):63-66.
[2]余慧君.德化尾林窑白瓷胎釉成分分析及相关问题[J].福建文博,2021(4):53-59.
[3]黄翠萍.德化白瓷综合装饰探索[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1,29(6):44-47.
[4]叶扬秋.基于“互联网+”3D打印技术的德化白瓷塑造技艺传承模式探索[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1,50(3):28-30.
[5]马羚.德化白瓷的艺术特色与传承[J].陶瓷科学与艺术,2022,56(10):45-47.
(编辑: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