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郑州城市品牌设计作为研究对象,以仰韶文化为切入点,通过深入分析仰韶文化的特征,探讨在文旅融合视域下仰韶文化符号融入郑州城市品牌设计的策略。结合城市文化进行城市品牌设计,做到以文塑旅、以旅塑文,打造出既具有文化内涵又有创新的郑州城市品牌。
[关 键 词]仰韶文化;城市品牌;郑州;文旅融合;仰韶标识
[中图分类号]J50-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4)32-0019-03
文献著录格式:贺茜.文旅融合视域下仰韶文化对郑州城市品牌设计的价值研究[J].天工,2024(32):19-21.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国民收入的增长,人们越来越注重通过旅游来丰富精神生活、提升生活质量。原先简单的观光旅游已经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如今,人们更加注重在旅游过程中融入当地特色文化。这种文旅结合的方式已经逐步成为一种新浪潮。在推进城市化进程的过程中,各大城市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关系,文旅融合可以产生1+1>2的作用,将城市品牌设计概念贯穿其中,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彰显地方特色,提高城市竞争力。
一、仰韶文化与郑州城市品牌形象
(一)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是指黄河中游地区一种重要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是萌生、发展、繁荣、传承于黄河中游地区的一种重要文化形态,代表着黄河流域的文化遗存[1]。1921年,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首次发现,故称仰韶文化。精美的彩陶是仰韶文化独具的特征,几何形图案和动物形花纹是其主要装饰图案,线条流畅,色彩较为绚丽。仰韶文化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以西安半坡遗址为代表,黑彩为主,多为写实图案,如鱼、蛙、人面纹和几何纹等。中期以河南陕县庙底沟遗址为代表,出现了红彩、白衣彩陶等,主要是由几何纹构成的花卉形图案。晚期以河南郑州大河村遗址为代表,红彩为主,图案趋于简单,有条纹、网格纹、折线、圆点等。仰韶遗址的发现和挖掘意义深远,揭示了中国史前文明的发展历程,对探索中华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二)城市品牌形象
城市品牌形象可以有效提升一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地域文化能塑造和强化城市品牌形象,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城市品牌形象需要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系统设计。首先,明确城市品牌定位,确定在国内外或特定区域的突出优势和竞争点。其次,挖掘和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人文景观,将其作为建设城市品牌的重要力量,这样不仅能充分展示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且能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再次,创新传播方式。短视频平台因内容丰富、互动性强、创作门槛低等优势吸引着大量海内外用户,无论是团队或个人都能进行视频编辑,使得信息快速传播。因此,应积极借助新媒体力量如短视频、微博等平台进行城市宣传,积极举办各种赛事活动或庆典,充分展示城市的魅力与活力,或者通过与其他地方合作举办文化展览等,展示城市底蕴,扩大城市的国际影响力。最后,在城市品牌建设和维护方面,设计具有地域特色的Logo、海报、吉祥物等。为了让文化更好地渗透到城市的每个角落,使用统一性的识别符号进行品牌规划、设计、推广、维护,确保城市品牌视觉形象的统一性和稳定性,将文化融入城市发展过程中,从而有效提升城市品牌形象。城市品牌设计不能一味照搬模仿其他城市的形象设计,失去自身特色,给大众造成千篇一律的印象。为此,可以通过融入区域特色文化规避此风险,打造城市文化品牌,真正提升城市的竞争力。郑州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仰韶文化遗址之一,在仰韶文化创新转化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郑州城市品牌形象设计中,设计师可以巧妙利用仰韶文化的色彩、线条、图案等视觉元素。统一的识别符号不仅能让大众深入感受到仰韶文化的活化利用,也能使仰韶文化与这座有着深厚底蕴的城市更好地融合。
二、仰韶文化在郑州城市品牌设计中的融入分析
(一)大众认知不足
仰韶文化分布范围广泛且历史悠久,但大众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机会较少,导致对其的喜爱程度和关注度不足。在学校的历史教育中,虽涉及史前文明但没有重点讲解,导致普及程度不够。仰韶文化复杂且抽象,不同时期的陶器的色彩、图案皆有不同变化,器物的样式虽有着鲜明特色,但却缺少普及性,导致大众难以产生共鸣和兴趣。大众在仰韶文化线上线下接收路径单一且获益较少,线上多是通过博物馆公众号发布的宣传视频或是博主的旅游宣传视频,但粉丝数量较少,且对该文化的目标受众精准投放效果不理想;线下大众多是自发性去庙底沟博物馆或是仰韶遗址等,但由于对整个文化的认知有限,在参观过程中多是匆匆浏览或者只是打卡拍照,并不能对文物进行深入了解,导致参观兴趣减弱,不能产生良好的连锁反应,使得仰韶文化的传播效果逐渐减弱。
(二)对仰韶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不足
郑州作为仰韶文明考古区之一,但却与自身的城市品牌融合度不高,主要是在仰韶文化的融入方面缺乏从整体到细节的完整运作方案。若城市品牌形象没有标志性符号,缺乏独特性,那么,大众对城市的记忆点就不够深刻,文旅融合度不高。仰韶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将陶器上独特性的纹饰、色彩应该运用到城市品牌形象建设中,可以拉近史前文明与大众之间的距离。但多数学者大多分析彩陶纹样的审美特征,没有将仰韶文化与郑州城市品牌形象相结合。为此,在郑州城市品牌建设中,可以对仰韶文化特有的视觉元素进行重新归纳、概括、变形或者创新转化。政府在宣传地域文化的过程中,对仰韶文化创造性转化能力不足,在以旅彰文的过程中,更多注重旅游路线或景观的现代化设计,更多注重旅游景点建设与消费的便捷性,导致大众对仰韶文化的认识仍然停留在书本上,缺少真实接触。
(三)宣传力度不足
仰韶文化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许多人理解有限。媒体宣传展示手法和渠道都较为单一,仍然依靠原始的宣传方式,如文物展览、专题讲座、悬挂标语等,内容和方式缺乏生动性和鲜活性,也缺少与大众的互动交流,导致受众较少,宣传效果不理想,信息扩散较慢。文物讲解的内容延伸和创意不够,缺乏可视化、互动化、沉浸式的场景体验,年龄较小的观众会产生听不懂、不想听、不爱听的心理,对仰韶文化的兴趣减弱[2]。在旅游宣传方面,大多是宣传自然景区、城市景观等,对仰韶文化的宣传少之又少,缺少从文旅结合视角宣传旅游路线,创新性不足,导致大众的记忆不够深刻,很难将仰韶文化与城市品牌相结合。
三、仰韶文化在郑州城市品牌设计中的优化策略
(一)政府主导,推进仰韶文化的活化利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3]每座城市都应该有自己的闪光点和定位。城市品牌建设应该由政府主导,进行顶层设计和整体布局,并从政策、资金、制度等方面进行保障,完善文化设施,全力打造具有仰韶文化特色的城市品牌。城市文化品牌和城市风格应一致。郑州作为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需要将传统和现代相结合,将文化传播与科技创新并举,才能使城市品牌形象有竞争力。在宣传仰韶文化的同时创新宣传手段,不再是单纯的文物展示、文化讲解,可以文旅结合,打造仰韶文化体验路线。政府应加强仰韶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建设仰韶文化主题公园,提升服务质量。在博物馆或者文化遗址设立研学课程,鼓励市民以及外地游客积极参与。学生是民族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将特色文化融入校园里,可以提升学生对当地特色文化的学习兴趣,方便该群体深入了解仰韶文化的内容。政府可以出台关于创新仰韶文化的政策,如举办文创产品设计、城市景观设计等相关比赛,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其中,开拓文化创新发展思路,激发社会活力,带动城市经济发展,推动仰韶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二)仰韶文化的沉浸式融入,构建仰韶标识
在构建城市品牌的过程中,需选择具有代表性且知名度高的区域文化,提炼出视觉符号。这些符号不仅能代表城市特色,而且能更好地体现城市的历史文化。彩陶是仰韶文化的典型代表,从彩陶的色彩以及图案特征中提取主题色和装饰纹样进行创造性设计,融入城市Logo、海报、标识系统等城市品牌形象设计中,使受众将仰韶文化视觉符号与郑州联系起来,增强城市的吸引力与文化传播力。
在文旅融合视域下,可以建设仰韶地标去强化大众记忆。如,建设仰韶文化沉浸式博物馆,集历史传承、文化教育、旅游宣传等功能于一体,将主题色和装饰纹样融入建筑和人文景观中,提升文化融入度。如今大众更亲近趣味性和亲和力的形象,所以可以通过制作IP形象表情包和语音包等,拓宽和加大其传播范围和传播力度,调动大众对仰韶文化的好奇心和浓厚兴趣,在提升仰韶文化转化率的同时,也以简单直接的形式拉近仰韶文化与大众之间的距离。建立完善的视觉识别系统,可以借鉴熊本熊县的经验,根据彩陶的色彩和图案设计独属于郑州的IP形象,传达出传统文化和科技创新并行的城市理念。IP形象可以作为郑州城市品牌的一张文化名片,并通过多渠道进行营销宣传。IP形象需要设计出静态和动态两种形象,静态形象需要设计出代表性姿势,适用于海报、墙面等;动态形象具有更多的记忆点和更高的识别度,可以更好地传达IP形象的内涵。在博物馆展览过程中,通过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数字化技术手段,以动态展示方式与大众互动,增加大众的好感度。
宣传策略应该动态变化,根据宣传效果进行地标设施和内容改善,使目标受众将仰韶文化与郑州城市品牌进行绑定。政府可以利用各类权威媒体,利用多元化的宣传方式展示城市特色,以此打造城市的记忆点,真正做到仰韶文化在郑州城市品牌建设中的沉浸式融合。
(三)加强文旅融合,促进宣传
如今的宣传依然停留在主流媒体和广告宣传上,缺乏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方式。在信息化时代下,一是根据仰韶文化建设文化设施,增强城市亮点,让广大市民对城市文化有参与感。二是举办文化活动,搭建展示城市文化的舞台,实现以文促旅、以旅塑文的目的。郑州市积极汲取“只有河南”景区的宝贵经验,结合大众的游玩喜好,注重沉浸式的互动体验,推出文旅结合主题之旅。注重仰韶文化的宣传和创新设计,将科技元素融入博物馆展览和遗址公园建设中,以数字动画的形式展示先民的生活劳作场景,在文化宣传的同时,打造参观者与先民互动的沉浸式剧场,让观众可以模拟仰韶先民的生活场景以及制陶流程,丰富大众对仰韶文化的体验,增强大众的满意度[2]。三是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可以利用短视频、微博等多元宣传手段,扩大知名度,吸引大量外地游客,使仰韶文化历久弥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社交平台的发展,短视频的宣传力度已经不容小觑。在互联网普及的背景下,短视频平台的用户量与日俱增且覆盖范围广。依靠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目标用户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信息,用户能通过营销号或博主分享的视频关注城市品牌,从而扩大城市品牌的影响范围[4]。在旅游宣传和文化传承中,将仰韶文化真正活化,通过创造话题,激发用户兴趣,打造“触摸史前文明”的地域文化旅游品牌形象。
四、结束语
地域文化对提升城市形象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在文旅融合视角下,将仰韶文化融合到郑州城市品牌建设,为郑州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仰韶文化对郑州城市品牌来说是印记,也是灵魂。注重仰韶文化的活化,让史前文明焕发新生机,对城市经济发展来说也是一大助力。仰韶文化与郑州城市品牌融合是时代所需,也是必行之路,不仅能提升市民的生活满意度和文化自豪感,促进城市经济发展,还能让仰韶文化在传承发扬过程中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王璐瑶.浅析泾渭流域仰韶文化的彩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19):112-113.
[2]郑琼.郑州仰韶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对策研究[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24(3):97-102.
[3]倪学萍.活化文物保护利用 创新文旅融合发展:以宝应博物馆实践与思考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7):33-36.
[4]张柯.文旅融合视域下抖音短视频中天津城市形象建构研究[J].经济师,2024(8):234-235.
(编辑: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