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学课堂,让学生“在学中立”

2024-12-05 00:00:00蔡艳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4年11期

[摘 要]随着语文新课标的出台,立学课堂成为响应教学改革的新方式。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立于课堂中央,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学《梅兰芳蓄须》这篇略读课文时,教师应明确课型,从情境统摄、任务驱动和资料助学等方面入手,创设真情境,以真任务推动学生真学习,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与方法前后勾连,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自主探究,积极建构烙有个性印痕的知识,实现“在学中立”。

[关键词]立学课堂;在学中立;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31-0074-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来组织与呈现。立学课堂强调关注学生生活的整体性,既注重学科内、学科间知识的整合,又强化学科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以此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的学习中心地位,促进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立学课堂将立人、立根、立身巧妙融通,“立”体现为目标与结果,“学”即过程与方法,合二为一具有“在学中立”的意味,也就是以生为本、学为中心,让学生在充满探究性、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中,从原有的知识出发,通过知识学习形成新观点。

下面以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基于真情境,以真任务推动真学习,让学生“在学中立”。

一、明确课型,在前后勾连中“立”

温儒敏先生认为,教学时要注意区分精读课和略读课两种课型。精读课主要是教师教,略读课主要是学生自己学,把精读课学到的方法运用到阅读实践中。《梅兰芳蓄须》是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家国情怀”。教学《梅兰芳蓄须》一课,教师应注重把握略读课文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先关注导学提示,再用在前一篇精读课文中习得的方法,尝试串联事件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最后通过“阅读链接”中的文本去自主实践,以达到“在学中立”的目标。

二、情境统摄,在语文实践中“立”

学习任务群强调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教学中,教师要综合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依托学习任务实现学习情境、内容、方法和资源的统整,系统安排语文实践活动。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创设真实任务情境,开展主题为“致敬家国情怀,礼赞民族气节”的爱国名人推介活动,推介形式不限,故事讲述、剧本表演、诗文诵读、小报展示、书信传情等皆可。这样,将本单元整合成一个学习任务群,让学生通过相关情境任务完成本单元的学习。

师:这个单元我们已经学完了《古诗三首》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今天我们将学习《梅兰芳蓄须》一课。不少同学提出要把这节课改成剧本演一演,大家都有什么金点子?

生1:这篇课文的内容比较丰富,我们肯定要分成几幕来演。

生2:剧中主要人物是梅兰芳,我们需要研读课文来设计他的语言、动作、神态等。

生3:我觉得要演好梅兰芳,就必须了解梅兰芳。梅兰芳是一代京剧大师,除了课本的内容,我们还需要查找一些课外资料来进一步了解他。

师:大家想出的点子很棒!根据同学们的想法,要演好《梅兰芳蓄须》的课本剧,就要解决三个问题(课件出示)。(1)根据脚本,可以分几幕来演绎故事?(2)在表演时,要用什么样的表情、语气、动作?(3)为更好地展现大师形象,可以进一步查阅哪些资料?

教学《梅兰芳蓄须》一课,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演好课本剧,继而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以问题驱动学生学习,最终完成排演课本剧的情境任务。如此,让学生在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中,运用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解决现实问题,在语文实践中“立”起来。

三、任务驱动,在自主探究中“立”

由于《梅兰芳蓄须》描述的人物及事件发生的时间均处于抗日战争时期,与学生生活距离较远,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有一定难度。在前置学习部分,教师引导学生先运用批注的方法自主学习,在不理解的词句处做标记,再通过查阅背景资料、人物资料等方法走进历史,了解梅兰芳先生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建构学在前、教在后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立”。

课堂上,教师通过问题驱动,让学生主动探究文本,并调动已有知识经验,在真实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

【问题1】根据脚本,可以分几幕来演绎故事?

在问题驱动下,学生需要对文本进行梳理,整体把握主要内容。教师据此设计的学习任务为:关注人物事件,把握主要内容,并说说梅兰芳是怎样拒绝为日本人演戏的,经历了哪些困难与危险。

对标单元语文要素,结合略读提示,教师设计了表格支架(见表1),引导学生先根据表格提示在文中圈画出关键词语,再进行小组讨论,用关键词概括内容,共同完成表格。表格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横看、竖看、整体看的方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关注事件之间的联系,进一步体会梅兰芳先生的爱国情怀。

表1 《梅兰芳蓄须》主要事件梳理

[时间 原因 方法 遇到的困难与危险 ]

借助表格梳理,学生懂得了在后续排演课本剧时可以按照梅兰芳拒演所运用的方法分成三幕,这样就把事件串联起来,进一步凸显梅兰芳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热情。

【问题2】在表演时,要用什么样的表情、语气、动作?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教师引导学生聚焦关键语句,进一步感受梅兰芳的民族气节。课堂上,为了让学生准确理解、把握表演时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要素,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交流,并适时出示相关语段,引导学生细致体会梅兰芳的铮铮铁骨。

生4:请大家看第2自然段的“到了深夜,梅兰芳关紧门窗,拉上特制的厚窗帘,才能在寓所悄悄地细声吟唱,这对于他来说已经很知足了”。在那种情况下,梅兰芳不愿意为日本人唱戏,但又想唱戏,只能在夜深人静时躲在寓所细声吟唱,这表明了他对京剧艺术的追求与热爱!

生5:我补充一下。在课文结尾部分,当抗日战争胜利时,梅兰芳当即剃了胡须并高兴地登台唱戏。他当时的表现既满含着对艺术的热爱,又饱含了对抗战胜利的激动与兴奋。

师:你们真的读懂了梅兰芳!

生6:为了不在日本人的庆祝会上唱戏,梅兰芳请医生朋友设法让自己生一场“大病”。军医来探病的那段,我想通过读来体现梅兰芳为了不让侵略者得逞而奋不顾身的爱国精神。(学生朗读)

师:对梅兰芳而言,差点儿丢了性命算什么!他拥有满腔的爱国热情,又怎会屈服于日本侵略者的淫威!这不就是孟子所说的“大丈夫”吗?

师:这就是梅兰芳,拳拳爱国心,绵绵艺术情!正如课文所说——“作为艺术家,梅兰芳先生高超的表演艺术让人喜爱,他的民族气节更令人敬佩!”

在这一教学环节,学生抓住“只能蓄须明志”“请朋友设法让他生一场‘大病’”“差点儿丢了性命”等语句读出了梅兰芳拒绝为日本人演出时的坚毅决绝,体会到他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又抓住“才能在寓所悄悄地细声吟唱”“当即剃了胡须”等语句读出了梅兰芳对艺术的追求与热爱。如此细研慢琢,学生对在剧本表演中要用什么样的表情、动作、语气等了然于心,也更容易在演绎过程中走进人物内心,完美诠释剧情。

【问题3】为了更好地展现大师形象,可以进一步查阅哪些资料?

在这个问题驱动下,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大师。学生在课前自主探究时已经收集了一些资料,并在交流中共享。教师事先进行筛选与整理,形成“资料袋”,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阅读。这些课外资料,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梅兰芳勤勉好学、刚强不屈、成就斐然的人物形象,使学生明白梅兰芳的拒演行为所承载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感受其一身傲骨与一生贡献,从而做到在表演时更好地演绎故事、诠释人物。

四、资料助学,在文道统一中“立”

《梅兰芳蓄须》一文具有特殊的时代烙印,蕴含着崇高的民族气节,学生在内容理解和情感认知上存在一定障碍。教学本课时,教师可以适时、适度、适切地运用资料,从课前引学、课中化难、课末突围三方面助推学生学习。课前,让学生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享资料、回答问卷,实现以学定教。课中,通过引入文字、图片、影像等资料,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有效落实单元语文要素,让学生在文道统一中“立”。

例如,在引导学生聚焦关键语句,感受民族气节的过程中,教师相机补充关键资料,顺学而导:展示背景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梅兰芳抵抗日军侵略的独特方式,感受他在险恶的社会环境中坚持抗议的勇气与决心;播放一段介绍梅兰芳在“九一八”事变后排演《抗金兵》《生死恨》等剧的纪录片,让学生对梅兰芳的演与不演展开思辨:梅兰芳的演是为了通过戏剧以古喻今、以戏明志,表达对日本人的抵抗,唤起民众的抗日热情;不演则是为了不屈服于侵略者的淫威,打击日本人的嚣张气焰。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深刻感悟梅兰芳的民族气节,助推学生情感的迸发。

为了将课本中的抽象知识融入学生既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结构中,实现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联结、转化,本课设计了两个延学任务。一是阅读课后“阅读链接”的文本。这样既指向语言表达,呼应语文要素,又指向情感融合,彰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价值观的引导。二是延续本单元的情境任务,以课文为脚本,通过表演课本剧的形式展现家国情怀,推介爱国名人梅兰芳。同时,教师还需引导学生借助“自评单”进行学习过程的检测、借助“商演单”进行合作学习的调控、借助“分享单”进行学习成果的总评,通过多元互动,有效落实本课的情境任务。课本剧的表演为学生提供了生活化的学习场景,突破了传统教与学的方式,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任务的驱动下实现了“在学中立”。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情境统摄、任务驱动和资料助学,使学生在前后勾连中主动实践,在语文实践中自主探究,在梳理探究中自主建构,从而获得烙有个性印痕的知识,实现了“在学中立”的目标。

[ 参 考 文 献 ]

[1] 陈杰.“立学课堂”的源起、内涵与基本特征[J].上海教育科研,2020(9):50-53.

[2] 陈杰.重塑区域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理路[J].江苏教育,2021(28):7-10.

[3] 孙庆博,滕衍平.聚焦“语文要素”,让学习活动真实发生:略读课文《梅兰芳蓄须》教学实录及评析[J].七彩语文,2021(4):11-14.

[4] 蒋清锋.“资料助学”在革命传统类课文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建设,2021(10):12-15.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