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要素到能力:激活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单元内驱力

2024-12-05 00:00:00胡永亮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4年11期

[摘 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是语文教学的两大支柱,而单元整体设计和语文要素落实则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关键。以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教学为例,为了落实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师要从“依托语文要素,明确单元任务方向”“整合教学资源,搭建目标达成框架”“助力素养形成,设计单元整体评价”三方面开展单元整体教学,助力学生从要素向能力的进阶。

[关键词]语文要素;单元整体教学;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31-0058-03

统编语文教材中的文本类型丰富多样,其中儿歌、童话、诗词、散文、小说等都属于文学性文本,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载体。因此,教师要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设置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紧扣语文要素,设计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经验、提高审美品位、形成审美意识,最终实现创意表达。下面,笔者以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依托语文要素设置驱动性任务,从而落实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

一、依托语文要素,明确单元任务方向

统编语文教材采用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元的方式编排。因此,教师要依托语文要素制订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学习任务,明确单元教学方向。

(一)解构要素内容,定位教学目标

语文新课标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范畴设定为具有文学意味的文本。这既包含了鲜明的语用元素,又蕴藏了丰富的语用价值。因此,教师要善于从语文要素中发掘审美资源,为明确单元教学的整体性目标、研制单元整体视域下的驱动性任务奠定基础。

本单元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理解层面强调“借助关键语句理解”,表达层面强调“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结合单元课文可以发现,语文要素指向的语用不是依托语言材料的机械训练,而要展现出丰富的美学价值。

基于此,笔者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1.能够识别文本中的关键句,并运用“借助关键语句”的阅读策略理解语段内容;2.能够分析关键句与段落其他内容之间的联系,以及段落是如何围绕关键句展开描写的;3.写作时尝试围绕一个中心意思来构思和组织语言,使文章内容紧凑且有条理。

(二)依循教学目标,研制精准任务

教学目标属于上位层面的概念,无法与学生的真实学情及意识直接交融。这就要求教师依循教学目标研制精准的学习任务,助力学生达成素养目标。就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而言,就是以任务为载体推动学生独立思维的运作,使其经历从内容到形式、从信息到情感的多次轮回,积累文本语言经验,直至形成创意表达能力。

基于此,笔者设置彼此紧密关联且呈层级进阶的学习任务:1.结合典型语段,认识关键句;2.紧扣关键句,理解语段的中心意思;3.梳理文本内部的语句联系,明确关键句的统整关系;4.搭建练笔平台,尝试运用关键句表达。

二、整合教学资源,搭建目标达成框架

统编语文教材“双线”组元的编排方式,决定了单元内部所有的教学资源都指向统一的教学维度,体现了鲜明的贯通性、结构化和一体化特征。教师要在明确单元教学方向的基础上整合教学资源,找准它们的共同点,设置富有挑战性和驱动性的情境任务,搭建整体辐射、层级鲜明的任务框架,将学生的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都浸润在鲜活可感的情境任务中。

(一)协同交融,设置整体辐射的学习任务群

学习任务群的“群”决定了同一体系下的任务不是彼此割裂,而是环环相扣的一个整体。

结合本单元“双线”、课文及助学系统,教师可以创设以下情境:“学校正在举行‘跟着教材去旅行’活动,邀请了很多外国嘉宾。请你们与嘉宾一起研读教材中的经典课文,共同开启‘壮丽河山中国行’的探索之旅吧!”活动中,学生扮演小导游的角色,向外国嘉宾介绍课文描写的景色。这巧妙地融入了语文要素的训练要求——尝试借助关键语句集中介绍某一方面,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度理解,使他们感受到关键语句在阅读和表达过程中的重要价值。

上述情境在阅读与表达两个层面都凸显了鲜明的价值取向:首先,基于向外国嘉宾介绍祖国壮丽河山的任务定位,学生作为介绍主体,要对课文内容有全面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同时必须真正把握住这些景点的独特魅力,并紧扣关键语句,尝试从典型语段入手明确介绍的方向。其次,在任务驱动下,学生作为小导游,对介绍的内容要有所选择。这就需要他们明确具体的介绍维度,以关键语句为抓手,反刍阅读过程并吸收内化,实现两者的彼此交融、协同发展。

(二)逐层进阶,设置层级鲜明的学习任务群

统编语文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置了贯通单元始末的“双线”,还赋予了单元内部不同教学资源以不同的功能。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的落实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要综合考量单元内部资源的编排特点,设置层级鲜明的学习任务,助力学生逐步形成能力、发展素养。

本单元先后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师可以从之前创设的情境出发,依循小导游的角色定位,明确要借助关键语句介绍祖国的壮丽河山,就要了解什么是关键句。教师首先从《富饶的西沙群岛》入手,紧扣课文典型语段,引导学生在理解语段大意的基础上发现能够概括语段大意的一句话,并将其圈画出来,以明确关键句的概念,从感性层面了解关键句。其次,聚焦《海滨小城》描写小城的三个自然段,利用前一篇课文学习中获得的经验,直接圈画出三个语段的中心句,梳理和辨析一个完整语段中关键句与其他语句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洞察关键句的本质内涵。最后,落脚到《美丽的小兴安岭》。该文属于典型的“总—分—总”结构,“分”的部分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展开描写,每个语段都具有鲜明的聚焦性,但作者在行文过程中并没有直接提炼关键句,这就为教师反向教学提供了绝佳的机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本内容、解构内在层次的基础上,根据语段内容的基本方向,整合运用单元前期学习中积累的经验,尝试为文中分写的四个语段撰写关键句。

这样经历从认知到辨析再到运用的层级进阶过程,学生实现了对单元语文要素中关键语句的充分理解。教师将“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一要素定位始终放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真实情境之中,将教材中充满文学特质的文本置于全新的价值体系之中,既契合了语文新课标对这一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又依循了单元整体的编排特点,推动了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生长。

三、助力素养形成,设计单元整体评价

评价是彰显学习任务驱动价值的重要方式。语文新课标倡导从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不同维度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予以关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评价要从常规的听说读写维度上升到品味文学语言、感知文学形象等层面,最终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一)嵌入表现,落实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即形成性评价或促进学习的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进行持续跟踪和评估的方法,目的是提供及时反馈,帮助教师和学生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学习方法。学习任务群实施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持续关注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同时激发他们的创意表达。

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只顾埋头拉车,而要以评价为“眼”抬头看路,关注并了解学生的学习质态,洞察学生的目标达成度,以便进行后续的调整和优化。本单元教学中,教师巧妙设置了小导游角色,让学生通过寻找和提炼关键句来介绍祖国的壮丽河山。为了有效落实过程性评价,教师要持续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可以通过课堂观察评估学生是否能够准确找出关键句并理解其意义,同时记录学生的反应和参与度;教学《海滨小城》时,可以检查学生圈画中心句的准确性,以及能否清晰阐述关键句与其他句子的关系,以此评价学生对关键句内涵的掌握情况;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可以让学生尝试为课文中的语段撰写关键句,通过作业和课堂表现来评价他们的理解情况和应用能力。

整个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反馈,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和改进,同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样的过程性评价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还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尊重客观,落实差异性评价

差异性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发展差异性理解的评价,是教师在利用多种途径认识学生发展差异的基础上采取的一种评价模式,包括:1.有差异的评价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2.对学生发展中的差异进行的评价;3.借助各种不同手段对学生进行的评价。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中实施差异性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挥个性、发展特长。

本单元教学中,为了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差异性评价显得尤为重要。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圈画关键句的情况,洞察这些情况出现的内在根源,明确他们对课文大意的把握能力及所处的不同能力层次,从而提供个性化指导;教学《海滨小城》一课时,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情、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关注他们对语句关系的理解程度,评价他们的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并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特点提供符合其学习风格的建议;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撰写关键句的情况,评价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文本理解能力,并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差异化评价和鼓励。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与差异性评价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实施差异性评价可以更好地实现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目标,助力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作为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与单元整体教学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石。教师要以语文要素为抓手,通过精心设计单元整体教学,系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感受文学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创意表达兴趣,鼓励他们用独特的视角和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 参 考 文 献 ]

[1] 费浩芳,於丹.“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下的单篇教学[J].教学与管理,2024(5):50-54.

[2] 姜静波.基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大单元设计[J].语文建设,2024(4):41-44.

[3] 孙大武.创意表达:内涵解析及教学建议[J].教育视界,2024(11):14-17.

(责编 蔡宇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