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跨学科学习的古诗词教学策略

2024-12-05 00:00:00王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4年11期

[摘 要]古诗词作为统编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跨学科学习是当前广泛应用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将其应用到小学古诗词教学中,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古诗词教学中实施跨学科学习,可融入历史、美术、音乐等学科知识,通过增强学科之间的联系来深化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跨学科学习;古诗词;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31-0051-0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跨学科学习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领域的热门话题。小学古诗词教学作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应与时俱进,探索新的教学策略。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多局限于语文学科内部,而跨学科学习能够将古诗词与其他学科知识相融合,为学生提供更丰富、更多维的学习体验,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因此,研究跨学科学习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对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古诗词教学实施跨学科学习的价值

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浪潮中,跨学科学习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就古诗词教学而言,教师应及时转变教育理念,积极将跨学科学习引入其中,借助跨学科学习的优势,实现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创新,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跨学科学习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一)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跨学科学习要求学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和运用,这一过程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在古诗词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诵读、鉴赏、创作等方式,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在跨学科学习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去理解古诗词,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古诗词的创作背景及蕴含的丰富情感进行解说,如可以将古诗词的意境与美术、音乐等学科融合,也可以用历史知识去分析古诗词的创作背景,还可以从其他学科的角度去分析古诗词的内涵。这种跨学科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够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二)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跨学科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要求学生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古诗词的深入理解,还能促进其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例如,结合美术、音乐、科学等学科知识,学生可以在欣赏古诗词的同时,通过绘画、音乐创作、科学实验等形式,更直观地感受古诗词的意境和内涵,从而提升综合素养。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素养

跨学科素养是指整合两个或多个学科的知识、方法,解决超越单一学科范畴的复杂问题的能力。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实施跨学科学习,学生需要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来理解和鉴赏古诗词。这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深入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跨学科素养,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基于跨学科学习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古诗词内涵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 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实现知识的内化,教师需要将跨学科学习应用到古诗词教学中。跨学科学习不是将不同学科的内容简单地堆砌在一起,而是需要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实现学科之间的融合,使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同时自然地跨越学科界限,获得对古诗词更全面的理解。

(一)古诗词教学中融入历史知识,深化理解

古诗词不仅是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更是历史的见证,每一首诗、每一首词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去解析古诗词,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还能帮助学生了解历史的演变,厘清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关系,使学生掌握古诗词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在古诗词中融入的情感,进一步深化对古诗词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的《登鹳雀楼》时,教师先向学生介绍唐朝盛世的历史背景。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朝代,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对外交流频繁,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涌现出大批的文人墨客。其中,王之涣作为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之一,创作的《登鹳雀楼》采用雄浑的笔触描绘了壮志凌云的气魄。教师在讲解这首古诗的过程中,可以详细介绍作者的写作风格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对古诗词进行分析,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登鹳雀楼》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并对唐朝的历史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在古诗词教学中采用跨学科学习的策略,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还能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意识,使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二)古诗词教学中融入美术知识,增强艺术体验感

古诗词是文学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囊括了丰富的美学意象,能够为读者呈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这些画面与美术中的视觉元素紧密相连,为跨学科学习提供了天然的结合点。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美术的思维去理解古诗词,可以帮助学生以更直观、更生动的方式理解和感受古诗词的美。

例如,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浪淘沙(其一)》时,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理解融入对诗词的描绘中,以展现诗词的意境,促使学生在想象与联想中感受古诗词蕴含的磅礴之气。《浪淘沙(其一)》描绘了黄河的雄伟景象和作者的豪情壮志,还隐藏了相关的传说。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这首诗,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黄河奔腾的壮丽景观。在学生受到视觉冲击时,教师为学生详细解读《浪淘沙(其一)》中的意象和情感,分析诗中的词语和句子。这样,学生在欣赏黄河的壮阔景象的同时深刻体会到作者面对黄河时的感受。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绘画创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用画笔将《浪淘沙(其一)》中的景象描绘出来。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运用色彩、线条等美术元素来表现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如使用浓烈的色彩来表现黄河的磅礴气势,用流畅的线条来描绘黄河的波涛汹涌。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还能让学生在艺术创作中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

(三)古诗词教学中融入音乐知识,增强吟诵效果

古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其独特的韵律和音韵不仅赋予其深邃的意境,还产生了音韵之美。在古诗词教学中实施跨学科学习,教师可以根据古诗词抑扬顿挫的特点,引导学生用音乐知识去理解古诗词,通过将音乐的节奏、旋律与古诗词的平仄、押韵相结合,更加生动地展现古诗词的美,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古诗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如统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的《静夜思》,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而广受学生喜爱。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中的思乡之情,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音乐韵律来进行吟诵。教师先选择一段柔和的古风音乐作为背景音乐,营造出一种静谧的夜晚的氛围;然后带领学生一起分析《静夜思》的韵律特点,指导学生根据古诗的平仄和押韵来把握吟诵的节奏和语调;最后在音乐的伴奏下,教师示范吟诵,并让学生跟随练习。通过反复吟诵,学生不仅感受到古诗词的韵律美,还深入理解了诗中的思乡之情。此外,教师在指导学生吟诵这首古诗之前,还可以为学生播放雷佳演唱的《静夜思》的片段。歌曲中不仅包含了古诗《静夜思》的内容,还加入了音乐旋律,并对这首诗进行了二次创作,深化了思乡之情,直指古诗的主题。教师在带领学生欣赏这首古诗的内在韵味时,可以让学生跟着旋律哼唱歌曲,在轻松的氛围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吟诵技巧,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四)增强学科之间的联系,拓展知识面

古诗词不仅是文学的瑰宝,更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和深刻的哲学思想。在小学阶段,实施跨学科学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更多学科的知识,能够通过整合学科知识来更好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深挖古诗词中蕴含的不同学科知识,尤其是贴近学生生活的知识,使古诗词教学变得生活化,以促进学生的理解和内化,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科学精神。

仍以《浪淘沙(其一)》这首脍炙人口的古诗为例,诗中描绘了黄河之水奔流不息的壮观景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融入科学知识,引导学生理解这一自然现象的成因。教师可以在诗词讲解过程中进行解释:“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源于西藏喜马拉雅山脉的冰川融水。正是这些融化的冰川水汇聚成黄河的源头,在万里征程中其他水源的不断汇入下,最终形成了奔涌向前的长河,并归入浩瀚的大海。”教师通过详细的讲解,不仅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了古诗词中的意象,还使学生学习到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从而对自然界产生好奇心和敬畏感。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融入跨学科知识,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探索世界的新窗口,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正如在《浪淘沙(其一)》的跨学科学习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黄河等进行深入了解,使学生明白了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从而培养了学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联系科学知识来拓展古诗词教学,不仅让学生习得了文学基础知识,更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作为具有较强实践性和综合性的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而古诗词作为小学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也发挥着重要的育人作用。跨学科学习作为当前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知识。教师要想在古诗词教学中顺利实施跨学科学习,就要不断进行探索和尝试,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以增强跨学科学习的实施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储晓霞.小学高年级语文古诗词跨学科学习策略的研究[J].教育界,2024(10):92-94.

[2] 赵卉.境脉学习理论视域下的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实践[J].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4(3):86-89.

[3] 李田勇,李明.基于跨学科学习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4(7):31-33.

[4] 王发芝,雍永洁.基于跨学科学习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路径探析[J].试题与研究,2024(7):157-159.

[5] 陈捷.跨学科视域下小学语文学习设计与实施方法[J].天津教育,2024(5):186-188.

[6] 林晓兰.小学古诗词跨学科教学问题与策略[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4,44(1):55-69.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