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双减”背景下,作业的设计与变革需要摒弃传统理念下重复、生硬的机械化练习,将观察操作、实践体验、表达交流、研讨探究等多维方式巧妙融通,让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成为积极的阅读者和负责任的表达者。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进行资源统整,设置阅读作业的精准目标;强化学生立场,设置阅读作业的核心内容;搭建思维支架,强化阅读作业的多维评价。
[关键词]“双减”政策;整本书阅读;作业设计;精准目标;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31-0042-03
“双减”政策的落地,对学生的学、教师的教提出新的要求。它强调阅读时儿童在场、读写融合,在合适的场所、合适的空间践行自主性、探究性的全科式阅读。“双减”背景下,整本书阅读作业的设计与变革需要摒弃传统理念下重复、生硬的机械化练习,将观察操作、实践体验、表达交流、研讨探究等多维方式巧妙融通,让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成为积极的阅读者和负责任的表达者。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这一方面的尝试和思考。
一、进行资源统整,设置阅读作业的精准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提出“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旨在将教师之教、学生之学与师生共评进行有机统整。作业的设置需要从具体的教学目标入手,做到教什么就练什么。基于全科式阅读,教师需要构建单元整体认知体系,用精准的作业目标引领学生阅读。
(一)从体系入手,在明确定位下设置目标
统编语文教材推荐的整本书,都是通过单元视域下的“快乐读书吧”推出的。统编语文教材中的单元设置既遵从课程体系,关注单元与单元之间的逻辑关系,又明确了一个单元中每篇课文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教师不能人为地将“快乐读书吧”与整个单元割裂开来,而要秉承单元定位,借助语文要素,明确单元教学目标,以贯通融合的方式确定整本书阅读的方向。
如五年级下册的“快乐读书吧”设置在第二单元。这是一个典型的古典名著阅读872cae9483899b5417805e7d173af71a单元,语文要素之一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因此,“快乐读书吧”推荐了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且重点推荐了《西游记》。由此,教师可以确定本单元的阅读作业目标:其一,了解古代长篇小说章回体的体裁特点,学习紧扣回目阅读名著的基本策略;其二,能够借助回目进行猜测性阅读、跳跃式阅读,了解古典名著在情节设置、形象刻画上的特点;其三,感受古代章回体小说的语言特点,品味其生动简练的语言风格。
(二)从课型入手,在阶段划分下设置目标
学生的课外阅读不能脱离课程学习而成为附庸。因此,教师要依循语文新课标中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内涵和定位,通过读前指导、读中推进和读后汇报三个基础课型,将整本书的阅读指导设置在与课程学习相同的逻辑脉络之中,并根据不同的课型设置相应的作业层级。
还以五年级下册古典名著单元的整本书阅读为例,教师可根据不同阶段的目标定位,设计不同类型和内容的作业。
首先,课前导读阶段的教学。这一阶段正处于教材单元节选类文本的学习向整本书阅读的过渡阶段。学生通过单元学习,已经初步了解了古典名著的基本特点,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导读课的定位就在于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正式走进古典名著。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1.基于自己对古典名著的了解,制订阅读计划,完成每天的阅读打卡任务;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故事段落,以分享交流的方式讲述给同伴听;3.留心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积累了哪些阅读策略,又遇到了怎样的阅读问题。
其次,阅读推进阶段的教学。这一阶段是学生长期阅读的中间环节,此时学生既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和经验,也蓄积了一定的问题和阅读策略。因此,阅读推进课的定位在于分享阅读经验,系统解决问题,为学生后续的深入阅读奠定基础。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1.选择唐僧西天取经途中遇到的一次困难,绘制情节图,关注师徒四人各自不同的表现;2.在小组内开展故事交流会,一方面讲述故事,另一方面尝试从不同的故事中提取共同特征,归纳出西游记故事的特质。
最后,成果汇报阶段的教学。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多种形式呈现阅读成果,呵护学生持久的阅读动力,让学生享受阅读的快乐。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这样的作业:1.小组合作,制作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路线图;2.归类汇总,将唐僧师徒一路西行所遇到的各种妖怪,根据其最终的结局,划分成不同的类型,提炼出作者如此设计的用意;3.思辨:如果从班级中选择四个人重新组建取经团,你会选择哪些人?说说自己的理由,与同伴交流,听听他们的意见。
从单元目标到课时定位,每一次作业都击中最为关键处和核心处,避免学生在不必要的环节耗费过多的精力,契合了“双减”政策的要求,提高了整本书阅读的整体效益。
二、强化学生立场,设置阅读作业的核心内容
整本书阅读作为夯实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语文教学中的单篇阅读相比,呈现出更多元、更丰富的特点。基于“双减”政策的定位,整本书阅读作业的设计应站在学生视角,真正做到顺应学生的内心。
(一)注重情境创设,设置思维作业
与传统语文作业中机械的刷题行为相比,整本书阅读作业要给予学生强烈、浓郁的情境感,通过创设情境,设置真实的任务,将原本生硬、机械的训练转化成具体鲜活的情境作业。
比如,结合五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的内容,在组织学生阅读推荐书目《中国民间故事》后,教师创设了“我是民间故事传承人”的主题情境,设计了“宣讲民间故事”“绘制民间故事连环画”“情境故事大表演”等作业,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选择一个主题来完成作业。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完成作业、解决问题的兴趣,还能使学生保持积极的阅读状态并投入后续的阅读中。
(二)依托原始能力,设置层级作业
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这就需要教师在阅读作业的设置上体现鲜明的个体差异,呈现不同层级的作业内容,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兴趣选择相应的作业。
还以古典名著《西游记》的整本书阅读为例进行说明。作为一本传世的经典名著,《西游记》不仅内容丰富、人物众多,而且包含了众多西天取经的故事,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很多学生来说,阅读这样的大部头书籍是具有极大挑战性的。为此,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三个不同层级的作业。层级一:根据阅读感受,结合影视剧作品,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绘制西天取经的路线图,制作人物卡片;层级二:尝试创编一个西天取经的故事,想象师徒四人还可能遇到哪些妖怪,可以适当交代妖怪的背景、有哪些独特的本领,以及徒弟们是通过怎样的方法将唐僧救出来的;层级三:尝试探寻《西游记》故事中蕴藏的文化智慧,可以搜索微信公众号、知乎、抖音平台中的相关作品,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分享自己创作的西游故事以及对西游文化的独特见解,并写一写《西游记》读后感。
(三)依托层级维度,设置创新作业
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了思维六层次理论,将记忆、理解和应用列为低阶思维,将分析、综合和评价列为高阶思维。对整本书、全科式阅读而言,深度阅读所需要的高阶思维,必然要以对书本内容的记忆和理解为基础。但由于整本书篇幅相对较长、人物众多、情节跌宕起伏,因此作业的设置就需要依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将作业的完成与整本书阅读过程有机融合。
比如,在《中国民间故事》的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教师可围绕学生的思维层级,设置以下作业:首先,基于原始记忆,要求学生完成经典故事的情节图绘制;其次,从理解、记忆和想象、创新出发,让学生尝试以主播的身份讲述中国民间故事,强化学生阅读后的内化和悦纳,促进学生阅读和表达能力的协同发展;再次,借助记忆理解、分析评价思维,组织学生将自己对人物的感知与评价聚合在人物名片的制作上,还可以将所0edd73d4e0cc288345c4d79f4709fc8b阅读的民间故事转化成连环画;最后,在整本书阅读完毕后,组织学生进行角色表演,并搭建民间故事“大剧场”,推动学生理解、运用、分析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三、搭建思维支架,强化阅读作业的多维评价
语文新课标对评价高度重视,提出了“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积极倡导将教师之教、学生之学以及师生共评融合为逻辑贯通的整体,将更多的关注力辐射到整个阅读过程中,以鲜活的表现性状态作为评价的对象,使评价从原本的“甄别优劣”发展成“调控过程”。
(一)明确具体目标,设定精准的评价标准
表现性评价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阅读时的状态,还要聚焦学生作业的过程性质态,通过情境的创设、任务的表现以及具体的达成度,实现“教—学—评”一致性。
比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的神话故事时,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关注神话的文体特点,还要引导学生紧扣起因、经过和结果厘清故事的发展过程。在引导学生完成角色表演这一实践性作业时,教师可以设置明确的评价标准:能够合理进行角色分工,以合作的方式完成表演,得一颗星;表演时语言、神态和动作符合故事情境和人物身份、形象,得两颗星;能够制作道具,并在表演中合理运用,得三颗星。
(二)开辟反馈渠道,丰富评价的展示平台
语文新课标倡导将评价直观化、可视化。这就需要教师开辟反馈的渠道,丰富评价的展示平台,将学生的阅读成果进行全方位的展示。
一般情况下,阅读作业的展示可以从两个维度展开:其一,展示学生阅读过程中的自主阅读单,组织学生相互交流,通过评选不同层面的“最佳阅读单”,对优秀的学生给予激励性评价,同时对其他学生形成一种无言的督促;其二,根据阅读内容的不同特点以及所设置的不同类型的作业,为学生搭建多维的展示平台。比如,小学阶段的整本书阅读以故事为主,教师可以设置动静两种不同的成果展示形式。对静态成果,可以采用集中展示的方式,在班级宣传栏开辟不同的展示平台,进行连环画、读后感等的展示;对动态成果,可以为学生专门开辟相应的展示舞台,如每天课前抽出三分钟开展课前演故事活动,或是利用晨会、班队课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角色表演。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科学技术手段,巧妙地利用自媒体平台,将学生的阅读成果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上传平台,通过他人的关注、点赞、留言来促进学生反思自身的阅读过程,从而调整好状态,为后续的深入阅读奠定基础。
“双减”政策的核心是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基于学生立场的作业设计、实施与评价,要根据语文新课标提出的新理念,遵循整本书阅读的任务定位和学生内在的认知规律,在“减负提质”的过程中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薛萍.小学语文高段群文阅读作业的设计[J].教学与管理,2020(26):67-69.
[2] 范国强.“1+X”理念下统编教材特殊单元的群文阅读[J].教学与管理,2020(35):32-35.
(责编 刘宇帆)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 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双减’政策下儿童阅读作业设计研究”(课题编号:B/2023/03/216)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