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朗读 品读鉴赏 创意表达

2024-12-05 00:00:00朱昭旭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4年11期

[摘 要]学习儿童诗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健康的生活情趣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小学阶段儿童诗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使学生在读中获得审美体验;要引导学生品味鉴赏,使学生感受到儿童诗在表达上的匠心;要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儿童诗的创作,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儿童诗教学;朗读;鉴赏;表达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31-0036-03

儿童诗作为小学语文重要的教学资源,以其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韵律,深受儿童喜爱。《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在第一学段“阅读与鉴赏”中提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中指出“诵读表现自然之美的短小诗文,感受大自然的美景与变化”“阅读描绘大自然、表现人类美好情感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创编儿童诗和有趣的故事,发展想象力”。从中不难看出,语文新课标对儿童诗的阅读有着明确、清晰的要求。结合语文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开展儿童诗教学。

一、注重朗读,感受儿童诗的美

朗读是一种全身运动,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手、口等多种感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感受和体会儿童诗的特点。统编语文教材中选编的儿童诗通俗易懂、内容有趣,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让学生感受儿童诗的美。

(一)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儿童诗的语言美

儿童诗篇幅短小、语言优美,具有别样的韵味。教师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可以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儿童诗的语言美。如一年级上册《四季》一课中运用了大量的叠词“草芽尖尖”“荷叶圆圆”“谷穗弯弯”等。教学这首儿童诗的时候,教师除了要让学生读准字音,还要让学生读出叠词所流露出的美,并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来让学生感受四季的变化,使学生在读中体会到儿童诗的语言美。

(二)在联想想象中感受儿童诗的画面美

儿童诗的语言虽然简短,但是极具画面感,有着丰富的内涵。一首好的儿童诗在学生的眼中就是一幅优美的画。在儿童诗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可以把文字转化为鲜活的画面,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如教学一年级上册《明天要远足》中“那地方的海,真的像老师说的,那么多种颜色吗?”这一句时,教师启发学生想象:“读着这句话,你的眼前浮现出一片什么颜色的大海?”有学生说:“我仿佛看到了蔚蓝的大海,海水轻轻地流动着,海鸥在天空中飞翔,岸边有许多美丽的贝壳,孩子们在沙滩上捡贝壳。海边的景色真美啊!”教学“那地方的云,真的像同学说的,那么洁白柔软吗?”这一句时,教师让学生说说脑海里浮现出怎样的画面。有的学生说:“那里的云朵很白、很低,像棉花一样柔软蓬松,仿佛一伸手就可以摘到它们……”学生不由自主地随着教师的提示去畅想远足时的情景,通过读中想象,将儿童诗的语言还原成鲜活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了儿童诗的画面美。

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儿童诗亦如此。教师带领学生在读中想象画面,可以培养学生的画面感,达到“诗画合一”的教学境界。

(三)在品味意象中感受儿童诗的意境美

所谓意象,就是在诗人的主观意识中,用来呈现所要表达的情感的物象。儿童诗作为现代诗歌的一脉,具有鲜明的意象性。教师引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品味诗中意象,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诗歌蕴含的意境美。如一年级上册《小小的船》这首儿童诗,主要以月亮和船为意象,向学生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夜空图。教学时,教师让学生结合生活说一说:“你有没有仰望过夜晚的天空?你仔细观察过夜空吗?看到夜晚的天空,你会想些什么?”在这样的意境中,学生心中美好的情感很容易被激发,从而获得美的享受。

意境对学生来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需要静静地去感悟、品味。教师引导学生走入意境当中,可以让学生真正领会儿童诗的内涵,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品读鉴赏,感受儿童诗的特色

儿童诗教学不光要注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感受语言美、情感美,还要从表达的视角引领学生品读鉴赏,以深化学生对儿童诗的理解与感悟,提升学生的鉴赏水平和审美能力。

(一)赏读富有节奏的韵律

优秀的儿童诗大都具有和谐的韵律和鲜明的节奏。教师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感受儿童诗的节奏韵律之美,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如三年级上册《听听,秋的声音》一课中,“唰唰”“[瞿][][瞿][]”这些拟声词的运用,不仅能使秋天的声音具象化,而且能让学生的朗读更具节奏感。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这种节奏感读出来。诗中“抖抖手臂”“追上白云”等描写,给人一种节奏明快、朗朗上口的感觉,整首诗节奏匀称,具有动态美,很适合引领学生进行品味赏析。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自由读中画出诗歌的节奏,再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感受诗歌的节奏美,为学生今后进行儿童诗创作奠定基础。

(二)关注丰富的表达形式

一首优美的儿童诗不仅在内容上能够吸引学生,而且在表达形式上也极具特色。教师带领学生感受儿童诗丰富的表达形式,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表达经验,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如教学四年级下册《繁星(七一)》这首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诗歌在排列方式、内容选择上具有哪些特点。通过观察,学生发现诗歌在排列上参差不齐,字数也不相等,每句话的开头退一格,给人以错落有致的感觉;在内容选择上,作者特意选取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事物 “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回忆了童年,歌颂了母爱。从中可以看出,灵活的形式、自由的表达可以使诗歌充满别样的美。教学儿童诗的时候,教师带领学生以欣赏的眼光审视文本,可以让学生明白诗歌在自由表达中蕴含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三)探究巧妙的表现手法

与古诗词相比,儿童诗在情感表达方面要显得直白得多。教师带领学生探究儿童诗在表现手法方面的独特之处,可以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发展学生的语言与思维能力,为学生今后的表达运用奠定基础。如四年级下册《绿》这首诗,它的语言魅力在于用文学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处是绿的,尤其是“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的描写,更是让读者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绿。从表现形式来看,作者对绿的描写是不拘一格的,绿的摇曳、绿的梦幻,乃至绿的生命都给人一种别样的魅力。教学这首诗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如果让你来描写绿,你会怎么写?诗歌的美,美在什么地方?”这样带领学生以赏析的眼光来感受诗歌内容,可以实现文本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让学生感受到诗人在表达上的匠心。儿童诗的教学,既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去感受美,又要让学生从表达视角去感知美、理解美,提升学生的审美表达能力。

三、创意读写,体验儿童诗的美妙

在儿童诗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诵读、品读、鉴赏诗歌,还要指导学生积极进行诗歌创作,以提升学生的创意表达能力。教师应以教材文本为依托,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引导学生由仿到创、由读到写,把语文新课标“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目标落到实处。

(一)抓住兴趣,引导学生创意表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儿童诗创作,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教师应坚守儿童立场,从儿童的视角引导学生进行诗歌的构思与创作。如教学一年级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想一想自己还见过哪些小动物的脚印、这些小动物的脚印像什么,再仿照着课文的样子写一写。有学生写道:“小螃蟹画菊花,小鹅画雨伞,小象画蛋糕,小虫子画跑道。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臭鼬为什么没参加?他在洞里睡着啦。”立足兴趣,就是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捕捉可以进行诗歌创作的素材。这样引导学生进行创意表达训练,可以让学生写出来的内容更具趣味性,让学生的创作热情更加高涨。

(二)依托文本,引导学生创意表达

儿童诗有着属于自己的表达特点。仿写儿童诗可以仿写句子,也可以仿写诗歌中的一些小节,还可以引导学生仿照诗歌的格式与内容,结合自己的想象,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如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中,“摘野果”“掏鹊蛋”这些小节中的内容特别有趣,深受学生喜爱。教学时,教师可以把野果图片和装有鹊蛋的鸟巢图片挂在大树图片上,引导学生想象:“我们的祖先是怎样摘野果和掏鹊蛋的?除了摘野果、掏鹊蛋、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他们还会在原始森林里做些什么?仿照这首诗的样式写一写。”在教师的启发与引导下,有学生这样写道:“我们的祖先,可曾在绿油油的草地上听小鸟唱歌,玩泥巴?看小松鼠,吹口哨?孩子们也在这里采野花,捉蝴蝶吗?”这样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意表达能力。统编语文教材中的儿童诗有的语言优美,有的句式特别,还有的用上了巧妙的修辞手法,这些都是值得学生学习鉴赏的。教师带领学生在赏析品味的基础上迁移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内化诗歌的语言范式,提升学生的创造性表达能力。

(三)设计游戏,引导学生创意表达

对于诗歌创作中的创意表达,教师不妨把它看作一种游戏活动。教师可基于学生需要,在课堂中营造一种游戏氛围,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尝试、建构与创造。如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这篇散文,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如诗如画的乡村生活图景。学完课文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把它改写成一节形式灵活自由的诗歌。这种类似于“游戏”的诗歌创编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挑战欲。有学生这样写道:“乡下人家/门前搭一个瓜架/南瓜、丝瓜样样都有/青的长/红的圆/长的藤/绿的叶/别有风趣在人家。”学生对课文进行拆解与创编,从而真切地感受到儿童诗形式的不拘一格。这样,在乐学乐玩中,学生学习与创作的劲头更足了。统编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语言优美的散文和记叙文。教师依据课文特点,鼓励学生以诗歌的形式对课文内容进行提炼与创编,可以激发学生创意表达的欲望,使学生在形式灵活自由的改编中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综上所述,儿童诗教学应结合课文内容与学生接受认知事物的特点,注重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让学生感受到儿童诗的音韵美;注重引领学生品味鉴赏语言,让学生感受到儿童诗的表达美;鼓励学生自由创编,培育学生的“诗心”,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童诗的快乐。

[ 参 考 文 献 ]

[1] 何小波.赓续中华文脉 照亮诗意人生:“汉字儿童诗课程群”的构建[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24(3):39-42.

[2] 陈洁.以儿童诗教学培养小学生审美情趣[J].新教师,2024(4):18-19.

[3] 朱大飞.在品味与感知中开启诗意之门:小学儿童诗教学策略初探[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4(5):80-82.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