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语文新课标设置的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目的是引导学生综合不同学科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高位关联、追本溯源和探索创新等策略,实现不同学科融合的学习合力,明确学科融合的方向,升级学科融合的归旨,助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展学生思维,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跨学科学习;语文核心素养;高位关联;学科壁垒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31-0030-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目标,设置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目的是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实施,要本着融通、整合、创新的基本原则,基于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凸显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价值目标,助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高位关联,在学科融合中形成跨学科合力
(一)基于学科育人,促进目标融合
跨学科学习是对多个学科知识进行统整和融合的一种学习方式。在设计跨学科学习任务时,教师应找准每个学科背后的核心目标和底层逻辑,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最终达成语文课程立德树人的目标。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学会复述故事,教学其中的《漏》这篇课文时,教师基于教材定位以及助学系统,引导学生整体感知、习得方法,尝试复述课文。在教学时,教师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影戏,借助美术学科的绘图、音乐学科的配乐等实践性活动,为学生掌握复述方法、进行复述实践助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是单一地关注文本的内容,更不是对故事情节进行机械的记忆和背诵,而是将文本内容、故事情节和相应的复述方法融入皮影戏的道具制作、氛围渲染、音乐选择等跨学科活动之中。在这一案例中,教师紧扣教材文本的教学目标,将涉及的学科知识、方法融入文本教学中,形成多学科目标的统一。
(二)关注问题解决,促进知识融合
跨学科学习绝不是不同学科知识的机械叠加和拼凑,而是要关注学科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彼此支撑。这就需要融合不同学科的知识,设置核心概念,以帮助学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解决实际学习、生活中的真实问题。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一文,作者巴金对群鸟纷飞的描写,堪称动态描写的经典片段。在教学时,如果将其与美术构图、视频拍摄进行融合,引导学生在跨学科的实践活动中将作者蕴藏于其中的写作方法展示出来,能感受到这一片段在表达上的独特之处。这样,就将文本的表达方法、美术知识融合起来,学生理解动态描写的具体方法,凸显学科融合背后的思维交融,有效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聚焦素养发展,促进能力融合
跨学科学习的本质就是要链接课堂、学校内外的资源,丰富语文课程学习内容,引导学生综合性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略读课文《金字塔》时,教师可借助编者的 “为什么在几千年的时间里,一直没有出现比它更高的建筑”这一批注,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并相机提供建筑学、卫生学、社会学等方面的资料,组织学生进行整体思考。在此基础上,教师搭建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观点,陈述自己的看法,以解决课文批注所提出的问题。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借助批注提炼话题,组织学生处理信息,借助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判断、论证,这样能让学生获得属于自己的认知,提升学生的探索意识、表达能力、思辨品质,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坚守本位,在追本溯源中明确跨学科方向
(一)跨学科需要坚守课程本质属性
语文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并再次确定了语言文字运用在语文课程中的核心地位。同时,语文新课标将“语言运用”列为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语文跨学科学习,既要从语文跨出去,又要向语文跨回来,积极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收集资料,介绍一个地方”,单元习作主题是“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因此,这个单元的教学就要让学生掌握动静结合的表达策略,运用收集、整理的资料,介绍中国的一处世界文化遗产。教师可以借助一系列跨学科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完成“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介绍。首先,与信息技术学科融合,收集文字、图片以及视频资料;其次,与美术学科融合,组织学生绘制手抄小报,并撰写介绍文字,为后续完成单元习作奠定基础;最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文稿制作成PPT,向外国朋友介绍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在教室中进行演讲。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个学科知识,进行系列化的实践活动,但都没有脱离本单元所设定的读写要求,这有助于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发展。
(三)跨学科需要坚守学段定位
语文新课标提出,学习任务群的安排要突出不同学段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体现连贯性和适应性;同时,还在不同学段设置不同的学习主题。对第三学段的跨学科学习,语文新课标提出要进行“小组研讨,集体策划、设计参观考察活动方案”的要求,这与第三学段“梳理与探究”的目标“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与活动总结”相一致。在跨学科学习过程中,只有将跨学科的学段要求与语文课程的学段目标融合起来,才能真正做到坚守本位,助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的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时,根据语文新课标要求,教师让学生自行组织、策划“毕业联欢晚会”,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参与者。在这一任务中,教师引导学生先紧扣“毕业”的主题,在同学中开展调查,了解大家的心声,初步确定相应的节目内容与形式;其次,引导学生观看中央电视台历年春节联欢晚会,从节目内容、编排布局、结构形式等不同的维度,思考策划方案;其三,邀请美术教师和音乐教师进行专业指导,完善联欢活动的节目内容、舞台设计等;最后,要求学生结合活动主题和具体的节目形式与内容,尝试撰写主持串词,将语文表达与其他课程的学习成果进行聚合,达成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目标。
三、探索创新,在立德树人中升级跨学科归旨
(一)扭转学习方式
跨学科学习突破了单科学习、课堂学习的局限,丰富了学习的内容,强化课程之间的关联,形成了综合育人优势,释放出语文课程的最大价值,为学生提供了更具统整性和辐射力的学习任务。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一首歌,一幅画,一件小工艺品……一段美好的艺术之旅”,语文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写自己的拿手好戏,把重点部分写具体”。这个单元的略读课文《京剧趣谈》,主要介绍京剧的艺术之美,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教学时,教师利用这篇课文引导学生从美学、音乐学、表演学等角度探究京剧的魅力,组织学生欣赏京剧表演、学习京剧唱腔和身段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设置了以下四个学习任务。
任务1:设计京剧脸谱。学生要根据对京剧角色的领悟,亲手绘制京剧脸谱。此任务旨在通过艺术创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脸谱的色彩与图案如何反映角色的性格与身份,培养学生的美术设计与创新能力。
任务2:京剧唱腔学习与模仿。邀请专业演员指导学生唱京剧,模仿表演。这不仅让学生亲身体验了京剧的声腔韵味,而且加深了学生对京剧艺术表现形式的理解。
任务3:策划小型京剧表演。分组排练并表演简短的京剧片段,学习京剧的表演技巧,感受团队合作的力量,同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舞台表现力。
任务4:京剧艺术研究报告。分组对京剧的某个特点进行研究,并撰写研究报告,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整理与研究能力,使学生更加了解并热爱这一传统艺术形式。
这样的跨学科学习任务,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深入体会艺术之美,同时锻炼了学生信息搜集、整理与研究的能力,有效落实了单元语文要素,提升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关注过程性评价
跨学科学习中,学生的表现如何,是否能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教师要根据语文新课标提出的“教—学—评”一致性理念,设计具体的表现性任务,关注学生的具体表现,以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发展。
还是以《京剧趣谈》的教学为例进行说明。针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教师设置以下星级评价标准(见表1):
表1 《京剧趣谈》学习任务及评价标准
[任务序号 任务
名称 标准
阐释 星级 任
务
一 设计京剧脸谱 ★能够完成基本的京剧脸谱设计,符合角色的基本特征
★★脸谱设计有创意,能够较好地反映角色的性格特点
★★★脸谱设计既有创意,又能精准表达角色性格,且具有美感 任
务
二 京剧唱腔学习与模仿 ★能够模仿几句京剧唱腔,但准确性和表现力有待提升
★★唱腔模仿较为准确,有一定的声音控制和节奏感
★★★唱腔地道,声音优美,节奏感强,能够很好地表达情感 任
务
三 策划小型京剧表演 ★能够组织并参与京剧表演,但团队合作和表演技巧有待加强
★★团队合作良好,表演技巧到位,能够顺利完成表演
★★★表演精彩,团队合作默契,能够在保持京剧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任
务
四 京剧艺术研究报告 ★能够完成基本的京剧研究报告,但研究深度和广度有待提升
★★报告内容较为详尽,对京剧的某一方面有一定的研究
★★★报告研究深入,见解独到,能够全面而深入地分析京剧的某一方面特点 ]
教师密切关注学生在完成跨学科任务中的具体表现,既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方法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思维意识、学习习惯、协同能力等进行评价,又对学生最终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体现语文新课标“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有助于学生明确自身学习的得与失,并在审视和反思中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策略。
总之,开展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教学,教师要根据语文新课标的理念,理解它的内涵特点,借助多学科资源的融合、贯通和创新,引导学生展开跨学科学习实践活动,充分发挥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育人价值,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 孙杰.语文跨学科学习的核心意蕴[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24(4):40-44.
[2] 邱志凯.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活动的融合路径[J].教学与管理,2024(11):48-51.
[3] 卢紫薇.小学语文跨学科综合性学习探索[J].小学语文教学,2024(12):18-20.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