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式微专题在初中地理复习中的实践与思考

2024-12-04 00:00:00范成云
中学政史地·初中 2024年11期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知识点多且相对独立,这给学生的系统复习带来一定难度。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帮助学生系统全面地复习和掌握所学知识,是每位地理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主题式微专题复习模式应运而生,它突破了教材编排限制,将与特定主题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形成系统连贯的专题。笔者以“河流”为例,对主题式微专题在“河流”专题复习中的实践应用进行探讨。

一、主题式微专题模式概述

主题式微专题模式是一种将教材中零散的知识点按照一定主题进行整合,形成相对完整且系统的知识单元,并围绕这一主题开展教学的模式。这种模式突破了教材的限制,将不同章节但相关联的知识点有机融合,使学生能够从宏观上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主题式微专题教学强调知识的应用和迁移,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与传统的按章节教学相比,主题式微专题教学在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知识、提高学科综合能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二、“河流”专题复习的实施

1.导入:创设情境,引出河流专题。

教师展示中国地图,提问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与流向,学生观察思考并回答。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河流专题,梳理知识框架,为系统复习做铺垫。

2.专题讲解:围绕河流主题系统复习。

在“河流”专题的系统复习中,要围绕“河流”这一核心主题,有序地复习相关知识。首先,复习河流的概念和组成部分,包括河流的定义、河流的上中下游、支流与干流等,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其次,介绍河流的分类与特征,如内流河与外流河、降水补给河与冰川融水补给河的区别,以及河流的源流、河谷、河口等不同部分的特点。再次,讲解河流的主要作用,包括河流在农业灌溉、航运交通、水力发电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河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后,重点复习中国的主要河流及其分布,如长江、黄河、珠江、澜沧江等代表性河流的发源地、流经区域、注入海洋等,并分析它们与所在地区其他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关系。通过系统化地复习这些知识点,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理解河流专题知识,提高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3.巩固提升及总结评价。

在“河流”专题复习中,教师要设计一些巩固提升活动,如思维导图绘制、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引导学生梳理和应用所学知识,加深对“河流”专题知识的理解。通过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等形式,学生能够在活动中相互启发,共同提升。最后,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和归纳“河流”专题的知识体系,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反思学习的收获和不足。学生通过对知识的概括和对学习过程的反思,能够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

三、“河流”专题复习的反思

通过对“河流”专题复习的反思,教师可以客观地分析和评价教学效果,总结教学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度以及复习后的测试结果等方面,可以全面评估主题式微专题模式在复习“河流”相关知识中的实际效果。同时,教师也要审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如知识整合的深度和广度、课堂活动的设计、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等方面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优化教学方案,如进一步优化知识框架、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加强师生互动等,以不断提高复习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升。

主题式微专题复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它能够促进地理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使学生对知识点有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将河流相关知识整合为一个微专题进行教学,能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地理教师可继续探索主题式微专题在其他单元复习中的应用,不断总结完善,以期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