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学生在复习初中历史时,觉得初中历史枯燥乏味,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过程、人物、影响等需要记忆的知识多而杂,复习时无从下手。因此,在复习初中历史知识时,首先要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明白初中历史并不是一堆枯燥无味的日期和事件堆砌而成的,相反,它是一部关于人类文明的宏大叙事篇章,充满了生活的色彩和人类的智慧。其次,在复习历史时,还需要解锁初中历史复习的“密码”,掌握复习历史的方法,用一种更加生动和有趣的方式来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一、构建历史知识框架,填充历史知识
在复习历史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在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脉络基础上构建出一个清晰的历史知识框架,以便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构建好知识框架后,学生还要将历史知识填充到历史框架中,以便在以后的复习时随时调用。同时,学生还需要注意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演变,以便更好地理解历史的整体进程。
例如,在复习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和第9课《对外开放》时,学生可以先从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的背景、进程和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构建一个完整的历史框架。接着,学生可以把农村改革,城市改革,对外开放的目的、措施、影响等填充到知识框架中去。最后,学生还可以分析改革开放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和意义,以及它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复习改革开放的历史,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进程和影响,从而更好地掌握相关历史知识。
二、运用多种方法,破解复习密码
在复习历史时,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历史书籍、翻阅历史笔记、制作思维导图、参加课堂讨论等方法巩固历史知识,还可以多种复习方法结合使用,以更好地巩固和记忆历史知识,理解历史事件的内在逻辑和关系。
例如,在复习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盛唐气象》时,学生可以先阅读相关的历史书籍,了解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概况。然后,根据教材内容,制作一份思维导图,将盛唐时期经济繁荣、民族交往与交融、开放的社会风气、多彩的文学艺术等方面的表现清晰地呈现出来。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使用多种颜色的文字、图形和符号等,使思维导图更加生动有趣。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与同学一起探讨唐朝经济繁荣的其他表现、民族交往和交融的历史故事、文化的特点和影响等,从而更加全面地理解相关历史知识。同时,学生也可以在课堂上向老师请教,解决自己的困惑;还可以采用一些记忆技巧,如联想记忆、重复记忆等,来巩固和记忆相关的历史知识。
三、培养历史思维,辨别易混易错知识
由于初中历史时间跨度大、涉及的历史事件众多,一些历史知识很容易让人产生混淆。因此,在历史复习过程中,关注易混易错知识点显得尤为重要。关注易混易错知识点时,要明确它们涉及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深入探究这些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和意义,了解历史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
例如,在复习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9课《辛亥革命》时,学生需要注意到辛亥革命与之前学过的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在背景、目标、过程和结果上的不同。这些变法、运动和革命虽然都反映了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而做出的努力,但它们的实施方式、影响范围和最终结果却有着显著的区别。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希望通过和平改革的方式推动国家的现代化进程。然而,由于清政府的腐朽和保守势力的强大,戊戌变法最终失败。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农民阶级领导的反帝爱国运动,它试图通过暴力手段驱逐外国势力,捍卫民族尊严和利益。然而,由于义和团运动的盲目排外和缺乏明确的政治目标,最终导致了其失败。辛亥革命则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通过武装起义的方式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实现了中国政治体制的变革。
总之,解锁初中历史复习的“密码”需要学生采用合适的方式方法来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