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研究

2024-12-04 00:00:00刘晓云许诺
体育风尚 2024年14期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体育教学也逐渐被纳入高校教育教学的范畴,其不仅能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还能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但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对其进行改革。因此,本文将以高校体育教学为例,对其改革与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针对性建议,以期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体育;终身;意识;教学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升,体育在大学生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不仅能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然而,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诸多挑战,如:传统观念束缚、学生认识不足、师资力量不足以及场地设备匮乏等。因此,如何有效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成为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所在。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这一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意义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体育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这与他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密切相关。体育不仅可以提升身体素质,还有助于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因此,对于个人的健康来说,养成终身体育习惯至关重要。通过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高校体育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从而促使他们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他们也会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通过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他们能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和日常生活中更有效地进行身体锻炼,显著提升身体素质。针对当前我国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体质偏弱现象,这既与社会的快速发展相关,也归因于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缺乏。因此,在高校教育中,深化学生对终身体育重要性的认识显得尤为关键。同时,通过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不仅能够促使他们形成稳定的锻炼习惯,还能有效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

总的来说,对大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最终,帮助大学生树立终身运动的意识对于推动高校和谐校园的建设是非常有益的。加强高校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终身运动意识的培养,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生活质量和学习效率,还能推动学校建设更加和谐的校园环境。

三、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教学观念影响较深

在传统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教学时,通常会选择以学生身体素质、技能水平以及兴趣爱好等为出发点,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项目和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但这就导致体育教师在选择教学项目时往往会从自身需求出发,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这种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严重阻碍了学生体育素质的发展。

(二)学生对体育缺乏充分地认识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通常会从学生的身体素质出发,选择适合他们学习的项目和内容进行教学。然而,传统体育教学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教师未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热情,结果是学生缺乏自觉学习的动力。此外,传统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教师通常会基于自身需求来选择体育项目,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三)师资力量不足

在高校体育教育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主导者。由于缺乏必要的师资力量保障,在传统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出现“一人教多科”的现象,这就导致了教师无法对不同专业背景和学1iR763kZnE18D030gIXTQw==习能力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这也导致了高校体育教学效率低下。

(四)缺乏足够的场地和设备设施

在传统高校体育教学中,一些问题也存在于场地和器材设施的建设。例如:一些学校的体育场地和器材设施未能达到标准和要求;一些学校体育场馆设备老化和严重不足;场地、器材设施不能满足当前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要求;很多高校没有成立专门的体育场馆管理部门等。这些问题显著地削弱了大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另外,大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时,由于高校场地和器材设施的不足,也面临着一些安全隐患问题。

四、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的更新,体育教学逐渐成为高等教育体系的一部分。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发挥重要作用。

首要的是持续探索高等教育体育教学的新模式。现阶段,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应适当进行创新,如:可以通过开展课上运动比赛、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运动等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兴趣。

其次,要加强对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重视程度。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积极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终身体育意识。

1.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现阶段,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仍以基础的体能训练和技能学习为主,缺乏趣味性和多样性。为了改善高校体育教学的效果,需要不断地扩展体育教学的内容,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热情,促使他们对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身体素质等因素,以确保教学内容既具有针对性又实用。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引导他们,从而激发他们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的热情。此外,高校体育教师还应对以往体育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如:可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项体育运动比赛、开展户外运动等方式来丰富体育教学内容。通过以上措施不仅能提高高校体育教学效果,还能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其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奠定坚实基础。

2.不断创新体育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是通过讲解、示范和指导的方式来教授学生体育知识,这一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但也容易导致学生对体育知识产生厌烦情绪。因此,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不断增加教学趣味性和学生参与度。教师可在课堂上设计一些体育活动来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如:可以将篮球比赛作为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通过比赛来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热情,使其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组建小型球队,然后让他们在课余时间通过比赛的方式进行磨合和训练。这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团队协作和竞争带来的乐趣,还能够培养其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的积极性。在对学生进行分组后,教师应合理安排每个小组的人员,并制定好小组内的比赛规则。例如:在足球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内的比赛。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制定比赛规则、比赛场地等方式来增加学生的参与感,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投入体育活动中。

此外,教师还应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如: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体育教学,能够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体育知识和技能;利用网络技术来传播体育知识和技能,还能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体育信息资源;利用数字技术来辅助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直观的体育视频资料等。总之,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1)教师应建立一支专业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

只有拥有一支专业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才能更好地开展高校体育教学工作。因此,在开展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时,教师应加强对自身知识水平和能力的提升,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指导和服务。

(2)为了有效地教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来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需求,以便为他们量身定制更贴合个体学习特点的教学计划。

(3)教师应对自身所使用的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在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时,教师应根据当前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变化等方面来进行相应调整。此外,教师还应重视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并合理创新和优化教材内容。

五、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过程中,高校体育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指导他们掌握自主学习方法,并通过提升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来促进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应该根据时代的发展需求,将现代技术融入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现代技术的优势,丰富教学方法。在进行教学时,老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和互联网等工具,全面展示教学内容,并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同时高校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相关资料,供其参考使用。此外,高校教师还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对学生进行一定的监督,确保其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通过这种方式能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生活习惯。

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高校体育教师还要注重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从而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意见和建议。在进行体育锻炼时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活动,通过这种方式能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情。同时高校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与体育相关的活动,如:“篮球挑战赛”“排球挑战赛”等,从而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高校教师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和方法,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而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其对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高校教师要加强对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力度,使其在自身锻炼能力提升的同时还能形成正确的终身体育意识。总之,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高校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与实践。

六、完善高校体育课程体系

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其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健康、科学地生活。因此,高校在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时,要合理设置课程内容,并完善课程体系。

首先,高校要加大对体育教学经费的投入力度,提高教师的薪资待遇,使教师在工作中更有动力、有热情地投入体育教学中。

其次,高校要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合理调整教学方法与内容。如在大学体育课中可适当增加一些娱乐项目或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项目,增加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使其真正将体育运动融入自己的生活中去。另外,高校要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最后,高校要加大对体育教学场地、设施等资源的投入力度。如可以在学校内建立一个体育俱乐部,该俱乐部既可为学生提供锻炼场地、器材等资源,还可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和指导。

总之,高校要不断完善体育课程体系,为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提供强有力支持。此外,高校还应定期开展体育活动竞赛、组织比赛等活动来增强大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比赛中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锻炼自我、完善自我。

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实施创新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学生置于课堂的中心地位,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另外,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热情。最终,教师需要对体育教学进行革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应该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体育教学活动,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另外,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引领作用至关重要。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扮演主导角色,积极探索创新方法,运用启发和引导等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在这个基础上,教师需要持续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让他们自发地展现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促进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综上所述,高等教育体育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以培养具有终身体育觉悟的新一代人才。

总的来说,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和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相互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为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创造了更有利的环境,从而为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应该积极践行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政策,持续进行教学创新,将高校体育教学与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相融合,推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高海宏。论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思考[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56-60.

[2]刘建飞。关于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和改革趋势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2008,(11):75-78.

[3]刘彦杰。终身教育视野下的大学生体育教学改革研究——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6):15-17.

[4]李航,孔露娇.试论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科技资讯,2020,18(13):98-99.DOI:10.16661/ j.cnki.1672-3791.2020.13.098.

[5]史永刚.论述大学体育教学对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山西青年,2021,No.596(07):54-55.

[6]刘稀月.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探思[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2,No.58(10):128-130.

[7]闫纪红,代新语.高校体育改革与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08):116+118.DOI:10.16655/ j.cnki.2095-2813.2020.08.116.

[8]高雪蕾.大学体育教学对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策略研究[J].内江科技,2019,40(12):76-77+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