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青少年是一个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因此,对于青少年发展各个国家都给予高度关注。对于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中国政府部门一直都非常重视。通过对各种政策的制定,使广大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得到保障。通过对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的制定一方面使青少年体质不断降低得到有效遏制,另一方面能够使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得到改善。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梳理与总结新时期中国青少年体质促进政策的发展与演化,对政策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对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发展策略进行探索,增强广大青少年的身体素质。
关键词: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困境;路径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日益凸显,近视、肥胖等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国家高度重视青少年健康,推行“健康中国”和“全民健身”战略,加强“阳光体育”发展。然而,尽管短期内政策效果显著,长期执行却面临挑战。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的发展历程与现存问题,基于协同治理理论,探索其未来发展路径,以健全政策体系,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本文系统分析了政策演化和面临的困境,为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二、研究目的
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迅猛,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然而青少年依然面临着严峻的体质健康问题,社会各界对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给予了高度关注。国家历来都非常重视广大青少年群体的身体健康,制定了各种政策为青少年提高身体素质提供保障。国家大力推广“健康中国”“全民健身”等战略,同时加快“阳光体育”的发展,重点关注青少年群体的身体健康。在短时期内,国家针对青少年群体制定的健康促进政策为改善青少年身体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就长时间而言,然而长时间执行效果并不显著。因此,应该展开更加系统的研究,切实提高广大青少年的身体素质。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在知网、万方等数据库,将“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等作为主题词,检索相关文献资料,收集并梳理已有研究成果,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二)专家访谈法
从本文研究目的和内容出发,对专家访谈提纲进行制定,利用线下面对面和线上结合的方式,访谈相关领域的专家,获取写作的资料。
(三)逻辑分析法
对前人研究成果以及专家的看法进行分析、总结,通过归纳演绎、逻辑分析等方法,整理与探索新时期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的发展路径
四、结果与分析
(一)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的演化
1.1978年—1986年,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的恢复与调整阶段
新中国刚成立时,一方面因为青少年缺乏体育锻炼,另一方面生活水平有限,造成了青少年身体素质较低。在1978年至1986年期间,政府制定了39项各类政策,目的是帮助青少年体质得到提高。国家对发展学校体育给以重视,加强了对于青少年体质的监控,规范了关于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研究,各种措施极大地增强了广大青少年的体质水平。
2.1987年—1996年,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不断规范阶段
经济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各界对于发展学校体育日益给以重视,学校的体育场地、运动器材等越来越完善,对于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发展具有极大促进作用。同时,学校不断健全体育课程的设置,一方面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增加了时间,另一方面完善了青少年促进体育锻炼的环境,为青少年参加体育运动提供支持。政府在这个时期,制定了66关于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各种政策文件,对于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进行引导。
3.1997年—2007年,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不断深入阶段
对于广大青少年的体质,国家开始实施测试,通过体质测试表明青少年身体素质有待于提高。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在学校、家庭的参与下,使青少年的体质水平得到提升。在这个时期,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有98项,重点对体育课程进行改革,对建设体育设施予以强化,确保青少年能够对体育技能进行掌握,最终为青少年的体质水平提高提供保障。
4.2007年至今,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得到全面发展阶段
结合广大青少年体质健康情况,从2007年开始,中国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超过88项,对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现象进行遏制。政府部门通过健康教育课程的制定、体育活动的开展、健康生活的宣传等,确保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提高。
(二)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面临的困境
1.制定政策面临的困境
第一,对青少年的体质促进政策进行制定的外部力量欠缺,缺乏多元化的主体。政策主体应该多元化,能够实现对不同主体利益进行协同,对政策实施与落实起到调节与推动作用,使政策实施的目标得到实现。同时,政策主体具有监督作用,使政策能够公平。因此,青少年体质促进政策的制定必然要求多元化主体。政府部门制定的各种措施对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对于体质健康促进政策进行制定的主体为政府部门,外部的力量不足,造成了在对体质促进政策进行制定过程中的全面性欠缺,相关政策需要不断地细化细节。
第二,尽管体质健康促进政策有着不同的形式,然而专门的法规欠缺。虽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维度,我国对青少年的体质健康促进政策进行制定,推动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提高。但是由于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的相关法规不完善,造成了健康促进政策的落实不充分,政策的执行力度不够。同时,因为政策种类比较多,政府的管理缺乏针对性,造成了部分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实施过程中面临着“一政多管”的问题。
2.执行政策面临的困境
第一,执行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的效果并不显著。体质健康政策为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提供保障。通过体质健康促进政策的实施可以改善广大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其健康成长。有关青少年的身体健康的相关尽管政策已经出台,但是缺乏显著的成效,青少年的某些身体指标甚至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其原因之一就是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的执行效果不理想。在不同主体需求作用下,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的缺乏顺畅地执行,最终导致执行效果难以使人满意。
第二,对体质健康政策进行执行过程中,各个部门之间协同机制欠缺。根据协同治理理论可知,体质健康政策的有效落实离不开多方主体的共同参与和协同工作。但是对于政策进行执行时,由于不同主体有着不同的利益,所以不同部门进行协同的难度增加。教育部门、体育部门等众多部门都涉及体质健康促进政策中,不同部门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同时相互间的协同工作缺乏完善的机制,导致执行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时面临着“壁垒”,各部门没有达成共识,“各自为政”。
3.监督评价政策面临的困境
第一,评价体质健康促进政策缺乏健全的体现。我国现阶段针对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进行评价的体系有待于完善。一方面,评价方式主要是政绩考核,通过对比执行政策情况、政策执行前与执行后的情况,进行评价,考核指标侧重于考察青少年升学率,缺乏对青少年健康指标的考核,造成了对政策的评价缺乏多元化指标。另一方面,评价健康促进政策时缺乏全面的评价对象。评价时仅评价执行部门,难以实现全面评价政策制定的主体,由此使制定的部分政策存在着不足。
第二,监督与评价政策缺乏完善的机制。对于政策的执行进行监督与评价时,不同政府部门的权责不清。监督是政策实施和全面落实的前提。因此,政策的全面落实离不开有效地监督。针对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政策现阶段学术界的研究不断深入,极大地推动着政策的制定。然而政策监督亟待完善,特别是在监督施策者方面。政策的实施难以在实处落实,流于表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的监督缺乏制度化、立体化与常态化。
(三)新时期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的路径
1.新时期在源头上优化青少年体质促进政策的制定
第一,新时期制定与发展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应该多方主体广泛参与。根据协同治理理论可知,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离不开各方主体之间的相互协同治理。青少年健康成长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首要问题。进入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迅猛,多元化的社会组织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力量。对政策进行制定过程中,政府的主导作用要充分发挥,重视顶层设计,基于宏观层面把握制定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同时对于社会各界力量的参与进行协调。此外,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制定过程中,政府部门邀请社会各界参加,对建设的意见广泛吸收,由此增强广大青少年的身体素质。
第二,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政策法律效力应该增强。法律为政策的落实提供依据。体育部门对健康政策进行执行过程中离不开健全的法律支持。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要不断提高法律效力,由此为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对公平健康体育环境进行营造,切实保证青少年能够共享各种体育资源,维护好广大青少年的体育权益。通过法律的方式鼓励与支持青少年进行体育锻炼,维护青少年的体育权益,遏制对不良活动的参加,促进广大青少年健康发展。
2.新时期执行青少年体质促进政策的力度要强化
第一,学校教育理念要变革,使体育价值得到体现。青少年的学习、生活离不开学校,学校的教育理念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有着直接影响。新时期青少年体质健康是教育与体育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一直以来,应试教育制约下,青少年面临着沉重的学习负担,体育锻炼时间不足,户外体育活动欠缺,对于青少年健康发展不利。学校由于对升学率的盲目追求,家庭对青少年文化学习给予高度重视,忽视了体育教育。新时期,学校开展教育以青少年身体健康为出发点,对全面发展的人才进行培养,借助于“督学”的手段对学校教育观念的转变进行督促,推动青少年全面发展。
第二,完善政府各部门在执行促进健康政策时的协同机制。促进广大青少年健康的政策作为健康治理政策,涉及学科众多,需要在顶层设计方面精细化立法设计,为各部门协同提供保障。一是各部门对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给予重视,对青少年的健康身心进行培养;二是各部门加强对青少年健康教育,对健康生活方式进行推广;三是为青少年成长创造健康的环境,将多样化体育活动提供给青少年。国家基于法律角度促使教育部门、体育部门、医疗卫生部门等加强合作,由此多方协同治理健康促进政策。
3.新时期完善青少年体质促进政策的监督评价
第一,提高评价健康促进政策的科学性。借助于对政策的全面评价,实现对政策有效性的检验,从而进行完善。一是新时期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要实现多元化评价,通过对不同主体的评价与考核,能够对政策实施过程中深层次的问题进行发现,从问题的实质入手,使执行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时存在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二是逐步健全青少年的体质健康促进政策。
第二,新时期完善对促进青少年健康政策的监督。科学地监督一方面有助于执行政策过程中职责不清、缺乏管理、政策难以落实等问题得到解决,此外及时把握政策执行的情况,确保能够随时发现并解决问题。通过健全的监督机制的构建,营造实施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的环境。另一方面,强化执行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过程中的问责力度,监督好教育部门、体育部门、学校等各方主体,推动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在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经历了四个不同的时期,分别是:
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的恢复调整时期;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的规范发展时期;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的深化发展时期;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的全面发展时期。
2.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面临的困境:
制定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时面临困境;执行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时面临的困境;监督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时面临的困境。
3.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的路径:
对制定青少年体质促进政策进行优化;重视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的执行;健全评价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的体系。
(二)建议
1.政府部门对政策执行的力度加强
执行与落实政策离不开执行力。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的科学性要增强。基于国家宏观指导,地方政府结合青少年的体质情况,对资源进行协调,制定配套的地方政策,增强体质健康促进政策的执行力。
2.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方面体育的功能要充分发挥
学校是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主要的场地,所以,对于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学校要进行科学指导,从而使青少年体质健康中体育的促进作用得到发挥。
3.创新学校对体育人才进行培养的模式
学校对人才进行培养过程中,要以健康为指导,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大健康观念。学校体育教育要向健康技术指导进行转变,在体育教学中贯穿健康知识与体育技能,培养青少年终身体育习惯,使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冲,史曙生.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治理现代化:内涵、阻碍与发展路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8(11):23-29.
[2]冯振伟,韩磊磊.融合.互惠.共生:体育与医疗卫生共生机制及路径探寻[J].体育科学.2019(1):35-46.
[3]刘宏亮,牛建军.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困境及解决路径[J].体育文化导刊.2019(11):61-66.
[4]杨国庆,刘宇佳.论新时代体教融合的内涵理念与实施路径[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0(6):62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