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运动干预的高中生体质健康素质提升策略研究

2024-12-04 00:00:00张征超
体育风尚 2024年14期

摘要:高中是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学校不容推卸的责任。新时代的高中生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健身意识严重不足,运动时间普遍匮乏,导致整体的体质健康素质偏低。加之如今的教育模式下,高中生一味地将重心放在升学考上,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参与体育锻炼,如何利用运动干预促进高中生提升体质健康素质,是所有高中体育教师都应着重探究的问题。本文主要对高中生体质健康素质下降的原因进行剖析,并对运动干预的必要性以及具体的策略应用进行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生;体质健康素质;运动干预

课题项目:珠海市教育科研“十四五”规划第二批(2022年度)课题项目,《运动干预对珠海市高中生体质健康测试薄弱项目成绩提升的实验研究--以珠海市斗门区第一中学为例》,项目编号:2022ZHGHKTG033。

一、引言

生活水平快速提升的大背景下,人们愈发注重身体健康问题,强健的身体对于新时代民众来说是不可或缺的[1]。高中阶段是人体快速发育的阶段,是强身健体的重要时期,该阶段的体质会给未来多年的身体状况产生直接影响。

从近些年高中生体质健康报告的状况来看,男女高中生在生活水平提升的助力下,身高和体重都有明显提升,但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以及体育运动严重不足的影响下,高中生的众多体质指标都在不断下降。同时,部分高中生还出现了关节炎、心脏病等老年病,这迫使学校和家长都不得不重视高中生的体质健康问题。如何加强运动干预,促进高中生转变体育锻炼理念,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提升体质健康素质,是当下需重点突破的难题。

二、高中生体质健康素质降低的原因

(一)高中生面临较大的升学压力

虽然健康中国指导意见中明确强调社会、学校、家庭都应提升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视度,但在高考压力及娇生惯养之下,社会和家庭在此方面的指引作用无法发挥出来[2]。

首先,社会的健身氛围不够浓厚。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健身器材使用效率低下,拥有体育锻炼习惯的人占比较低。

其次,升学制度弱化对健康的重视。高中生往往都将学业成绩放在首位,需要完成大量的作业,参与各种考试、竞赛,在高考的影响下容易忽略健康问题。

最后,不注重家庭健康教育。家长将孩子智力投资放在首位,将健康投资抛诸脑后,如今很多都为独生子女,家长舍不得孩子吃苦,不愿意让孩子在课余时间锻炼流汗。

(二)学校对体育工作不够重视

从如今各高中的实况来看,体育工作所受的重视度偏低。

首先,学校不够重视体育工作。高中学校更偏向于升学率,对体育工作的态度是存在不够重视的情况,也缺乏健康知识的宣教。

其次,体育场地利用率不高。高中学校体育场地建设投入使用后,除了日常体育课、大课间活动和运动队伍训练外,课外活动时间有限,学生学业时间比较紧凑,晚修时间开展较早,没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导致场地设施利用率不高。

最后,体质健康测试后缺乏干预。学校只负责完成测试的任务,并未针对测试的结果采取干预措施,导致测试工作过于形式化[3]。

(三)高中生缺乏健康观念

从高中生的情况来看,大多高中生缺乏健康意识,日常作息相对混乱,存在小部分肥胖学生问题。

首先,缺乏健康观念。高中生一直都被灌输文化课成绩最重要的理念,尚未意识到体质健康的重要性,内心根植唯成绩论。

其次,高中生的生活习惯,自律性较差。新时代的学生过于依赖电子产品,经常会熬夜玩手机游戏,加之偏爱高热量食品,出现暴饮暴食情况,导致学生整体的体质状况下降。

最后,课余时间未积极参与体育运动。高中生除了在体育课上进行运动外,其余时间基本是久坐不动,很少会自觉运动,导致大部分高中生体重不断上涨。

(四)学校体育教学不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

体育课内容设计过于关注教学成果,必然会降低高中生运动参与兴趣。运动技能的掌握,是基于学生具备良好的运动素质和丰富的运动经验,大部分高中生因将重心都放在文化课学习上,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的发展受到了阻碍,因而学校体育教学不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会导致学生出现畏难心理,逐步丧失运动参与热情。

三、高中生体质健康素质实施运动干预的必要性

(一)促进高中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

由于学习压力及个人理念带来的影响,高中生普遍很少参与体育锻炼,基本将时间花在课程学习上。依据高中生的身心特性,所在地区气候,制定针对性的运动干预方案,要求学生依据方案实践,坚持练习,必然可提升体质健康水平[4]。

(二)促进高中生提升自信心

部分学生会由于自身的体质健康状况不佳,从而感到自卑,不仅影响到个人的情绪,也会给学习自信心造成影响。若是实施运动干预,学生可自觉参与运动实践,必然会提升身体健康指数,从而有更多精力参与到学习中,学习自信心也会随之提升,这对日后的学习以及体质健康素质的提升都可发挥显著作用。

(三)促进高中生形成坚持奋斗的精神

运动干预是针对高中生的身体状况制定的强身健体的练习,为摆脱高中生身体状况不如人意而开展的工作,有助于学生对自身的体质健康指数形成清晰的认知。运动干预需坚持奋斗的精神作为辅助,在此种训练安排中,需高中生有充足的动力及付出努力才可顺利完成,只有拼搏精神才可不断强身健体,此种精神在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还可自然而然的延伸。

四、基于运动干预的高中生体质健康素质提升策略

(一)提升校领导及教师对课余体育锻炼的重视度

学校领导要适时转变观念,不再只抓升学率,而忽略高中生体育锻炼。需将学生体质健康置于升学率前,意识到拥有好的体质才能更好地学习。同时,学校领导需引导任课教师改变体育锻炼可有可无的思想,意识到课余体育锻炼并非简单的活动,而需将其引入教改工作中来落实。体育锻炼并非只追求强壮的身体,还需注重高中生完善人格品德的塑造、团结合作精神的培养。

(二)强化家长在高中生体育锻炼中的引导

家庭体育教育给孩子产生的影响并非短暂性的,而是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家长的意识及家庭体育环境,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子女的体育行为方式。从相关研究得出,高中生放学后基本不会参与体育活动,大多数家长都不允许孩子将时间用于体育活动上,更加不会和孩子共同运动。很多高中生在周末甚至都排满了各种补习课,并无充足的休息时间,体育锻炼更是无从谈起,如此便使得学生体质严重下降[5]。很多家长觉得在校时孩子都已参与过运动,在家也无需再运动,此观念显然是错误的,而很多学生养成不运动的习惯大多是受家长观念的影响。如:父母在家中一直看电视与玩手机,孩子显然也不会自主运动,因而良好的家庭运动氛围非常重要。高中生处于叛逆期,家长若有条件可和孩子共同运动,特别是当下已杜绝周末补课的行为,家长可把握好周末时间带孩子去爬山、打球等,不仅有利于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也可拉近亲子间的关系。同时,家长还需对孩子睡眠情况多加关注,特别是面临高考的高三学生,身心压力都相对较大,良好的睡眠是保障身体健康的基础。此外,家长还需多关注孩子的饮食,很多高中生出现超重的现象,除了运动锻炼不足外,饮食毫无节制也是关键的因素之一。由于家长的过度忧心,担心孩子营养不足,给孩子各种各样的补品,使其体重超出正常的范围。家长必须做好孩子的饮食管理,确保孩子的营养均衡。

(三)明确运动干预目标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

高中生除了在家里外,学校是其所待时间最长的地方,可见学校在高中生体质健康方面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首先,学生应结合高中生年龄特性来安排运动,组织学生参与跑操、羽毛球、跳绳等课外体育活动,有计划地开展大课间活动,充分利用学校运动场地和器材,保障学生们每天都有足够的运动时间。

其次,学校可结合学生兴趣及需求,来开设体育选项课,也可设立体育社团,各社团安排一名指导老师及社长,不仅可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还可激发体育锻炼的动力。

最后,学校需坚持眼保健操活动,让学生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同时,需要注重体育器材的定期维护与更新,让学生获得良好的运动体验,保持锻炼的积极性。

学校除了要有充足的体育教师外,还可适当地增加体育课时,不要让体育课被其他课程占用,并通过激励机制鼓励体育教师积极创新教学工作,为其他工作提供有力保障,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从而更主动地投入运动干预方案制定中,带领学生一起获得健康的体质。此外,教师还需正确认知体质健康测试,并在每一次测试之后依据结果为学生制定干预方案,通过针对性的方案来保障运动质量。还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校内体育赛事,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让学生真正地爱上体育锻炼,而不是为了完成某个任务而参与运动,只有如此才可确保运动干预的有效性。

(四)借助因材施教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若只是把加强体质训练当成是口号来喊,而并没有实际行动,此种教育是不科学且也无法达到想要的效果的。要引导高中生参与运动,就必须寻找到和学生自身最为适宜的训练法。

若依据高中生的体型体质来划分,肌肉型学生大多肌肉发达、体态挺拔,极为适合参与各类体质训练,要达到预期训练成效是相对容易的。在校高中生安排中高强度的有氧训练非常合适,如:慢跑运动、篮球运动都可有效强化体能,而在校外还可引导学生骑自行车上下学,这也是极为不错的有氧训练,若是能够长久坚持必然可达到显著的锻炼效果[6]。体型较为纤瘦的高中生,骨架相对较小、四肢较长,但肌肉力量不足,所以需要频繁身体碰撞的运动对其来说是不合适的,而高强度的力量训练显然也不匹配,而耐力练习、技巧性强的训练对其来说是相对合适的,如:小球运动。对于易胖体质的学生,他们代谢速度缓慢、积累丰富的脂肪,因而哑铃、引体向上等力量与器械训练,对于他们来说都相对合适的,此种训练可促进脂肪转化为肌肉,实现想要的训练效果。

由此可见,对任何一位高中生来说没有最适合的运动方式,而是需要结合身体实况来制定训练方案,此种运动干预才是切实可行的,而不是为了运动而运动。因材施教是运动干预最为基本的准则,若是为高中生选择最为匹配他们自身实况的训练方案,便会在有限的锻炼时间内达成预期的训练效果。若是学生参与的运动训练不符身体实况,不单无法达成预期训练效果,还极易损害学生的身体,如此就不是事半功倍,而是事倍功半了。

(五)引导高中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作为体质健康素质提升的主体,高中生必须真正认可体育锻炼的价值,自觉参与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首先,注重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学校必须积极普及健康知识,利用好少年宫、户外营地等体育资源,引导学生正确认知体质健康,意识到只有积极锻炼才可改善体质健康素质。

其次,注重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将家、校、社三方的作用一同发挥出来,规范高中生的日常作息,保障休息时间的充足性,并合理控制饮食,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生活观念。

最后,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运动。由家、校、社联合创设运动环境,让高中生在良好的氛围下自觉运动,从而有效提升体质健康素质。

(六)加大高中生运动干预的扶持力度

政府在高中生运动干预中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政府需在资金方面提供有力扶持,保障青少年健身工作的顺利开展。

首先,政府需督促教育主管部门积极开展体育教师培训工作,保障体育教师的编制,并下拨充足的款项用以高中学校购买体育设备,确保学生的锻炼场地与设施的充足性。

其次,加强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做好体育器材的维管工作,使得青少年周末实现在社区内便可参与丰富的体育锻炼,提升运动的获得感、愉悦感,更好地保持运动热情。

最后,引导运动场馆尽可能免费开放,尽管当前已有部分体育场馆免费开放,但和青少年的锻炼需求还有着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如今大部分人愈发重视体育锻炼,各年龄群体都会参与锻炼,导致公共场地设施的应用较为紧张。因此,需引导更多场馆向公众开放,并适当延长开放的时间,确保青少年的运动需求获得有效满足。

五、结语

综上所述,人们的学习、工作及生活都需要健康体魄来支撑,拥有好的身体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体育锻炼是强身健体的极佳手段,但如今的高中生在体育锻炼参与方面还存在显著的问题,学生们普遍运动时间不足,导致体质健康水平偏低。因此,高中学校的领导及教师们,必须转变对体育活动的认知,不再一门心思放在升学考上,提升对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视度,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适当增加体育课时,确保学生获得充足的锻炼,有效提升体质健康素质。同时,家长也需发挥自身的表率作用,营造良好的家庭锻炼氛围,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培养正确的体育锻炼方法,对学生今后的人生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增强中华民族的精神体魄。

参考文献:

[1]罗志国.“体育进高考”背景下促进高中生体质健康发展机遇、挑战与路径[J].武术研究,2023,8(10):148-150.

[2]侍崇艳,窦丽,郭丽丽,沈鹤军.江苏省高中生体质健康知识水平调查与影响因素研究[J].体育与科学,2023,44(05):84-92.

[3]康国礼.开展阳光体育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实践研究[J].学周刊,2023,(26):154-156.

[4]杜文一.新课标下西安市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应用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23.

[5]许梦瑶.不同高强度间歇训练对高中生体质健康的影响研究[D].山东体育学院,2023.

[6]王雨.体质健康促进视角下中小学校园公共空间优化设计策略[D].华中科技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