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课堂的实践探究

2024-12-04 00:00:00戴亭遥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4年11期

【摘 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学生要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树立国际视野,坚定文化自信。文章以课外阅读Chinese paper cutting为例,探讨在英语新课标的引领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课堂的现实意义、问题与路径,研究如何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感受文化内涵,厚植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

【关键词】小学英语 文化意识 中华文化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指出,文化意识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鉴赏,是学生在新时代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选择。文化意识的培育有助于增强学生家国情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涵养品格,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新课标在课程目标中也特别强调,学生要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树立国际视野,坚定文化自信。因此,在核心素养理念引领下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进一步探究中华文化元素的渗透,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国家认同,更好地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文章以课外阅读Chinese paper cutting的教学为例,尝试探讨如何在新课标的引领下,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课堂的现实意义

(一)厚植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

皮亚杰在其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指出,7~11岁,即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具有可逆性和可塑性,思维十分活跃,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还缺少思辨能力。因此教师要把握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形成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价值观念。新课标要求3~4年级的学生要具有国家认同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到骄傲;5~6年级的学生要能体现爱国主义情怀和文化自信。因此,小学教师要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

(二)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助力中华文化走出去

少年强,则国强。英语学习的目标之一是要发展跨文化沟通与交流能力,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理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在英语课堂上要重视文化输入,更要重视文化输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深度渗透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继而丰富并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并引导学生助力中华文化走出去。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课堂的现实问题

(一)教材未充分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学英语教材已有部分体现,但还是更偏重于西方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远远不够。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也容易忽视教材中涉及或教学过程中相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小学英语教师更要多思考,结合教材,及时、适时给学生扩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方式碎片化、表层化

除了教材未充分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外,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授往往碎片化,即学生无法完整感知和习得;表层化,即缺少深度发掘,学生的学习浮于表面,感受不到其背后的文化自信。因此,教师在进行文化渗透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语言水平、认知能力等,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深度发掘文化内涵,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于心。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课堂的实践

(一)立足学生,整合改编文本

笔者选择了一篇六年级完形填空“Chinese paper cutting”作为文本,但是不能拿来就用,作为阅读文本,尤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阅读文本,一定要考虑学情,注意新旧知识的比例;文本要结构清晰,利于理解;还要图文并茂,引人入胜,契合学生的心理及认知特点。基于此,笔者将文章清晰地划分为三个板块—history、uses和meanings,并且补充编写了styles和making两个板块,力求让学生较为完整、全面地感知中国剪纸的魅力,同时根据文本补充了一些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文章。

(二)初步感知,活用KWL阅读教学法

文化的学习“是一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过程,涉及几个步骤的演进与融合:感知中外文化知识—分析与比较;认同优秀文化—赏析与汲取;加深文化理解—认知与内化;形成文明素养—行为与表征”。要让文化慢慢渗透进课堂,首先要让学生进行初步感知。

1.直观呈现,渗透概念

笔者通过free talk和呈现图片两种方式让学生了解今天的课堂主题,渗透文化概念,free talk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图片具有直观性,能够弥补文字的不足,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

2.活用KWL阅读教学法,理解感受文化

KWL阅读教学法指的是“What I know?” “What I want to know?”“What I learned?”三个渐进的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对阅读时的思维过程有更清晰的认识,从而提高理解水平。笔者通过读前提问“What do you know about Chinese paper cutting?”和“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Chinese paper cutting?”两个问题充分激发学生思维,让其初步理解感受文化。

(三)课外延伸,激发思维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在带学生进行段落式精读时,不能止步于文本,而是通过多种方式,对文本进行补充,唤醒学生的旧知,充实学生的文化储备。

在本课中,笔者通过完成鱼骨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剪纸的发展历程,通过让学生“猜测如何分类—观察老师如何分类—阅读寻找分类原因—通过游戏进一步固化分类方式”这一过程进一步了解剪纸风格的类别。笔者通过补充剪纸的图片让学生来猜测意义,并引导学生联系成语,如“年年有余”“一帆风顺”“花开富贵”等进一步渗透文化知识。

(四)合作学习,制作阅读卡

提炼信息,制作阅读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知识体系。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提高合作能力,增强文化认同感。在带学生精读history和styles两个板块后,学生小组合作,制作剩余部分的阅读卡,并且进行小组汇报。通过这种方式,将阅读卡上的关键信息串联成串,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后续介绍中国剪纸做好铺垫。

(五)深入发掘,渗透文化内涵

文化渗透必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深入发掘,渗透文化内涵,不能浮于表面。因此,在阅读完文本后,笔者通过“What do you think of Chinese paper cutting?”和“What do you think of Chinese people who make paper cutting?”两个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发掘藏在剪纸背后的文化内涵,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

在课堂的最后,笔者通过让学生赏析三段视频片段,思考“What are the three themes of the exhibition?”引导学生说出我们要传承、弘扬并且创新中国剪纸,并且追问“How to innovate? Do you have any good ideas?”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升华本节课的主题意义,渗透中华传统文化。

(六)合作运用,传播输出文化

教师在语用输出环节应当联系文本情境,为学生创造语用情境,尽量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内化所学的语言文化知识。在教学本课时,笔者在导入部分就进行了铺垫,设计了一张来自南京博物院招聘讲解员的海报,通过招聘讲解员这样一个比较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为后面的输出环节进行了铺垫。在小组合作时,每个学生介绍中国剪纸的相关信息。在这一环节,笔者还准备了讲解员的小旗子、工作牌和扩音器,让这样的情境更加真实,也更加生动。

结合Chinese paper cutting这一课例,笔者尝试探讨在新课标的引领下,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课堂的现实意义和问题,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课堂的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万事根脉和精神家园。在新时代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师要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有助于在文化交流中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然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课堂还存在着教材未充分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教学方式碎片化、表层化等问题,这给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带来了新挑战。教师应当围绕主题,活用阅读策略,让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感受文化内涵,厚植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

学生应该在学习外语,以及运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价值。

【参考文献】

[1]韩炳华.以课程传承世界文化,用英语传递中国声音:江苏省邗江中学基于文化推介的英语校本课程综述[J].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2019(8).

[2]林璐.初中英语阅读课堂中的教学延伸[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