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脑卒中后抑郁合并睡眠障碍患者接受艾司唑仑与西酞普兰联合治疗的效果,并观察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在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进行治疗的60例脑卒中后抑郁合并睡眠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艾司唑仑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西酞普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睡眠时间、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整体疗效更优,总有效率更高(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PSQI评分均降低,睡眠时间均延长,且观察组改善均更优(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MSE、ADL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均更高(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丙二醛、内皮素-1水平均降低,一氧化氮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均改善更优(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后抑郁合并睡眠障碍患者接受艾司唑仑联合西酞普兰治疗的效果更好,有效改善抑郁情绪及睡眠障碍,促进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能力恢复,调节应激指标水平,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关键词】艾司唑仑;西酞普兰;脑卒中;抑郁;睡眠障碍
【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kl3rI6i8Ea10BLOWj8+2rw==96-2665.2024.22.0010.04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4.22.004
近年越来越多研究显示,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出现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睡眠障碍等抑郁相关情绪的风险升高,而抑郁情绪会进一步降低患者的康复意愿和信心,使其对治疗和康复训练产生抵触心理,且抑郁情绪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睡眠障碍、食欲减退等问题,进一步影响康复进程[1]。艾司唑仑作为一种苯二氮䓬类药物,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通过抑制大脑皮层的兴奋活动达到镇静、催眠的效果,但长期单一用药可能导致患者产生耐受性[2]。西酞普兰通过抑制神经元对5-羟色胺的再摄取,从而增加突触间隙中5-羟色胺的水平,进而产生抗抑郁作用[3]。基于此,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以上两种药物联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合并睡眠障碍的价值,以期为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在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进行治疗的60例脑卒中后抑郁合并睡眠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37~68岁,平均年龄(51.12±8.64)岁;男性19例,女性11例;病程9个月~5年,平均病程(2.18±0.73)年。观察组患者年龄39~66岁,平均年龄(50.37±8.12)岁;男性17例,女性13例;病程5个月~6年,平均病程(2.96±0.68)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⑴符合脑卒中的临床诊断[4],均为首发脑卒中患者;⑵符合抑郁症的临床诊断[5];⑶符合睡眠障碍的临床诊断[6];⑷年龄≥18岁。排除标准:⑴原发性抑郁、原发性睡眠障碍或其他精神疾病者;⑵合并认知功能障碍、语言交流障碍、视听功能障碍者;⑶入组前1个月服用抗抑郁、调节睡眠等影响研究结果的药物者;⑷合并心、肝、肾等严重功能障碍者;⑸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由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专业心理咨询医师提供的心理疏导,30~40 min/次,1次/周。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片(天津太平洋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291,规格:1 mg/片),1 mg/次,1次/d。观察组:口服艾司唑仑片(同对照组)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山东京卫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327,规格:10 mg/片),10 mg/次,1次/d。所有患者均进行8周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⑴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降低≥50%为显效;HAMD、PSQI评分降低≥25%但<50%为有效;HAMD、PSQI评分降低<25%为无效[5]。总有效=显效率+有效率。⑵比较两组患者抑郁程度、睡眠质量及睡眠时间。采用HAMD[7]评估抑郁程度,总分最高为24分,评分与抑郁程度成正比;采用PSQI[8]评估睡眠质量,总分最高为21分,评分与睡眠质量成反比;使用智能手环(荣耀公司,型号:荣耀手环6)记录患者睡眠时间,均于治疗前后评估。⑶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与生活能力。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9]:总分最高为30分,评分与患者认知功能成正比;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10]:总分最高为100分,评分与患者独立生活能力成正比,均于治疗前后评估。⑷比较两组患者应激指标水平。采集患者5 mL空腹静脉血,采用离心机以3 000 r/min的转速离心15 min(离心半径为10 cm),取血清,检测丙二醛、一氧化氮、内皮素-1(检测时间为治疗前后,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法)。⑸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恶心、腹泻、食欲不振、头晕头痛)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行χ2检验或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x)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整体疗效更优,总有效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HAMD、PSQI评分及睡眠时间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PSQI及睡眠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上述评分均降低,睡眠时间均延长,且观察组改善均更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MMSE、ADL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MMSE、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上述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应激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应激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丙二醛、内皮素-1水平均降低,一氧化氮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均改善更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2.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 讨论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多会出现头晕、乏力、恶心等症状,脑卒中患者可并发抑郁和睡眠障碍,抑郁主要表现为持续的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精力减退等;睡眠障碍则是指睡眠过程中出现入睡困难、睡眠浅等各种现象,3种疾病相互影响,严重干扰患者康复进程,因此,尽早采取干预措施,对于延缓患者病情进展具有重要作用[11]。艾司唑仑能够快速起效,改善患者失眠情况,缓解患者焦虑等抑郁情绪,但长期服用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心理和躯体依赖,停药可能会出现戒断反应。西酞普兰能够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对5-羟色胺的再摄取,从而缓解患者抑郁症状,并改善睡眠质量,具有不良反应少的优点。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以上两药在脑卒中后抑郁合并睡眠障碍治疗中的潜在价值,通过分析其药理作用机制及临床疗效,为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整体疗效更优,总有效率更高,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AMD、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提示与单一使用艾司唑仑相比,联合西酞普兰可明显提高脑卒中后抑郁合并睡眠障碍的疗效,有效缓解抑郁情绪并提高睡眠质量。分析原因为,艾司唑仑能够增加脑内γ-氨基丁酸(GABA)的水平,从而抑制神经元的兴奋性,产生镇静催眠作用,而西酞普兰则能够调节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等神经递质的水平,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两种药物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实现对脑卒中后抑郁合并睡眠障碍的综合治疗,共同调节患者的神经递质系统,因此疗效更佳[12]。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MMSE、ADL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均更高,提示在艾司唑仑治疗基础上加用西酞普兰可进一步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分析原因为,脑卒中后抑郁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受损和日常生活能力降低,与脑内神经网络的破坏和神经递质传递的障碍有关,西酞普兰能够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对5-羟色胺的再摄取,调节脑内神经递质的传递,改善患者抑郁导致的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生活能力降低等症状,并能够促进神经网络的重建和修复,从而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丙二醛过量积累会对细胞内的蛋白质、核酸等造成损伤,导致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能够反映细胞或组织中的氧化损伤程度;一氧化氮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自由基并激活抗氧化酶,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压,从而减轻氧化应激的损伤;内皮素-1合成过程受多种因素的调节。在病理状态下,如缺氧、炎症等刺激下,内皮素-1的合成和释放可能会增加,其作为强效的血管收缩肽,能够间接反映应激指标水平。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丙二醛、内皮素-1水平均降低,一氧化氮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均改善更优,提示艾司唑仑与西酞普兰联合使用可进一步调节应激指标水平,促进患者恢复。分析原因为,艾司唑仑通过减少活性氧自由基的产生,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进而减轻氧化应激反应,而西酞普兰还能够调节神经递质水平,改善脑内环境,减轻氧化应激对神经细胞的损伤,两种药物联用时可共同作用于氧化应激反应,降低活性氧自由基的水平,提高抗氧化能力,从而减轻氧化应激对神经系统的损伤[13]。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加用西酞普兰的安全性良好。分析原因为,两者药理机制、代谢途径均不相同,不存在明显的药物相互作用,艾司唑仑通过增加GABA水平而产生镇静作用,并主要通过肝脏进行代谢;而西酞普兰则通过增加突触间隙中5-羟色胺的浓度改善抑郁症状,西酞普兰主要通过肾脏进行排泄,其代谢过程相对简单、快速,联合使用不会导致药物在体内积聚,可有效保证治疗安全性[14]。也考虑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有关,未来可通过扩大样本范围,进一步加强研究结果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综上所述,艾司唑仑与西酞普兰联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合并睡眠障碍的效果较好,有效改善抑郁情绪及睡眠障碍,促进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能力恢复,进一步调节应激指标水平,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窦海玲,陈洁,王一凡,等.睡眠障碍与脑卒中患者抑郁的关系研究[J].临床研究, 2020, 28(2): 60-61.
肖英,闫丽敏,陈斌.颅磁刺激联合艾司唑仑治疗脑卒中睡眠障碍[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 38(8): 906-909.
周学平,曹丽娟,颜平康.针刺辅助氢溴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卒中后失眠伴抑郁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 2022, 19(29): 90-93.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病诊断要点2019[J].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9, 52(9): 710-715.
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精神障碍分类)[J].中华精神科杂志, 2001, 34(3): 184-188.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17版)[J].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8, 51(5): 324-335.
曹慧,张晋萍,郭蕊,等.两种量表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状态评估中的信效度比较[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7, 17(10): 721-726.
路桃影,李艳,夏萍,等.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信度及效度分析[J].重庆医学, 2014, 1(3): 260-263.
周小炫,谢敏,陶静,等.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的研究和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6, 31(6): 694-696, 706.
张学敏,毕胜,张嗣敏,等.扩展Barthel指数量表评定脑卒中ADL能力的效度研究[J].中国康复, 2019, 34(3): 134-137.
韩庆林,芦文娟,李书迪.小柴胡汤加减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心理状态及康复效果的影响[J].大医生, 2023, 8(3): 60-62.
吴绮琦.西酞普兰联合艾司唑仑对抑郁症合并睡眠障碍症患者氧化应激水平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 2022, 29(4): 128-130.
汪巧.米氮平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20, 18(17): 48-49.
刘文佳.米氮平联合西酞普兰对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2, 9(4): 708-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