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是指左心室射血分数虽在正常范围,但仍存在心力衰竭症状和体征的一种特殊类型心力衰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西医治疗HFpEF多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和利尿剂等,以改善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但上述药物可能导致低血压、肾功能损伤、电解质失衡等不良反应。而中医治疗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优势,可为HFpEF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本研究从HFpEF的中医病名认识、中医病因病机认识、中医证候分析、中医治疗和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医治疗HFpEF提供参考。
【关键词】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中医治疗;病因病机
【中图分类号】R5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665.2024.22.0016.04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4.22.006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是心力衰竭的一种特殊类型,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心脏在收缩时能够正常或基本正常地将血液泵出,但仍然表现出心力衰竭的症状,且症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加重[1-2]。有研究显示,HFpEF的发病率不断升高,约占所有心力衰竭患者的50%,且病死率及再住院率未明显低于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3]。目前,HFpEF的临床治疗原则在于改善心脏的舒张功能,提高心室顺应性,从而减轻心脏的负担,西医治疗HFpEF多为药物治疗,但常规治疗心力衰竭的西药在改善患者预后的效果有待提高。而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治疗原则与2021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指南指出要预防和延缓心力衰竭发生的理念相符[4]。基于此,本研究分析中医对HFpEF的研究进展,为临床提供参考。
1 HFpEF的中医病名认识
中医根据HFpEF呼吸困难、运动不耐受等临床表现与病理特征将其归为“心痹”“心悸”“水肿”“喘证”等范畴[5]。“心痹”一词源于《黄帝内经》中“痹者,闭也,不通也”,指的是心脏气血运行不畅形成瘀阻,如同道路阻塞、车辆难行。这与HFpEF患者心脏舒张功能受损,心室充盈不足,左心房扩张的病理状态相似。“心悸”即指心脏跳动不安,这与HFpEF患者常感心跳加速等症状吻合。“水肿”则反映患者体内水液代谢失衡,体液潴留的病理状态。“喘证”则揭示患者因心脏功能降低,肺部血液循环不畅,引发的呼吸困难的症状。
2 HFpEF的中医病因、病机认识
在中医理论中,HFpEF的病因、病机与长期气血不畅、脏腑功能失调及阴阳失衡等密切相关[6]。
中医认为,气是构成机体和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血主要由水谷精微和肾精化生而成,气与血是机体两大类基本物质,两者都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和肾中精气,在生成、运行等方面关系密切。而在HFpEF患者体内,由于气血不畅,心脏未获得足够的滋养,其功能逐渐减弱,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7]。
心主血脉,与肝、脾、肺、肾等脏腑密切相关。在HFpEF患者中,由于脏腑功能失调,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肺失宣降、肾失气化等,导致气血生成不足、运行不畅,进而影响心脏的功能。此外,脏腑功能失调还可能导致水液代谢障碍,形成水饮内停,进一步加重心力衰竭的症状。在HFpEF患者中,由于阴阳失衡,如心阳不振、心阴不足等,导致心脏功能失调,无法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和代谢活动。
此外,王丽蓉等[8]采用“血-脉-心-神”一体观探讨HFpEF病机,其认为血、脉、心、神在生理上相互关联,在病理上交互影响,心的气阴两虚为本,痰、饮停聚为标,基本病机为气虚血瘀阴虚。因此,HFpEF主要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主要症状为痰浊、水饮、瘀血。
3 HFpEF的中医证候分析
目前,临床多根据经验判断HFpEF的中医证候。陈婵等[9]对HFpEF的中医证候特征进行研究,发现HFpEF患者处于心力衰竭初期、中期阶段时,与心、气、瘀关系较为密切,常见心气不足、气虚血瘀等症状。赵志强等[10]认为HFpEF中医证候要素为本虚标实,虚证为气虚、阴虚、阳虚,实证为血瘀、痰浊、水饮,且不同证候要素的分布亦不相同,在南方地区以气虚、阴虚、水饮较常见,而在北方地区多见气滞、湿邪、火(热)邪。不同阶段、不同地域的HFpEF患者表现出不同中医证候,因此,临床在辨证时需因人、因地制宜。
此外,合并疾病及心脏超声也可对HFpEF的中医证型做出进一步判断。当HFpEF患者合并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时,多为气虚血瘀型;当HFpEF患者合并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代谢性疾病时,多为气阴两虚型[11]。因此,通过对合并疾病的深入分析,可以初步判断患者可能存在的中医证型。从心脏超声角度观察气虚血瘀型的患者,其心脏超声可能表现出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室壁运动异常等特征;而气阴两虚型的患者则可能表现为左心房容积增大、左心室顺应性降低等超声表现[12]。因此,通过结合中医理论和心脏超声技术,有利于对HFpEF的中医证候进行辨证。
4 HFpEF的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HFpEF以整体观念为指导,强调“治未病”和“调和阴阳”的原则。不仅关注患者心脏功能的恢复,更重视患者整体健康状态的调整。HFpEF的主要病机为本虚标实,治疗应以益气活血、补气养阴、温阳利水为主,综合分析患者的体质、病情、年龄、性别等因素,制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治疗HFpEF多以中药方剂为主,采用针灸、穴位贴敷、中医特色运动等方法辅助治疗,弥补西医用药的局限性,缓解心力衰竭患者症状,在改善其生活质量、提高药物安全性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4.1 中药复方治疗 中药复方在配伍上注重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即主要药物(君药)针对主要病机,辅助药物(臣药、佐药)增强君药疗效或减少君药的不良反应,引导药物直达病所,共同发挥治疗作用。中药复方治疗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依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针对不同的证型,选用相应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临床根据《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13]将HFpEF证型分为气虚血瘀型、阳虚水泛型、气阴两虚型,并根据不同证型选取不同中药方剂。
4.1.1 气虚血瘀型 中医认为,机体内的气血相辅相成,气能推动血的运行,血又能为气提供物质基础,而气虚血瘀型HFpEF患者心气不足,使心脏输血功能减弱,影响血液循环而形成血瘀。在治疗气虚血瘀型HFpEF患者时,中医强调补气活血的原则,通过补益心气,温通心阳;同时,活血化瘀,促进血液的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14]。刘莉等[15]以益气活血为治法,予以益气活血汤(组方:太子参20 g,黄芪、白术、益母草、丹参、川芎各15 g,桂枝、茯苓、赤芍、三七各10 g)治疗HFpEF,结果显示益气活血汤能有效改善HFpEF患者症状及运动耐量,提高左心室舒张功能。肖扬等[16]将104例HFpE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上联合定心汤加味治疗(组方:黄芪、煅龙骨、煅牡蛎各25 g,龙眼肉、酸枣仁、山萸肉、当归、丹参、人参各15 g,炙甘草12 g,柏仁10 g,煅乳香、煅没药各5 g),结果表明联合定心汤加味治疗气虚血瘀型HFpEF可改善患者症状,促进心脏舒张功能恢复,减轻心肌损伤和炎症反应,减缓心室重构及纤维化进程,提高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4.1.2 阳虚水泛型 阳虚水泛型HFpEF主要表现为体内阳气不足,水液代谢失常,水湿泛滥,心阳不振,导致患者血脉运行不畅,水液停滞于体内,形成水肿,同时伴随着心悸、气短、畏寒等症状,其治疗关键在于温阳利水[17]。李辉[18]研究显示,采用参附强心汤(组方:党参30 g,玉竹、葶苈子、车前子各20 g,麦冬、赤芍各15 g,制附片、五味子各10 g,三七粉3 g)治疗HFpEF可发挥温补心阳、利水化瘀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加快患者病情转归。
4.1.3 气阴两虚型 中医认为,气是推动血液运行的动力,阴是血液的滋养之源,而气阴两虚型HFpEF患者气虚无力无法推动血液运行,导致血瘀;而阴虚则无法滋养血液,使血液变得黏稠,进一步加重血瘀,治疗的关键在于补益气阴、活血化瘀[19]。陶红清等[20]用扶正养心合剂(组方:山药150 g,党参、黄芪、生地黄、白术、茯苓、葛根各120 g,当归、桂枝、赤芍各90 g,川芎、防风、麦冬、甘草、牛膝、神曲各60 g,五味子、柴胡、桔梗、陈皮、干姜、阿胶各30 g)治疗气阴两虚型HFpEF,其结果显示,扶正养心合剂辅助治疗气阴两虚证HFpEF,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力衰竭症状,促进心功能恢复,提升运动耐量,临床安全性较高。
4.2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HFpEF为一种非药物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经络穴位,调节气血流通,平衡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HFpEF的目的。在针刺的过程中可使用捻转法来增强针感,或使用提插法来疏通经络,进而不断调整针感,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同时,根据患者的反应和病情变化,随时调整针刺的深度和角度,确保治疗的安全、有效。
4.3 穴位贴敷治疗 穴位贴敷作为中医辅助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以补气活血、化痰利湿为治疗原则,常用的穴位包括心俞、膻中、内关和足三里等。心俞穴位于背部,贴近心脏,具有宁心安神、调补气血的作用;膻中穴位于胸部,能够宽胸理气、化痰散结;内关穴位于前臂,具有宁心安神、调和气血的功效;足三里穴位于小腿,能够健脾益气、补虚强壮;通过将特制的药物贴敷在机体特定穴位上,借助药物的渗透作用和穴位的刺激作用,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具有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和安全性高的优势[21]。穴位贴敷基于机体经络系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选取与之相关的穴位并配合适宜的中药配方进行贴敷。
4.4 中医特色运动疗法 中医特色运动疗法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一种运动方式,更是一种结合中医理论与运动实践,有效调节机体气血、阴阳平衡的独特疗法。中医认为,机体的健康与气血的流通、脏腑的功能、经络的畅通息息相关。而中医特色运动疗法通过特定的动作和呼吸方式,调和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的流通,疏通经络,增强脏腑功能[22]。李新玥等[23]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00例HFpEF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配合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练习八段锦,共干预3个月,结果显示,联合八段锦能改善HFpEF患者呼吸困难、水肿、疲劳、心悸、食欲不振、头晕、胸闷与体质量增加等症状,调节心功能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5 中医治疗HFpEF存在的问题
HFpEF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复杂,涉及系统性炎症、心肌缺血、组织纤维化、能量异常、细胞信号异常、肌细胞肥大等多种病理、生理机制,并继发多个器官功能障碍,中医在诊断和治疗上难以形成统一的认识和标准。尽管中医治疗HFpEF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但在目前的实际应用中仍缺乏统一的辨证施治标准,临床多是依据经验进行施治,且关于针灸选穴、针刺方法、操作手法等尚缺乏统一的参照标准[24]。同时,近年来虽然有一些关于中医治疗HFpEF的临床研究报道,但整体仍存在研究数量少、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中医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仍需进一步验证。
6 小结与展望
中医治疗HFpEF的核心在于“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病情,明确患者的病因、病机、病位和病势,通过中药的配伍与运用,辅以针灸、穴位贴敷和中医特色运动疗法,达到治疗目的。但目前的中医药临床研究多为单中心、小样本研究,且缺乏长期的后期随访结果,中医治疗HFpEF的机制仍需深入探索。因此,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中医对HFpEF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提高中医对其病理机制的认识和诊断准确性;另外,需要大样本量、开展多中心研究,进一步观察中医治疗HFpEF的远期效果,为中医治疗提供更多依据。
参考文献
余长升,马艳红,辛晓婷.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维生素D与N末端脑钠肽前体、同型半胱氨酸关系及三者与预后的关系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0, 28(8): 30-37.
陈宏,周鹏,侯霁芯,等.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18, 34(10): 1018-1023.
刘诚,李江华,李唐志铭,等.葛式分型应用在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21, 19(6): 481-488.
MCDONAGH T A, METRA M, ADAMO M, et al. 2021 ESC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cute and chronic heart failure[J]. Eur Heart J, 2021, 42(36): 3599-3726.
彭菊琴,侯丕华,彭娴,等.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中医证素分布规律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0, 35(7): 3660-3664.
孙光伟,崔洪涛,孙文瑞.心力衰竭中医病因病机探微[J].吉林中医药, 2023, 43(12): 1384-1386.
刘晶,徐浩.从气血理论探讨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的中医药防治[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 15(17): 2210-2213.
王丽蓉,谢盈彧,陈馨浓,等.基于“血-脉-心-神”一体观辨治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0, 35(8): 3957-3961.
陈婵,张鹏,王娟,等.射血分数保留和射血分数减低心力衰竭中医四诊及证候特征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 17(7): 972-975.
赵志强,李达,王贤良,等.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的文献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9, 34(9): 4047-4050.
GUO H X, WANG J R, PENG G C, et al. A data Mining-Based study on medication rules of Chinese herbs to treat 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J]. Chin J Integr Med, 2022, 28(9): 847-854.
GONG Y R, ZHAO H J, WENG L. Clinical study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CM syndrome and echocardiography parameters in T2DM combined with HFpEF[J]. Chinese Imaging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2019, 17(1): 55-58.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心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J].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6, 16(5): 340-347.
CHEN L P, YE X H. Therapeutic Effect of xinkang recipe for 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differentiated as qi deficiency, blood stasis and fluid retention syndrome[J]. Journ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9, 36(4): 471-475.
刘莉,张君,邹国良,等.益气活血法对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及左室质量指数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 2021, 48(11): 139-141.
肖扬,王莹威,张啸宇,等.定心汤加味治疗气虚血瘀证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 22(9): 1627-1631.
赵欣,何庆勇,王阶,等.从水、虚、瘀论述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治疗三法[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 47(6): 747-752.
李辉.参附强心汤治疗射血分数保留慢性心衰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 4(3): 131-132.
林飞宁,林超,黄丽华,等.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不同中医证型对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J].福建中医药, 2024, 55(6): 59-61.
陶红清,张进,唐秋,等.扶正养心合剂辅助治疗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气虚血瘀、气阴两虚证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 2023, 45(12): 1960-1963.
潘琳,刘英华,邓露双. 穴位敷贴联合太极拳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 护理研究, 2023, 37(22): 4123-4125.
刘剑,纪细心,张文超,等.运动对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的影响[J].广东医学, 2019, 40(20): 2962-2966.
李新玥,周日辉,甘灏云,等.八段锦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及健康教育对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8, 40(8): 698-701.
陈晶晶,马晓昌,徐浩,等.基于文献挖掘探析中医治疗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的证药规律[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 21(7): 1153-1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