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图导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2024-12-04 00:00郑云奇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4年10期

初中地理学科是一门以自然地理与社会环境为主要内容的科目,有明显的空间感,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学生,使学生通过地理学习,知识结构更加完整,逐渐形成较强的空间整合思维以及图文互换能力,从而提高地理知识运用能力。然而,由于初中学生身心发育并不成熟,理解能力及空间整合能力不足,因此,初中地理教师需要重视对以图导学教学模式的研究及创新探索应用,将现有教材资源进行整合,并以此为基础,搜集整理更多具象的图像资源,从全方位使抽象、分散的地理知识具象化、系统化,并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多维思维及信息处理能力。

一、采用序列图片创设地理情境,明确地理知识结构规律

在教学中,要真正做到以生为本,教师就要全面了解学生个性特点,以具体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为依托,进行课堂教学环节设计。教师要掌握地理规律,设计完整的知识结构系统图,并根据学生对未知事物及生活中自然现象持有强烈好奇心这一特点,进行系列图片的制作和展示,创设地理情境,将初中学生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从而实现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同时,借助序列图片对地理知识进行梳理,使学生明确地理知识结构规律。

例如,在教学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针对第一节《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进行教学设计时,地理教师需结合教材中所列知识重点进行深入分析。教师需做好课前准备,尤其是图片的查阅和搜集,如整理出关于东北地区地理位置的资料,将与其相符的地图或具有典型地貌特征的图片作为教学辅助工具,使用电子互动白板软件等多媒体信息设备,根据教材内容及教学目标进行教学用图片的处理,并在不同课堂教学环节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视频、图片,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创设地理课堂情境,使学生加深理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此外,初中地理教师还可借助视频与“图片+文字注释”相组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地理图像,并在图像观察及文字阅读过程中快速定位相应地理知识,通过回顾以往所学地理知识,联系相应情境导入有关东北地区地理位置的课程内容,尤其可借助图像、视频了解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在此过程中需注重对学生的启发,使学生可以根据对图片的观察和相关文字说明准确掌握与理解地图中的关键性信息。

此外,地理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所提出的地理问题,展示具有鲜明特点的东北地区主要地形、地貌特征,气候等,甚至可以随意进行图像拉近、文字内容连接、图片调换,让学生根据自己所掌握或了解的信息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进而提升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感知能力,并掌握绘制地形图的方法。

二、借助图片引导学生探究地理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其对于外界环境及相关知识的认识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重要阶段,而以图导学正是利用学生视觉形象思维进行知识探究和导出,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及记忆。学生在合作交流、探究讨论中,提高分析问题、独立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利用图片引导学生探究地理知识时,需注意对课堂教学节奏的把控。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借助“问题+图片”,让学生的探究有的放矢。其次,引导学生探究地理知识,让学生根据所观察的地理图片和相关地理条件及知识要点进行问题条件的匹配。最后,进行地理知识的归纳总结。

例如,在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俄罗斯》的教学中,地理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从展示的世界地图中找到并放大俄罗斯地图,找出穿过俄罗斯的重要纬线——北极圈,并在气候分布动态地图中确定俄罗斯所处的气候带和气候类型。学生们通过积极研究,可以由此得出俄罗斯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此外,在后续进行相关地理知识的复习过程中,也可以结合多样化图片对多种问题进行梳理和探究。

例如,在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展示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完整的地理知识展示出来。

学生通过对图片及文字在结构图中的搭配设计和位置还原,进行关于水资源知识的复习,如将我国东南地区涂成蓝色,将东北地区涂成绿色,将华北、西北地区涂成黄色等。这样,不但能感受到我国的地理分布情况,同时还可以夯实水资源基础知识。针对在图文绘制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积极地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进行交流,使学生在互帮互助中共同进步。

三、运用图像开展专题学习与多维训练,实现课堂教学整合

一般来讲,地图中所展示的地理知识和地理信息通常有着较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也就意味着很多地理知识对于有些学生有着不小的难度。为了让学生可以快速地理解和掌握地图中的地理知识,初中地理教师要能够采取“化整为零、逐个击破”的教学思路,对学生进行图像专题教学。第一步是要依据所给出的地图中相关基本地图组成元素进行专题学习,或探究,或知识讲解,并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与次重点。在进行地图知识探究时,将一些其他信息予以暂时性剔除,只选取其中与不同专题相匹配的知识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分析。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取得阶段性进步后,教师再引领学生开展下一专题知识的集中学习,或组织学生开展地理知识的集中探究。通过图文结合和情境探索,让学生全面掌握相应的地理知识,并在实现学习目标和巩固知识后,地理教师还要通过教材或在线教学资源中设计的例题,结合两项或多项专题地理知识进行综合性的练习,并鼓励学生尝试运用之前所学习的地理知识进行跨越式地理知识的探究,从而帮助学生拉近自身与地图之间的距离。

例如,在教学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中国的人口》时,教师可以借助以图导学教学模式进行地理知识的延伸,从线上教学资源中搜集不同历史时期同一地区人口变化相关信息,并从多角度明确不同地理区位因素对人口聚落分布的具体影响,明确气候等因素对人类聚落迁徙产生的影响。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历史阶段同一地区社会主要产业发展所需资源的具体分布、变化规律,让学生将社会性地理因素、人类聚落发展趋势等诸多地理知识及地理区位因素联系到一起,实现对地理知识体系的梳理和完善。

此外,在后续进行的有关中国人口及中国气候等诸多章节地理知识的学习或复习时,教师可使用电子互动白板为学生展示3D地图,更加真实地展现该地区地形地貌、水资源分布情况、植物类型等,组织学生尝试运用已学知识,使用电子互动白板设计一座“城市”,并提出具体的建设、发展规划思路,而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信息的收集,说说如此进行规划设计的原因,从而使学生实现对多元地理知识的认知及运用。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以图导学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地理知识的兴趣,尤其可借助“图片+视频+文字”的形式进行地理知识的全方位展示,开阔学生视野,并利用以图导学教学模式所具有的实用性、综合性、多样性特点,满足学生在各个不同阶段的学习需求。教师可运用多媒体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地理知识,从而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切实提高学生探究能力、解决问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