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树人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理念之一,对于初中历史教学而言,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审美建构,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成为当前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基于美育树人理念,通过审美建构策略,旨在拓展初中历史教学的内涵,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促使其更好地理解历史、感受历史、热爱历史。
一、以历史人物的贤善之美,塑造民族精神
历史人物的多样性为民族精神注入了丰富的内涵。不同领域的杰出人物,都在其个性中展现了对真、善、美的不同追求。学习他们的生动事迹,学生能够领略到贤善之美在不同领域的多重表达,激发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例如,引入历史人物谭嗣同,开展“困境中的中国人——戊戌六君子之一‘谭嗣同’”主题教学活动,展现其真实而有血有肉的形象,加深学生对美的感受。首先,教学开始时,教师简要介绍戊戌变法的时代背景,然后通过史料《谭嗣同全集》,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谭嗣同的形象和一些基本事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其次,从《仁学》一书的多个角度对谭嗣同进行深入分析,组织学生阅读相关文献、资料,探讨他的政治理念、思想主张以及对社会变革的贡献,帮助学生形成对历史人物多维度的认知,拓展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再次,组织学生以绘画、写作、戏剧等多样化的活动形式进行艺术创作,表达对谭嗣同的理解和敬意,并进行作品展示,让他们分享彼此的创作成果,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最后,组织学生对整个主题式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分享他们的收获和体会,以此加深学生对历史人物的理解和认识,促进他们对人文精神的感悟。
二、以历史事件的“丑”,深化历史审美
以历史事件的“丑”为切入点,通过对比,使学生更全面、深刻地理解历史教学方法。这样,不仅能够拓展学生对历史的认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还有助于提升学生对历史的情感体验和学习兴趣。
以统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5课《探寻新航路》的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展示电影宣传海报,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直观感知。电影宣传海报习惯在图像设计、文字表述上强调冒险、刺激、奇幻等元素,这与历史事件本身的艰险、不确定性有对应。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形象资料感知历史事件的“丑”之处,了解历史的曲折和多变。其次,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批判性思考。教师通过文字资料、图表、地图等多种形式,向学生生动详实地描述新航路的开辟过程,如欧洲探险家的远洋航行、殖民活动,以及与当地居民之间的斗争等,强调新航路的开辟是一个具有复杂历史背景的过程。审美教育不仅仅是欣赏美的一面,更是在对“丑”“恶”等对立面进行审美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生可以就展示的电影宣传海报中的夸张、刻意渲染的元素展开讨论,明白实际情况可能远比电影中呈现的更为严峻和残酷。另外,深化历史审美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历史,培养历史情感,使学生能够更加感性地接触历史,从而产生对历史的情感共鸣。学生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更为深刻地理解历史事件所蕴含的人性、文化等方面的内涵。
三、以历史真理之美,树立理性审美
引入历史真理之美,教师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和思想,培养其理性思考和审美能力,提升其历史素养和文化修养。以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百家争鸣》的教学为例。在课堂上,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以及百家争鸣现象出现的原因和意义,结合文字描述、图片展示等,让学生了解到战国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呈现出历史的丰富多彩性。然后,教师可以选取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不同学派的代表人物和其主要著作,向学生介绍其思想核心和价值取向,让学生感受到每个学派的独特魅力和智慧。接着,进行学派思想的比较和对话。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比较不同学派的观点和立场,探讨其优缺点和相互关系,让学生理解历史上不同思想观念的碰撞和交融,体会到历史真理的包容性和辩证性,引导学生形成开放、包容、理性的审美观。最后,通过学生展示、作品创作等形式,呈现百家争鸣思想的魅力。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学派进行深入研究,并以展板、PPT、演讲、写作等方式表达对该学派思想的理解和感悟。通过学生的展示,让整个教学过程更具生动性和参与性,加深学生对历史真理之美的体验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