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建构主义情景教学重视情景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是忽略了对课堂情景教学一体化的探究,使学生无法在完整的、统一的情景中体验情景、感悟情景。通过情景教学一体化探究,为完善情景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以及体现课程育人价值提供借鉴意义。
一、理论契合:建构主义与情景教学一体化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在实践中大胆创新,革新教学思维,把情景教学一体化理念落实到课堂之中。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更加注重情景教学一体化设计,用完整的情景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最终实现课堂育人效果。
1.建构主义理念下的情景教学。
建构主义是由认知理论发展而来的,该观点认为虽然世界本身是客观的,但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给世界赋予不同的意义。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是建构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并不是机械地把知识从外界搬运到人们的头脑当中,而是建立在主体的经验之上,通过与外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建构主义理念对教学设计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它强调要以问题为导向,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尤其重视情景在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作用,强调学习者要在一个真实的情景中进行学习。
然而在实际的操作中,建构主义情景教学出现了各种问题。一方面,传统的建构主义情景教学强调情景的真实性,用各种真实的案例去克服理论的抽象性,但是忽略了教学环节之间的系统性,不注重情景教学框架的搭建。例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出现了情景教学环节割裂式的案例分析,素材之间缺乏连续性,不利于学生在整体情景中体验情景。另一方面,传统的建构主义情景教学呈现方式单一。由于缺乏对教学环节整体情景搭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多采取视频的方式进行情景教学,认为通过多媒体的直观刺激,能让学生更容易投入学习,但是实际上过多视频呈现也会使学生出现视觉上的疲劳。
2.建构主义情景教学一体化。
建构主义情景教学一体化体现在三个方面: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反思。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确定情景教学主题,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对具体情景教学环节重新编排,这样就避免了素材堆砌、情景单一化等问题,使学习者真正体验情景、感悟情景,从而实现课程育人目标。
首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情景教学一体化主题,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情景教学一体化的设计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紧紧围绕课程教学目标,搭建符合学生思维发展水平、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一体化情景。其次,通过情景教学环节的拆解和重构,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拆解情景环节的过程也是重构情景环节的过程。拆解并不是没有联系地拆解,而是在情景创设的大背景下进行的拆解。例如,教师在开展情景教学的过程中,不要一次性把故事展现出来,而是通过设置具有悬疑性的问题,充分利用“导”不断抛出问题,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进入情景中。最后,通过教学反思提高情景教学设计一体化的能力。教师在反思的过程中要思考以下问题:情景一体化的主题设置有没有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情景教学环节设置是否合乎逻辑性;情景教学内容有没有贴合学生的实际。教师通过对教学过程的不断反思,丰富自身经验,提高情景教学的水平。
二、教学实录:在情景教学一体化中体悟国家制度
1.电视新编——抛砖引玉。
【情景】《人民的名义》改编: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刚出任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的侯亮平带着逮捕令,进入国家能源部某项目处处长赵德汉的家中,进行搜捕,并在其家中发现了巨额资金。
设问:是哪一个机关进行搜查?
设计意图导入的设置为整堂课奠定了情景的大背景,利用已知的案例内容进行创新,激发学生兴趣。
2.人物剖析——剥丝抽茧。
【情景一】事件人物一:赵德汉,男,原国家能源部某项目处处长。(补充:国家能源部是国务院下属部门)
设问1:赵德汉是否属于国家公职人员?设问2:监察机关的监督对象是什么?
【情景二】事件人物二:侯亮平,男,现任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图例展示:国家监察委员会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
设问:通过图例展示,说一说监察委员会的构成。
设计意图根据导入情景进行事件人物剖析,把学生引入教师所创设的情景中,让学生去体验情景并引出知识点,让学生能够把所学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
3.剧情番外——设置悬念。
【情景】赵德汉:国家监察委员会没有权力调查我!国家能源部是隶属于国务院的!侯亮平:我们有权力对你依法进行调查!
设问:侯亮平有没有权力调查赵德汉?理由是什么?
设计意图番外情景同样在导入情景下进行设置,这样既可以使情景创设具有连续性,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对事件的思考,从而引出问题答案。
4.案情回顾——提高能力。
【情景】事件处理过程以及结果:赵某涉嫌受贿、滥用职权,以及巨额财产来历不明,被立案调查。谈话初期,赵某抱有侥幸心理,不承认犯罪事实。调查组耐心细致地做他的思想工作,同时与其他涉案人员、证人开展大量谈话,并进行外围取证,最终查清了赵某涉嫌受贿等犯罪事实。经国家监察委员会研究决定,将赵某涉嫌受贿等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处理。
设问:请仔细阅读材料并回答,假如你是监察委员会成员,也参与了此次事件调查,在调查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职权?
设计意图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不同形式的情景活动以达到教学目的。同时通过情景的再创设,锻炼学生提取信息、分析材料的能力。
三、实现路径:构建情景教学环节一体化
如何在具体的情景教学过程中进行一体化设计?我认为要在情景教学一体化中设计创设主题、描述场景、问题导向、体验情景四个环节。
1.情景主题——设计教学背景。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相对比较抽象和枯燥,而教师面对的又是一群充满好奇心的初中生。如何把枯燥的课堂变成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情景教学一体化一定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主题框架的设定。例如,“国家监察机关”的教学重难点是监察委员会的性质、职能、组织形式,监察机关的职责,监察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根据教学重难点我们可以做以下思考:所有教学问题能否放在一个情景背景下进行设计?用一条暗线将教学活动贯穿起来,这样是否可以避免由于不同的背景而造成情景素材的堆砌?如何利用情景使学生由感性思维上升到理性思维?因此,教师需要对课堂素材进行深层次挖掘和整合,使学生能够感悟情景、体会情景,真正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2.情景描述——发挥教师的“导”。
情景描述是对情景的再现,情景虽然能够较好地烘托氛围,但是一个好的情景教学也离不开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生的活动体验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如何使学生进入课堂情景中来?这就需要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教师通过对具体教学环节的设计,使学生沉浸式体验情景。例如,“国家监察机关”的教学
是由四个部分组成的,环节一“电视新编——抛砖引玉”,环节二“人物剖析——剥丝抽茧”,环节三“剧情番外——设置悬念”,环节四“案情回顾——提高能力”。四个环节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和逻辑性,因此,教师在情景教学中的“导”不是单纯地利用多媒体进行图片和视频的视觉轰炸,让情景流于形式,而是通过对具体教学情景进行符合逻辑的设计,并充分发挥现代教学锦上添花的作用。因此,“导”也不是喧宾夺主地一味灌输,而是创设符合逻辑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
3.情景问题——注重承上启下。
提出问题作为教学的一种特殊手段,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可以有效衔接教学环节。例如,在“国家监察机关”的番外情景中,通过人物对话引导学生探讨监察机关与其他机关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另外,问题设计时要注意与下一个教学环节是否具有衔接性。例如,在“国家监察机关”人物剖析环节,教师在“事件人物一”中抛出两个问题:赵德汉是否属于国家公职人员?监察机关的监督对象是什么?通过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对监察机关产生兴趣,进而引出下一个教学环节“监察机关的构成”,通过问题情景的导向体现教学环节的连贯性、一体性。
4.情景体验——真实体验。
建构主义情景教学强调在实际的情景中进行教学,创建与学习相关的真实情景。真实的体验并不一定要在真实的世界实现,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活动让学生体验情景。教学活动需要结合实际的情景教学环节进行设计,但是不能局限于课堂讨论。例如,可以设计辩论环节,让学生在辩论中总结知识,或者小组展示,也可以采取书写的形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情景教学一体化设计不仅关注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反思等一系列过程,更加注重对活动的一体化设计。通过情景教学一体化设计为学生创设一个完整的、具有逻辑性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完整的课堂活动中体验情景,从而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等核心素养,实现课程育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