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作为初中阶段一门至关重要的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逻辑性、实践性等特点。有些学生对地理学习茫然无措,对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逐渐产生排斥感和厌倦感,学习效率难以提升。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全面落地,初中地理教师开始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开启互动式教学,让地理课堂“动”起来,达到双向互动的效果。教师通过创设多样化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了更多交流、沟通的机会和空间,从而构建一个多样、丰富、开放、有序的互动课堂。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构建初中地理互动课堂进行了探究,以期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发展。
作为地理教师,应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科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分析,充分调动学生在课上的参与性,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一、互动课堂教学的基本概念
所谓互动教学,从字面意思来看,就是能够体现双方的交流,是一种有效的交流、沟通过程。在地理课堂上,教师为学生们营造一个活跃、新颖的学习氛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围绕所学知识进行沟通交流,可以围绕一个话题,也可以结合问题来开展讨论。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率,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构建初中地理互动课堂的思考
1.问题情境,有效互动。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一个人做人的底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充
分发挥情境教学的作用及价值,让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活学活用。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所学内容设置不同的问题,围绕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讨和钻研,鼓励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认知、思维、心智、兴趣等各个方面,精心设计问题,明确教学目标,带动学生自主投入情境之中,并根据教师所提供的材料、图表等进行思考、分析,抓取关键信息,学会进行整体概括和总结。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当秉承真实性原则,启迪学生的智慧,使学生从心理上、精神上达成高度的统一,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大气的受热过程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围绕教学内容设计以下问题,如:在晚秋和寒冬时节,为什么霜冻出现在夜晚的时候较多?为什么在夏季大雨来临之前,人们会感到闷热不安?通过以上问题创设主题情境,让学生在课上不断思考和探究,培养他们的地理逻辑感,帮助学生建立系统性的知识构架,从而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小组合作,提升效率。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开展小组合作是将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划分为多个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合作、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共同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能够进行双向沟通,能够在沟通、交流中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时,教师安排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并以问题的形式进行引导,如:南极和北极的自然环境有哪些特殊特征?为什么要保护极地环境?等等。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当加强课堂互动,通过各种手段营造宽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合理有效地运用地理知识,开展互动式教学,让学生对地理产生浓厚兴趣,对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入,进而促进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