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大单元教学模式因其具有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特点,逐渐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大单元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还能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探讨了大单元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应用,通过具体事例分析了该教学模式如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实践能力。研究表明,采用大单元教学不仅有助于构建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还能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和任务设计,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大单元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路径探究
1.明确教学目标。
在大单元教学模式下,提炼主题是首要步骤。通过提炼主题,教师可以将零散的知识点有机地整合起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起对道德与法治的全面认识。例如,在关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炼“法治社会中的公民责任与义务”的主题。围绕主题,教师可以设计多个子单元,涵盖如法律意识、法律素养、权利与义务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子单元既相互独立,又共同服务于大主题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在明确教学目标方面,教师需要根据大主题制定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目标。这些目标应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2.优化学习体验。
在设计教学情境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和社会现象,构建具有现实意义的学习情境。例如,在“法治社会中的公民责任与义务”主题下,可以设计一个涉及社区法律事务的情境,如模拟社区居民委员会会议,讨论如何解决社区中出现的法律问题。这个情境不仅真实且复杂,涉及多个法律知识点和实际操作技能,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分配不同的角色给学生,如社区居民、法律顾问、社区负责人等,让学生在模拟情景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互动和讨论。采用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还能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和研究能力。
3.开展深度学习。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设计大任务并开展深度学习是提升教学效率的重要策略。设计大任务需要紧密围绕教学主题,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热点。例如,在“法治社会中的公民责任与义务”主题下,可以设计一个涉及社区治理的综合性大任务。具体实施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扮演不同的社区角色,如社区居民、法律顾问、社区干部等,调查和分析社区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如非法停车、环境污染、未成年人犯罪等,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这一任务不仅要求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进行分析,还需要他们进行实地调查、资料收集、角色扮演和团队协作,具有较高的综合性和挑战性。
4.提升综合能力。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基于大单元教学法的应用,可以通过实践大概念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践大概念的关键在于将抽象的道德与法治理论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在真实情景中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要求教师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现实紧密结合,设计具有实践性的学习活动。例如,在“公民权利与义务”主题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涉及社区志愿服务的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了解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实际操作和现实意义。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区环境保护、法律咨询服务等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和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例如,在“社区法律咨询”项目中,学生可以通过调研社区中常见的法律问题,如物业纠纷、劳动争议等,撰写调查报告,并邀请法律专家进行现场讲解和咨询服务。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法律知识的理解,还锻炼了调研能力、沟通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项目成果展示和分享交流,让每个小组汇报项目进展和成果,互相学习和借鉴,提高学习效果。
二、总结
总之,基于大单元教学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探索,通过精心设计大任务和实践大概念,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综合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与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现实的紧密结合,通过项目式学习和任务驱动学习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