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2023 年7 月6 日,王宝强自导自演的《八角笼中》上映,截至2023 年8 月3 日,票房突破23 亿,成为2023 年的电影黑马。作为一部以主旋律励志为基调的国产体育电影,《八角笼中》独特地以实际社会争议性事件为核心,利用底层叙事的手法讲述社会边缘人凭借参与体育与不公进行抗争的故事,为我国体育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文章通过分析《八角笼中》这部电影的取材、叙事技巧、人物形象塑造方法等方面,从中提取出对我国体育电影发展的启示与经验。
[ 关键词] 体育电影;《八角笼中》;叙事学;搏击;创新;启示
一、切中社会关注热点的取材
《八角笼中》堪称一部典范的体育励志电影。所谓“运动题材影片,就是以各类体育运动作为故事主线,以运动员或指导者作为故事核心,围绕训练和竞赛的情节展开叙述,旨在展现运动项目独有的精神实质和深层价值”[1],体育励志电影先天具有广大的受众基础。《八角笼中》在这一基础上还进一步采取了“底层叙事”的叙事手法,它选取了现实真实发生的舆论性事件作为故事的原型样本。“底层叙事”是指文学作品将关注点放在社会基层的边缘人物身上,运用多样化的手法来呈现他们的日常生活、所处的周遭境遇以及内心世界等,以此映射出社会的整体面貌,同时彰显作者关注民生、富有同情心的人文关怀[2]。
2017 年7 月20 日,梨视频发布了一条标题为《MMA 俱乐部的格斗孤儿:不打拳只能回老家吃洋芋》的短视频,并很快登上了热搜。随之,事件的主人公恩波收养了一批大凉山的留守儿童,并对他们进行综合格斗训练之事也浮出水面。当地有关部门以办学手续不完善、俱乐部管理存在问题等理由要求恩波格斗俱乐部进行整改,并遣返和安置了很多孤儿。六年后,王宝强根据这一事件拍摄了《八角笼中》。影片讲述了曾经服刑的向腾辉在刑满释放后收留了一些无家可归的孤儿,并传授他们综合格斗的技艺。在一场商业性的表演中,孩子们在铁笼内的格斗被偷拍并上传至网络,导致向腾辉遭受公众的指责。为了孩子们的未来,他选择了自我牺牲,然而这样的牺牲并没有带来预期的美好结局。
影片的上半段与常规的体育题材励志片有着诸多共通之处。在某个偶然的情况下,向腾辉遇到了八个拦路行劫的孤儿,尽管他自己也面临着不少困境,但他还是决定收留他们,并传授他们搏击的技艺,让他们能够在世间立足。经过漫长的岁月,他的付出似乎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回应,一切迹象都指向了一个圆满的收场。到这里,电影对于现实原型的表现就结束了,而在电影的后半段,导演对故事的思想深度进行了更进一步的开拓。孩子们格斗的视频在网络上曝光后,向腾辉成为众矢之的,公众纷纷指责他通过未成年获利,引发俱乐部解体。影片深入剖析了留守儿童犯罪、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网络舆论监管缺失、体育赛事禁药滥用等社会议题,使得《八角笼中》不再仅仅是讲述一个失意中年男子带领八名孩童逆境奋斗的励志传奇,而是更着重描绘了这些社会现象,从而提升了影片主题的深度,并充分发挥了电影作为公共传播媒介的广泛宣传效应。
二、扎实的叙事手法
“叙事学的特征包含内在性与开放性、抽象性以及科学性。叙事学的核心特质在于对叙事体系内部构造和运作方式的深入剖析,它坚决摒弃对外部因素的依赖,如与叙事文本之外的文化背景、创作者身份等关联的探讨。换言之,叙事学的逻辑要求仅限于故事内部构建的合理性。”[3] 也就是说,叙事的合理性只需符合故事内部构建的逻辑框架。
叙事的内在属性要求故事内容必须保持内在的一致性,这就意味着在故事中出现的任何冲突都必须得到合理的解决,而解决方式必须与角色的性格和行为模式相吻合。这样,观众在欣赏过程中才不会感到逻辑上的不协调。在电影的开篇,我们了解到主角向腾辉家境贫寒,曾因故入狱,并且他曾经是拳击手,后来因某些原因放弃了这项运动。至于那些孤儿,他们一出现就给人以衣衫褴褛、行为不羁的印象。紧接着,故事着重刻画了马虎和苏木的形象。马虎性格暴躁、冲动易怒,而苏木则显得温文尔雅、勤奋好学。在故事的初始阶段,角色塑造已经确立,但随着剧情的深入,这些角色并未因戏剧化的强化而变动,反而在情节的演进中逐渐丰富了各自的性格特征。由于向腾辉亲自抚养了这些孩子,当孩子们遭受不公时,他会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至于马虎和苏木,俱乐部解散后,他们凭借才能被转手至敌对俱乐部,遭遇不公正对待,后被逐出。因为生计,马虎再次犯罪,入狱。每个角色的决策和行动都严格遵循其性格设定,背后有着充分的动机支撑。
三、陌生另类的人物形象
“叙事的要素包括叙事主体、叙事客体”[4],即角色与情节,情节的展开源于角色的互动。上文提到,叙事必须保持内在逻辑的一致性,而执行行动和做出选择的正是角色。若将精彩的电影视为视觉盛宴的根基,那么塑造丰满的角色便是这部佳作的灵魂所在。“在戏剧演绎的舞台上,演员需精准地把握角色的思维、情感及行为,使角色形象更加立体、生动,从而在深入挖掘角色细节的过程中,赋予角色塑造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5] 每一个细节都应尽可能地与故事的背景和角色形象相契合。“坚持角色形象的外在表现,发掘‘内在美’,保持‘内外平衡’的理念,有利于电影角色形象的塑造。”[6]
《八角笼中》在人物刻画方面无疑是出色的。该片精心塑造了三位关键角色:向腾辉、马虎和苏木。马虎与苏木作为“孤儿”群体的典型代表,有必要将他们归类于这一群体进行综合评述。
电影伊始,借助向腾辉的独白,我们对其背景有所了解。在遇到突如其来的孩子时,他迅速收回了手,展现出他内心的善良。这样的开场让受众对这一角色产生了特定的期待,对于他在后续剧情中可能做出的行为有了预期。如果角色后续的行为未能符合这一预期,则会显得突兀;若剧情中突然引入新的设定,则可能导致逻辑上的不连贯。
《八角笼中》后续对向腾辉的刻画,严格遵循了开篇塑造的人物形象,对其进行了丰富与深化。起初,向腾辉捕捉这些孩子意图谋取资金,然而在目睹他们家境的极度贫困后,他联想到自身经历,决定收养他们并传授格斗技艺。在整个故事里,对向腾辉与孤儿们本生“父亲”形象的描绘几乎空白,这或许暗示了在他们的成长中“父亲”角色的缺席。为了填补自己成长的缺憾,向腾辉渴望在孩子们的关键时刻能成为一个父亲般的存在。正如他所期望的,在与孩子们共同生活的日子里,他逐步完成了转变,化身为孩子们心中的“父亲”,他们最终称向腾辉为“干爹”。深厚的父子情谊,为后续向腾辉为孩子们面对不公而抗争埋下了伏笔,也使得故事的推进过程自然。这展现了向腾辉性格中的闪光部分。
然而,塑造立体人物并非仅靠正面,“人无完人”。在故事的开端,向腾辉所表现的行为和言语上透露出的粗俗和市井气息,描绘了一个教育水平有限的底层角色形象。在以后遇到一系列事件时,他总是处处被动,缺乏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正规手段就显得合情合理。向腾辉这一人物的塑造无疑是成功的,这是一个中国体育电影中从未见过的出身低微,但又不乏正义感、使命感和良知的另类体育教练的形象。他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民间体育人不为人知的艰难人生。
在影片中,对于收养的孩子的刻画,展现了他们作为未成年人所特有的纯真。当首次踏进那个俱乐部时,孩子们对整洁的床铺、风扇,甚至连肥皂都表现出了热情和兴趣。他们参与格斗训练的初衷并不明确,起初只是跟随向腾辉能够解决温饱问题,直到故事尾声,苏木逐渐领悟到,格斗不仅是一条生路,更是生存的技能。
在这群人中,影片着重刻画了马虎与苏木。马虎对向腾辉的态度是长期强烈的不满和质疑,充满了敌意;而苏木被分配到背诵任务时,却展现出了顺从和听话的一面。电影清晰地揭示了这两个孩子性格上的显著区别,马虎性格暴躁且易怒,而苏木则显得沉稳且机智。随后的情节里,每当面临争执,马虎总是第一个挥舞拳头,苏木紧随其后。影片中向腾辉两次强调马虎那凶光毕露的眼神,这种极端易怒的性情使得他在绝境中选择了以抢劫为生,结果锒铛入狱。鉴于向腾辉与这些孩子有着相似的背景,他们的成长轨迹仿佛是他在年轻时若做出不同抉择可能遭遇的人生。马虎进了监狱,而苏木则凭借他人的助力,登上了国际舞台。这两个孩子命运的差异,进一步凸显了电影所揭示的核心议题——教育平等的价值。
四、现实主义题材与体育励志故事的杂糅
《八角笼中》是一部融合体育励志与现实主义元素的电影艺术作品。 影片以一群来自大山深处的孩子在向腾辉的带领下,通过格斗运动挑战命运、实现自我超越的励志故事为主线,展现了奋斗与坚持、勇气与坚强的体育精神。电影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问题,如贫困、教育资源不均、网络舆论的复杂性等,通过真实的情节和细腻的人物刻画,让观众在感动之余,也能对社会现实产生深刻的思考。影片的拍摄地选择凉山彝族自治州,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和地域特色,进一步凸显了现实主义风格。
在电影《八角笼中》中,当视频事件曝光后,向腾辉倾尽所有组建的俱乐部被迫关闭,在常年相处的过程中,对于那些大凉山的孤儿来说,这个简陋的格斗俱乐部已然成了自己的家。看着俱乐部里的孩子被一个个强制接走,原本热闹的俱乐部变得冷清,向腾辉躲在洗手间里对着镜子抹眼泪。这一幕在现实中也发生过,根据恩波的自述,他不敢发出声音,也发不出来,不能让孩子们听见。
对基层生活的叙述,本质上是对基层发声机会的争取,让基层人民能够自主发声,这已成为广泛的社会呼声。它首先确立了一个难以发声的群体形象,同时在价值观上也默认了每个人拥有表达的权利。《八角笼中》的向腾辉为了解决孩子们的学籍难题,不断求助,这一幕揭示了基层群体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困境中的挣扎。这种现实主义手法,展现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反思,以及对基层民众文化的同情和道德的关怀。
五、结语
《八角笼中》为我国体育电影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它的成功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首先,体育电影的表现领域应当适度拓展。以往的体育电影大多取材于体制内的运动员,主要表现他们如何克服困难,艰苦训练,最后获得成功,乃至为国争光的故事,是标准的体育励志电影。然而,随着全民健身运动上升为国家战略,体育已逐步全民化,并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体育电影的表现范围理所当然要扩大,凡是与体育相关的领域,凡是广大民众热切关注的体育问题,均可加以表现。《八角笼中》的意外火爆就是最好的例证。
其次,体育电影的思想内涵应当多元化[7]。体育电影这种类型的特质决定了它的基调是励志和奋斗,而且基于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国体育电影往往更加强调主旋律。今天的电影观众,尤其是年轻一代的观众文化素质普遍较高,其审美需求也日趋多样化。所以,在励志、奋斗、爱国等主题之外还可增加其他精神因素。
再次,体育电影的人物形象应该千姿百态。未来的“体育电影”应当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即凡以表现职业或非职业的体育运动为主要内容的影片均可称为体育电影[8]。这样,电影的主要人物既可以是职业的,也可以是非职业的,甚至可以是普通的爱好者。去除了身份的限制,人物性格的塑造也就有了无限的可能性,这必将大大推进体育电影的发展。
最后,体育电影的表现手法应当灵活多样。题材的多样化、主题的多元化和人物形象的丰富多彩必然对体育电影的表现手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黄璐.体育电影制作的一般规律[J].体育科研,2011,32(05):53-59.
[2] 张书端.新世纪中国体育电影的发展现状与问题[J].体育文化导刊,2016(08):194-197.
[3] 杜玉波.新时代推进教育公平取得非凡成就[N].光明日报,2022-08-25(005).
[4]蓝慧.歌剧《战争与和平》的文本叙事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22.
[5] 杰拉德·普林斯.叙事学:叙事的形式与功能[M].徐强,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6] 周智康,杨欢.戏剧表演与人物形象塑造研究[J].戏剧之家,2023(01):33-35.
[7] 薛敬亚.中国动画电影的叙事策略与角色形象塑造:评《中国动画电影创作现状与传播方式研究》[J].当代电影,2023(11):181-182.
[8] 李新.新世纪文学中的底层叙事[D].东北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