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肌痉挛是针灸科常见病种之一,随着社会生活压力剧增,本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虽无性命之虞,但严重困扰了患者社会交往与生活,对患者造成心理负担。在临床上,针刺治疗面肌痉挛效果显著,拥有绿色、安全、副作用少等特点,脐针疗法是通过针刺人体的脐部来调和阴阳,达到祛除病邪的一种新型针法,不仅具有一穴多针、一穴多效的优势,也减轻了患者治疗承受的痛苦。文章重点介绍脐针治疗面肌痉挛的思路。
【关键词】面肌痉挛;脐针;验案;脐内全息
【中图分类号】R249.2/.7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24)21-0069-03
DOI:10.3969/j.issn.1007-8517.2024.21.zgmzmjyyzz202421015
Clinical Examination of Yiyi Umbilical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Hemifacial Spasm
WU Yuyuan1XU Yangqing2*LAI Wenbin1CHEN Qiuming1
1.Ji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chang 330000, China;
2. Second Department of Acupunctur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chang 330000, China
Abstract:Hemifacial spasm is one of the common diseases in acupuncture, with the rapid increase of social life pressure, the incidence of this disease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even if it is not life-threatening, but it seriously troubles the patient's social communication and life, causing psychological burden to the patient. Clinically,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hemifacial spasm effect is remarkable, with green, safe, few side effects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umbilical acupuncture therapy is through acupuncture of the human umbilicus to harmonize yin and yang, to achieve the elimination of disease and evil A new type of acupuncture method, not only has the advantages of one point multiple needles, one point multiple effects, but also reduces the pain of the patient's treatment.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idea of umbilical needle treatment for hemifacial spasm.
Keywords:Hemifacial Spasm; Umbilical Needle; Case Examination; Intraumbilical Holography
面肌痉挛是指单侧或双侧的面部肌肉不自主间断性痉挛性抽搐的临床脑神经疾病[1]。目前,西医学治疗面肌痉挛的常用方法为A型肉毒素局部注射,但对剂量要求严格同时有不良反应,短期内可缓解痉挛,长期疗效不稳定,易反复发作[2]。微血管减压术危险系数较高,具有风险性,若损伤面神经,术后易出现永久性面瘫等后遗症[3],而口服药物治疗则以选用抗癫痫药、镇静药等为主,但疗效有限,药物对机体伤害较大,不良反应多,无法根除痉挛[4]。针灸疗法在治疗面肌痉挛疗效甚佳,具有操作方便、疗效稳定、后遗症少等优点[5]。脐针是一种新型针刺方法,以脐为中心,在脐壁上向四周放射性地针刺,从而达到调和阴阳,治疗疾病的效果[6]。笔者在临床当中使用脐针治疗面肌痉挛上取得显著疗效,现试述脐针治疗面肌痉挛的思路。
1面肌痉挛的病因病机
1.1西医对面肌痉挛的认识西医对于面肌痉挛的分类主要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面肌痉挛中血管因素是面肌痉挛中最主要的致病原因,颅内的微血管压迫神经是发病基础,面神经在cpa区的血管结构有轻度的持续压迫,从而会导致可逆性的生理表现[7]。继发性面肌痉挛的发生有多种因素,有压迫性和非压迫性两种因素,压迫性原因大部分是桥小脑角区肿瘤、血管畸形等,而非压迫性因素有脑梗死、多发性硬化、面瘫后遗症等[8]。同时,有研究[9]指出,面肌痉挛患者进行MVD手术时有看到了蛛网膜增厚和粘连,并且在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有增高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炎症与面肌痉挛是可能存在某种关系。
1.2中医对面肌痉挛的认识中医并未有与面肌痉挛相对应的中医病名,多为描述其症状特征“面风”“胞轮振跳”“眼睑瞤动”“痉证”等。《素问·至真要大论》言“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其中对于“掉”的理解为凡应动而动之太过,或不应动而见之动象者[10],而面肌痉挛正为不应动而见之动的情况。风邪善数变这一致病特点与面肌痉挛发作时间无规律,抽搐时发时止相符合,并且风邪易袭阳位,而颜面部正属人体的上部,故面肌痉挛多为风邪扰动[11]。由此可见,在中医的认知中,“风邪”是面肌痉挛最直接的致病因素。
2脐针的理论基础
脐针是齐永发明的一种新的脐疗方法,打破了“神阙穴”禁针的古训。脐——神阙穴也,首见于《内经》,在《素问·穴论》云“齐通脐,当脐之中,神阙穴也”,神阙穴是生命之根,先天之结蒂,后天之气舍,介于中下焦之间与脾胃相邻,又是肾间动气所处[12]。在经络上,神阙穴是任脉上的穴位,任脉的循行与人体的正中线一致,神阙穴则位于腹部中央,与督脉、冲脉、带脉可直接关联,与人体的五脏六腑可间接相通,由此可见神阙穴与人体的经脉和脏腑有着密切联系[13]。而在脐部实施针术,可达到平衡阴阳,去除疾病的效果。通过现代的解剖学研究,认识到在胚胎发育时期腹壁的最晚闭合处及薄弱区是脐,因此脐部的皮肤深层不存在皮下脂肪层,表皮角质层偏薄,有致密的结缔组织使脐中央呈瘢痕化[14]。同时神阙穴周血管与神经极其丰富,上下腹壁皆有动脉静脉分布,穴周有第10肋间神经的前内侧支及静脉网分布,奠定了脐具有强大的感受和传导功能的物质基础[15]。因此脐针疗法是通过针刺来激活患者的气血经络,调理脏腑功能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齐永认为生物的任何一个小的局部都包含了整体的缩影,而脐是人体中最大的全息元之一,因为它保留了人体大部分先天与后天的信息[14]。易经八卦中伏羲先天八卦主要意会了自然中的阴阳变化的规律机制,倾向于形而上之道;文王后天八卦主要阐述了自然界中生命的生长化收藏变化之象,倾向于形而下之道[16](如图1所示)。因此,将易经中的主体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浓缩为在人体的脐部,以八卦来分析疾病和治疗疾病。
3脐针在面肌痉挛中的运用
齐永的脐内八卦全息主要运用的是文王后天八卦。面肌痉挛的病因根本为“风”,其基本病机是风邪扰动。《周易说卦》言“巽为木,为风”。笔者发现,临床运用上可不拘泥于脐内后天八卦中的巽,亦可将先天八卦带入脐部,取先天八卦之巽位(位于脐内八卦中的坤位),同取先天八卦的“风”之所在位与后天八卦的“风”之所在位。除此之外,取脐内八卦中的艮位,以后天八卦为基础,山是“艮”的地理特征,有“止”的属性[17],运用到人体医学中,可有静止的引申含义,针对风邪可有使其静止的疗效,配合双“风”位,达到熄体内之风邪的效果。
4验案举例
肖某,女,63岁,初诊时间:2023年6月26日,因“双侧面部肌肉间断跳动3月余”就诊。患者自述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面部肌肉不自主间断跳动,未引起重视,并未及时就医,现求治疗遂来就诊。现症见:患者神志清楚,精神一般,面色淡黄,双侧面部肌肉不自主痉挛间断跳动,伴右侧嘴角抽动,舌右侧疼痛,不影响言语进食,入睡后抽动有所缓解,二便调,舌暗红苔薄黄,舌中有裂痕,脉细数,无发热咳嗽,无头晕头晕,无恶心呕吐。既往史:高血脂1年余,服用阿托伐他汀片,用量不详,血脂控制较好;否认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和冠心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史等。西医诊断:面肌痉挛。中医诊断:痉证(阴虚风动证)。治则:熄风止痉。脐针处方:巽位、坤位、艮位。取穴方法:按照齐永脐内八卦方位来确定[14],顺序依次为巽位、坤位、艮位。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腹部,在脐部皮肤经75%酒精全面消毒后,选用0.30 mm×25 mm华佗牌无菌不锈钢毫针,在巽位、坤位、艮位依序捻转进针,留针30 min,治疗后起针,用无菌干棉球轻轻按压针孔。连续治疗5天(一个疗程),每日1次,休息1天,共1疗程。
2023年7月2日复诊:经连续治疗5天后,患者双侧面部肌肉抽动明显改善,嘴角已无抽动,眼周仍轻微的抽动,按原有脐针处方继续治疗5天。
2023年7月7日复诊:经复诊治疗5天后,患者面肌已无明显抽动,精神可,无情绪焦虑,心情良好,面色柔润,食纳可。患者已愈,无需再治疗。
按:面肌痉挛因“风”而起,外风随肌表而入,风为阳邪,易袭阳位,侵袭面部经络,致使面部经络不通,气血不畅,发生肌肉痉挛;内风由内而生,气血亏虚,肝肾阴虚,筋脉失养,从而虚风内动,发生了面部抽动。患者女性,63岁,年老体衰,脏腑功能衰退,气血不足,肝肾亏虚,内风自生,肝主筋,面部筋脉失于濡养,从而面部肌肉发生痉挛。因此熄风止痉是治疗面肌痉挛的主要准则,取巽、坤、艮,熄风之意;巽为木,为风,而坤所对应的位置乃先天八卦的巽位,运用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的巽位,配合艮位,艮为止,代表着终止、停止的意义,从而脐针采用“风”“止”的八卦意义,达到治疗面肌痉挛的效果。
5小结
面肌痉挛是一种常见的颅神经疾病,虽不危及生命,但易反复发作,引起患者情绪焦虑,影响生活治疗。并且随着现代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压力剧增,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年龄逐渐趋于年轻化,应当引起重视。西医学治疗面肌痉挛的诸多方法,副作用大、并发症多。中医治疗面肌痉挛相对安全且疗效甚高。笔者则通过齐永的脐针疗法和周易为基础,引入伏羲先天八卦,采取全新的脐针治疗思路,治疗面肌痉挛取得良好的疗效。并且脐针相对于传统针灸在面部施术,具有一穴多效,一穴多针等特点,极大减轻了患者的在治疗上的疼痛,可供临床参考。
参考文献
[1]上海交通大学颅神经疾病诊治中心.面肌痉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14, 19(11): 528-532.
[2]满建春, 李继光, 张世银. A型肉毒毒素注射联合针刺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效果[J]. 内蒙古中医药, 2021, 40(10): 119-121.
[3]王亚, 王东, 苏少波, 等. 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手术后面瘫的探究[J].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18, 23(10): 433-436.
[4]刘如恩, 王建莉. 面肌痉挛的治疗(上)[J].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06, (17): 20.
[5]郑玲, 陈华德. 针刺治疗面肌痉挛临证体悟[J]. 浙江中医杂志, 2022, 57(10): 750-751.
[6]董志航, 齐永. 脐针疗法[J]. 中国针灸, 2002(8): 67-68.
[7]吕高泉, 陈楠. 磁共振成像评价原发性面肌痉挛神经血管关系的研究现状及临床应用[J]. 磁共振成像, 2022, 13(5): 140-143.
[8]钟业鸣, 赵鹏飞, 吕晗, 等. 基于影像学的面肌痉挛诊疗与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医刊, 2022, 57(6): 597-600.
[9]CHEN M,YANG M, ZHOU W, et al.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lammation and Hemifacial Spasm[J]. World Neurosurgery,2019(125):e214-e220.
[10]丁自娟.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临床应用[J]. 中国中医急症, 2015, 24(1): 182-183.
[11]李凯庆, 于天洋, 夏雪, 等. 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研究进展[J]. 河北中医, 2022, 44(7): 1219-1223.
[17mASL6uUKlPqXpRVcZ1uXLIRdRKrHLEQPvjfw5c1m8Q=2]周光平. 神阙穴临床应用探析[J]. 中医临床研究, 2017, 9(9): 103-105.
[13]王雅媛, 梁凤霞, 王华, 等.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神阙穴在古籍中的临床应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9, 25(8): 1129-1133.
[14]齐永. 脐针疗法、脐全息与脐诊法[J]. 中国针灸, 2004, (10): 70-75.
[15]高秀花, 李国武, 刘旭光. 神阙穴古今临床应用探析[J]. 湖南中医杂志, 2015, 31(2): 81-82.
[16]谭春雨. 先后天八卦时象内涵解析[C]//整理、传承、发展——中医医史文献研究的新思路——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次中医医史文献学术年会论文集.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医史文献分会, 2013: 383-387.
[17]马步真. 后天八卦的解析[J].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16, 17(3):121-124.
(收稿日期:2024-02-01编辑:杜玲玉珊)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2024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