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前社会向着国际化发展,而国际会议中心是各国交流的桥梁,也是展示东道国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在此背景下,本文结合广州白云国际会议案例,详细说明国际会议中心的发展趋势和景观设计要点。在此期间,介绍如何融入地域文化以及当前的先进理念,以此提升空间的艺术性、文化性与绿色环保理念的价值,促进不同国家文化的交流和相互之间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地域文化;场所精神;景观环境设计
1 前言
国际会议中心作为重要的公共空间,其设计需要满足功能需求,更要体现出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和场所精神的内涵。其中地域文化是指一个地区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文化特征;而场所精神则是指一个地方所特有的氛围和情感体验。将这两者融入会议中心的景观环境设计,能够提升空间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还可增强访客的体验感和归属感。
2国际会议中心的发展趋势和景观设计要点
国际会议中心景观起源时间较短,在深入调研了国内近几年最具代表的有杭州国际博览中心(G20峰会)、青岛国际会议中心(上合峰会)、北京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APEC北京峰会)、厦门国际会议中心(金砖峰会)等一流国际会议中心,总结出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国际会议中心景观不同于公园、景区等景观,它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功能性,也需要充分体现地域性、国际性,且国内供参考的案例也不多。中国是举足轻重的世界大国,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需要多个能够召开国际峰会的地方和舞台,后续中国会对能承办国际高峰会议和外事活动的会议中心景观设计需求会增加。
国际会议中心主要向着以下几个方面发展:(1)多功能化。国际会议中心向着集会议、展览、商务、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发展。(2)绿色环保。使用可再生能源、节能建筑材料、绿色植被覆盖等措施,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3)科技智能化。通过智能系统实现会议室的自动化管理、提供高速网络连接、使用虚拟现实技术等,提高会议效率和参与者的体验。(4)人性化设计。提供无障碍设施、舒适的休息区、多样化的餐饮选择等,以提升用户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总体设计以“云山叠景”为理念,在整体布局上将中国传统的礼仪型制与岭南园林的特色相融合,展示出岭南地区独有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对于建筑造型的设计,形态宛如一棵大榕树,以其蓬勃的生机和舒展的姿态,成为生活中的艺术品,象征着广州这座城市不断向上、向外拓展的活力。此外,科学利用周围的自然景观,特别是云山的壮丽景色,将其引入到会议中心的每个角落,使人们能感受到云山的气息,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
3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景观设计项目概况
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景观设计项目由何镜堂院士领衔主持设计,该项目位于广州传统中轴线和白云山西麓交汇处。地块南临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一期,北侧为规划用地,东接白云山及大金钟水库,西侧为云城东路。用地东西长度约385米,南北长度约510米,园林总设计面积约17万平方米,从设计到落成历经3年时间。
景观设计在塑造新岭南地域文化特征时,还通过“依山势、理水系、引绿脉、通视廊”的方法来梳理场地关系,营造出山环水抱的场域格局。其中依山势的设计使得场域与毗邻的白云山融为一体。在设计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力量,欣赏到白云山的美丽景色。理水系的设计使得景观水系与大金钟水库的水脉相互呼应,形成了云山珠水的格局,促使人们可以欣赏到水面上波光粼粼的景象,感受到水的流动和变化,听到水声潺潺的声音,给人宁静致远的感觉。引绿脉的设计将白云山的绿脉引入整个大会议园区[1]。
4基于地域文化与场所精神的国际会议中心景观环境设计构思
4.1地域文化的相关理念
地域文化代表一个地区的独特文化特征,涵盖了该地区的历史、传统、习俗、艺术和建筑风格等多个方面。在设计国际会议中心景观时,应将地域文化融入景观中。在此期间,可通过运用地域文化元素表达文化性。例如,可以选择当地的传统图案或符号,将其融入景观设计中。这些图案或符号可以出现在地面铺装、雕塑、壁画等方面,使人们在进入国际会议中心时,立刻感受到浓厚的地域文化氛围。此外,还可以通过设置一些展示当地历史和文化的展览区,让参观者更加了解和欣赏当地的文化。还可以利用现代艺术手法,将自然元素与建筑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4.2场所精神的体现
对于场所精神,可以运用自然元素营造。其中包括使用水体、植被和地形等元素。通过精心设计,创造出与周围自然环境相融合的景观环境,让人们感受到与大自然的亲近和连接。还可以通过设计与当地居民互动的空间增强场所精神的体验。这些空间可以是广场、花园或休闲区等形式。在这些空间中,人们可以进行各种活动,如散步、休息、交流等。
5基于地域文化与场所精神的国际会议中心景观环境设计要点
5.1景观理念
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景观以“国风粤韵”为设计理念(如图1),此过程通过了精细的规划和布局。首先,注重外部环境的打造。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周边的自然和文化因素,力求使国际会议中心与周围环境和谐共生。其次,内庭院的设计通过打造,营造出宁静、舒适的氛围,让人们在忙碌的工作之余,能够找到放松身心的空间。最后,观景平台的设置让人们能够俯瞰整个国际会议中心的美景,感受到城市的繁华与活力。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地域文化的特色和场所精神的体现,使其成为具有独特魅力的空间[2]。
5.2外部景观节点
5.2.1一境
在设计一境“国风迎宾”(南主入口广场)时,考虑到高规格会议及日常运营的各种需求。此区域需要接待主宾、贵宾,红毯阅兵,室外合影,升旗仪式等高规格礼宾活动,还要满足后勤、媒体和安保等多种流线的需求(如图2)。为此,要营造恢宏博雅、大气凛然的首层外环场域,在此期间精心设计细节,使整个空间充满庄重而优雅的氛围。其中,通过巧妙的布局和设计,使得整个迎宾区域显得宽敞明亮,给人宏大的感觉。无论是高耸的柱子还是宽阔的大厅,都展现出建筑的壮丽气势,给人们带来震撼和敬畏之情。同时,选择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装饰品,如中国结、山水画等,以展现中国的国风之美,向来宾传递文化的气息,使其感受到中国的独特魅力。为了满足不同流线的需求,设置专门的接待区、休息区和媒体区。
5.2.2二境
在二境中,设计团队以“粤韵致景”为核心理念,根据庭院功能及视线屏障等需求,设计三个不同主题的内庭院景观,精致典雅,会聚粤韵广境。以“国家—故乡—世界”的故事线,串联同一母题下三个风格鲜明、各具特色的内庭院空间,同时为首层各个会议区形成位置定位的辨识度。
例如:东入口庭院展示国家山河之美,其以广东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丹霞地貌为灵感,通过师法自然、移天缩地、以小见大的传统造景手法,体现红岩绿翠、山水相映的南粤特色,向世界展现中国山河之美。山体通过现代数控技术,模拟丹霞地貌特有的身陡、顶平、麓缓的形态特征,呈现一个色如渥丹、灿若明霞、一眼丹霞的场景,打造全国首个以丹霞地貌为主题的特色庭院。
5.2.3三境
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案例工程中,应充分考虑建筑内外的景观视线连通性。在二层平台上采用简洁的铺装方式,并利用微地形造景手法,打造出曲径通幽、移步换景的效果。尽管覆土条件极其有限,但通过精心挑选的小乔木和灌木,成功地营造出自然而宜人的氛围。当游客沿着曲径漫步时,会发现景观随着步伐的移动而变化,仿佛置身于充满惊喜的自然迷宫之中。这种设计不仅能够增加平台的趣味性,还可以使得整个空间更加生动、活泼。而在三、五层平台上,更是巧妙地利用地势的优势,通过精心布置的视线引导,使游客能够牵林挽翠,登高眺望远方的白云山和金钟水库。
5.3设计中的文化运用
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景观设计中巧妙运用文化元素。以南区公园为例,其将古代文人墨客所崇尚的“曲水流觞”雅义融入其中,将蜿蜒的水脉引入场地,仿佛是流动的水墨画卷。这些水脉与金钟水库的水系形成呼应,更是通过旱溪雨水花园的形式,将整个公园打造成会议区的后花园。在北广场中,同样注重文化的传承,对其进行堆山造林,延续白云山的山势,使得整个场地形成背山面水的风水格局。站在北广场,眺望着远处的山峦和近处的水面,仿佛能感受到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对于东庭院的设计,将岭南园林的精髓展现给VIP贵宾,使其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也能领略到传统园林的韵味。庭院中的汀步、平桥、假山径等景观游线,不仅丰富庭院的可游性,更让人们在漫步其中时,感受到岭南园林的独特魅力[3]。
5.4绿色环保场所精神
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的景观设计还体现了绿色环保的场所精神,该设计采用围院式布局,通过挑檐形成的自遮阳体形,有效地塑造了建筑周边的微气候。在阳光照射下,挑檐能够遮挡部分阳光,减少热量的直接辐射,从而降低室内温度,改善局部热环境。另外,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场地与原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一期云山公园完全保留了原有的军民共建林,新种乔木301株增加绿量,同时增加雨水花园等海绵城市设施,消化场地径流。以最生态的设计手法,打造了一片郁郁葱葱的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后花园。
6结论
国际会议中心的景观在具体设计期间,结合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设计理念,通过多专业的紧密协作和对传统岭南园林文化的创新性融合,成功实现新岭南会堂园林景观的一体化设计。此成果全面体现高品质和高水准的设计要求,对未来同类型建筑景观设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并为新岭南园林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有助于推动岭南园林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传承与创新。
参考文献
[1]黄晓倩,蔡峰,姚树杰,等.低碳理念在广阳岛国际会议中心景观园林植物设计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22,7(23):179-181.
[2]张修江,宗旭才,杨东军.归隐山涧、碧水相伴——辽宁省国际会议中心设计[J].建筑技艺,2022(S2):60-67.
[3]迟新德.辽宁东郊国际会议中心道路绿化与景观设计[J].辽宁林业科技,2021(02):56-5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