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上爬下地忙碌了一整天,小吴忽然觉得浑身好累,一点儿劲都没有了,躺在床上一动也不想动,甚至连挑起眼皮的力气都没有,好想睡一会儿,就这么安安静静地睡一会儿。可是,母亲实在是太烦人了,不停地在他耳边碎碎念。当然了,这也怨不得她,或许是人老了,都这样。
母亲说:“儿子,还记得吗?你小时候,咱们家里穷,过年也吃不上一顿猪肉。其实不只是咱家,别人家也一样。你馋得不行,整天吵着要肉吃。妈实在没法子,就用一点儿猪油炖了一锅土豆。到吃饭的时候,你张着小嘴要吃肉,妈就给你嘴里放一块土豆。等你吃完了,妈问你这肉好不好吃。你说好吃,再来一块……”
母亲说着,眼圈就红了,不停地抹眼睛。那时的日子,真是难啊!小吴不以为意,心想:都是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现在咱们家不是挺好嘛。尤其是从我出去打工以后,咱们家的收入更是增加了不少,再也不用为吃喝发愁了,还老提那些事干啥?这人啊,得往前看,往前看就有希望。不能老活在过去,要不人家咋说,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也许这就是两辈人的差异。
母亲继续说:“后来,你就上学了。你那时候可淘气了,不爱学习,经常旷课,班主任李老师常来咱们家。有一次,你又逃学了,还和小伙伴去偷张大爷家的桃子。结果,人家张大爷追上门来,说你这不是第一次了,桃子都快被你祸害光了。你爹气得不行,抄起笤帚要打你。你就拼命地往外跑,边跑还边骂张大爷小气,几个桃子至于吗?妈没办法,就在后面追,结果把妈累得气喘吁吁,总算撵上你了。可你说啥也不跟妈回家,说怕你爹打你。后来,妈告诉你别跑太远,等一会儿张大爷走了你就回家,妈保你没事,你爹那头我说了算……”
母亲说着又哭了,还转身出了屋。母亲爱哭,一辈子也改不了。在小吴的印象中,家里但凡有一点儿事,母亲的眼泪一抹起来就没完没了。小吴还因此笑话过她哩。现在小吴乐了,母亲总算是走了,这回我可要好好睡一觉了。唉,真是拿她老人家没办法。可是,意想不到的是,母亲一转身的工夫又回来了,眼角还挂着泪。
母亲重新坐下来时,手里多了一把木头小手枪,这把小手枪做工很粗糙,但磨得很光滑。她说:“还记得吗?这是你小时候最爱玩的玩具,也是你爸走之前给你做的最后一件玩具。那时候,你整天带着它和村里的孩子玩打鬼子的游戏。你每次都能当八路军,因为你有‘枪’,小伙伴们可羡慕你了,还推举你当老大。你们一玩起来呀,就疯得没边儿,忘了吃饭。每次妈都站在村口的老榆树下喊你——吴娃子,你在哪儿呢?吃饭了,回家吃饭了……”
“吴娃子,回家吃饭了……”这话听起来是那么亲切,让小吴的心里暖暖的,像有一道光,直入胸膛。仿佛真的回到三十多年前的小时候,母亲就站在傍晚的夕阳里,一只手罩在眼上“搭着凉棚”,亲切的喊声传遍了半个村庄。晚霞烧红了半边天,把云朵映衬得更加层次分明,也给老爷爷的胡子涂上了一层金色。可是现在这个时候确实有些不同,小吴只想好好睡一觉,母亲这样唠叨来唠叨去,让他很生气。我都这么累了,为什么就不让我休息呢?以前您老人家可不是这样的。小吴终于忍不住了,他用尽全力大声喊道:“妈,您能不能安静一会儿?我都快被您烦死了,我的头都快要炸了!”
小吴突然感觉眼前一片明亮。
“医生,医生,快,快,我儿子醒了。你快来呀!快!”母亲在一旁高兴地喊起来,有些语无伦次。
应声赶到的医生做了一番检查后对小吴说:“真是个奇迹呀,你从工地的脚手架上摔下来,已经昏迷三天三夜了,我们都觉得你恐怕是醒不过来了,可是你母亲不信,她说你咋可能丢下她呢!”
小吴看着母亲红肿的眼睛和她手里的那把小木枪,眼泪一下子掉了下来,说:“妈,我还想听您唠叨唠叨我小时候的事……”
(选自2024年第3期《天池小小说》,有校改)
赏析
小小说中,“小吴想要睡觉”与“母亲不停地唠叨”是主要矛盾冲突。作者在开篇就写小吴“觉得浑身好累……躺在床上一动也不想动,甚至连挑起眼皮的力气都没有”,可是母亲却不断地唠叨着小吴小时候的事。小吴一边追忆过去,一边反复出现“我可要好好睡一觉了”“只想好好睡一觉”的想法。就在小吴再也无法忍受时,情节陡生波澜,揭开母亲唠叨的原因。看似出人意料,实则与前文埋下的伏笔遥相呼应,情节形成闭环。小吴“累”与“想睡觉”,是因为他“从脚手架上摔下来,已经昏迷了三天三夜”,这是他躺在病床上尚未清醒时潜意识的想法。母亲锲而不舍地唠叨,是想唤醒小吴,将他从死亡的边缘救回来。小小说情节设置巧妙,表现出母爱的强大力量,塑造出母亲坚强、慈爱的形象。(敏敏)
中学生阅读·高中·读写2024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