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垓下街上最气派的房子,是徐从善家的。三层楼房,镶着金光闪闪的五个大字“从善大药店”。行人走在街上,一眼就能看到。人们都说,从善是卖药发起来的。
从善早年在生产队是赤脚医生,他的医术来源于《赤脚医生手册》。他背着药箱子挨家挨户地跑。包产到户后,他舍不得那个药箱子,依然给村民看病。虽然说他是赤脚医生,也只读了高小,在农村却常常是雪中送炭。从善对付常见的伤风感冒、头疼发热等小病很拿手,对儿科消化方面的小病亦颇有心得。当然,遇到疑难杂症,从善也会束手无策,就劝说病人到镇医院或县医院去治。
我父亲经常在我们面前夸从善聪明,赞他能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从善做赤脚医生是跟一位上海下放知青学的,知青乃医学院毕业,“有两把刷子”。从善想学医,就从生活上关心知青,知青甚为感动,赠了本《赤脚医生手册》给从善。两人在一起经常谈论医学,从善一边学理论一边实践,开始用草药给村人治病,什么夏枯草、蒲公英、小蓟都派上了用场。从善不再从事体力劳动,成为那个年代的“专技”,吃上了“好茶饭”。村人夸他“人很能”,羡慕他顿顿都吃麦面饼、喝鸡蛋汤。
从善脑瓜子活络,善于抓住时机。那些年,做卖药的生意,上面卡得不紧。从善找了个恰当的机会,弄到了一张卫生局的证明,办了营业执照,可以到街上出售药品。他就做了辆手推车,逢集的时候穿着白大褂到街上卖药。起初大家都瞧不起他,认为其本业是农民,不好好在家捯饬庄稼,卖药能挣几个钱呢?可是过了两年,徐家鸟枪换炮,居然丢掉了手推车,在街上盖上了门面房。三层楼房美轮美奂,光是楼房的装修就花了不少钱。等到街上的人也想去卖药时,卫生部门已经开始对药店从严管理了,办不了营业执照。在我们县的东部地区,只有从善一家可以卖药。他家的药,除了我们县,五河、灵璧等邻县的乡镇医生也来买。徐家的生意一下子火爆起来,人气也越来越旺。他家家庭条件好,提前好几年进入小康生活,几个儿子找对象不愁,很早就结婚成家。
从善生了三个儿子,名字分别叫数学、物理、化学。那时流行的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调调。从善希望儿子能通过读书出入头地,光耀门楣。我和他小儿子徐化学是初中同学,那时化学貌不惊人,成绩也处于中下游。化学比较邋遢,脖子上的灰一个冬天都不动。不过他常围着开司米织的围脖,挡住了部分灰,别人不容易发现。到了第二年春天,洋槐树热得一夜白头之时,化学才跑到沱河里洗澡,褪掉了身上的老灰,给人感觉清爽多了。徐化学学完了初三化学就辍学了,到县城读了卫校,毕业了帮他父亲卖药。可是他居然找到了最漂亮的女孩子,是我们的班花翠红。翠红考固镇师范差两分,索性不复读了,嫁给化学,也到店里卖药了。
1995年秋,我父亲生病住院,我到从善的药店买了几次“心痛定”。第一次去药店,徐物理当班,见到我很客气,说“你是化学的同学,药就拿去用吧”。我强调没有免费的午餐,更没有免费的药。物理不好硬坚持,接过我的钱。物理收的钱比医院少很多。第二次去拿药,碰巧徐数学在,数学从宿县师专毕业,在湖沟中学教高中数学。和数学简单聊了会儿,他鼓励我早点儿去蚌埠教院读个大专,没有大专学历在中学是吃不开的。后来,我在蚌埠教育学院读了大专,又在安徽师大获得自考本科学历,与他的鼓励有关。徐数学的理念是“学历越高活得越自由”。我来岭南读研的翌年,数学考上了教育硕士,去北京读书,在我们小镇也是小有轰动。
从善是个酷爱学习、爱思考、爱积累的人,用老家话说就是这个人“不眼”。“不眼”就是不笨,做事灵光,是个智者。我对从善印象最深的不是他的大房子,而是2001年我考上研究生时,在街上,他对我说:“你考的这个,20年不过时。”20年转瞬即逝,我考的这个不但不过时,还热起来了,足以说明从善眼光长远。当然这是题外话。邻居说从善每晚都坚持看央视的《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他说看《新闻联播》,坚持数年必有好处。我打那时起,也坚持看央视的新闻节目。每次,电视里响起“有形世界,无限风光”的广告词,我不由得会想起从善,想起他说的话。
我在从善家的药店还有次难忘的就诊经历。那时,我在镇中学教英语,也兼教初一植物课。一天早晨上英语课,我的眼睛突感不适,畏光、流泪且有异物感,睁不开了。我一路小跑跑到从善大药店,想买支氯霉素眼药水。幸好,从善在。他瞅了瞅我的眼睛,判断我这是病毒性结膜炎,拿了两支药水,滴入,过了一会儿症状有所改善。我好奇,问他:“你怎么判断出我的眼疾的?”他说:“书上都写着呢。”旋即,他从室内拿出一本厚厚的医书,熟练地翻到某一页,果不其然,书上写的就是我的症状,白纸黑字,我服了。
还有一次,我母亲头晕得天旋地转,我们怀疑她得了脑血栓,用板车拉到镇医院。医生看了看,说情况危急,赶快送县医院。板车拉出医院,遇到从善,他热心地让母亲比画了几个动作,看看母亲的眼睛、舌头,推断不是中风,大概率是耳石症,推荐吃敏使朗。从善不敢打包票,建议最好尽快去大医院诊疗。我们去了县医院,给母亲做了全面检查。还真给从善说中了,是耳石症,与脑血栓不沾边儿。我们感到欣慰的同时,也敬佩从善的医术。爱读书就是好,能专心读书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多了一种可能性。
从善一家做生意,老实本分,人情为上,同情弱者。若是在他店里买眼药水、肤轻松之类的小药,从善家的人就不收钱了。我有次闹肚子,就吃过从善家免费的“黄连素”,效果不错。“医者仁心”,虽然他不是职业医生,可他做的事与医沾边儿,“仁心”就要摆在首位。他家做生意坚持的是和气生财,换种通俗说法即“薄利多销”。从善和家人遇到发热的病人,随手包几粒退热药基本也是免费的。顾客满意了,下次还来买他家的药。在乡镇做生意,做的是街坊生意,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回头客多了,这样生意就好做多了。乡邻都没把从善当作生意人,而是把他当作“码里人”——家乡方言,值得信赖的人。
从善这几年参与“美好乡村”建设,出资建了不少健身设施,让乡里人享受到健康生活。他还组建了“花鼓灯”艺术团,农闲时演出,给生活添彩……从善是我们镇上的乡贤,也是街上响当当的名人。
(选自2024年7月5日《文汇报》,有校改)
阅读点击
文章写了从善的哪些事?为什么说他是智者?
中学生阅读·高中·读写2024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