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我而言,选择来中国留学就像投身于一场未知的冒险。在德国基尔大学完成了两年的汉语学习后,我的汉语教授向我推荐了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ZIBS)的中国学硕士(MCS)项目。起初,我不太确定自己是否适合;再加上需要远离家乡到一个从未去过的国度,心中不免会有些疑虑。与基尔大学负责留学事务的老师讨论了两个多月后,我终于鼓起勇气选择一试,提交了申请。得知申请成功后的那份喜悦充分印证了我对出国留学最真实的想法和感受:没什么可担心的,前方的未知值得期待!
此前我曾在语言课本上学到过中国的省份、气候、食物、社会生活等相关知识,但毕竟不是自己亲眼所见。因此,选择来中国留学的理由,一是提升我的汉语水平,二是亲自踏上这片土地,实地感受这个国家真实的样貌。或许在体会的过程中,我将爱上她。
还记得那是九月的一个周一,在历经了漫长的跨洋之旅后,我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抵达了杭州。初抵杭州,首先感受到的就是酷热的天气和热情友善的中国人。ZIBS的老师将我和一些意大利留学生接到距离杭州一个半小时车程的海宁国际校区,并协助我们处理了各种事务,包括购买手机SIM卡、安装微信和支付宝等常用App等。由于初来乍到还无法付款,一位热心的老师帮我支付了在中国的第一顿饭,我印象很深,吃的是五花肉配米饭和蔬菜。之后我的留学生活围绕着日常学习逐渐展开。
置身于全中文的环境之后,我意识到之前两年的汉语学习远远不够。好在通过学院开设的语言课程,我的听力水平得到了迅速提升,日常生活中“听不懂”这个词的使用频率逐渐减少。除了语言能力的提升,我也逐渐掌握了一些在中国生活的必备技能,例如乘坐地铁、使用手机App网购、点外卖等。当然,我也陆续结交了很多中国朋友,经常与他们互动交流。
来中国还不到一个月,我就迎来了一个假期——国庆黄金周。我选择去杭州旅行——这也是我之后众多杭州之行中的头一回。从海宁搭乘杭海城际铁路及杭州市区的地铁,很快就能抵达西湖。这次行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见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充分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温暖与活力。无论是日落时分的雷峰塔,还是夜晚西湖的水上情境表演,一切都是如此美妙。也正是在这次杭州之行中,我第一次品尝了地道的中国菜。在无数美味佳肴中,我特别喜欢麻辣烫、麻辣香锅、新疆烧烤和火锅。中国朋友们时常好奇我是否习惯中餐,现在我可以给出百分百的肯定答复。而且,学习使用筷子对我来说也不难,我来中国的第一顿饭就用上了筷子,而这也是远在德国的亲友们总会关心的问题。虽然我第一次点餐时,对点餐方式和用餐礼仪都不熟悉,但热情的店员和当地人给我提供了帮助。所以,在我看来,文化之间的差异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况且对美食的喜爱是可以跨越不同的国家和文化的。
不过我也确实遇到过所谓的“文化差异”。记得一次我和一位网友相约线下见面,因为他不会说英语,我觉得这是个锻炼中文的绝佳机会。在碰面的当天,我提前给对方发信息确认见面时间,但一直没有收到回复。我猜他可能临时变卦了,或是太忙了又不愿直接拒绝我。可以说,沮丧都不足以形容我当时的心情。然而,就在我们约定见面时间的几分钟后,对方回复了我的消息,并询问我的位置——我感觉很遗憾,我应该选择相信他,而且准时赴约的……我们时常觉得“Yes(是)”可能存在一些不确定的意味,也能理解成“Maybe(可能)”。但在中国,“Yes(是)”就意味着“确定”,即一言九鼎。
开放的心态让我尽情地享受着在中国的时光,我还参加了学院的春节庆祝活动。虽然远离家乡、未能与家人共度圣诞,但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家人”们聚在一起观赏烟花、庆祝春节、探索中国,给我带来了很多温暖,也为我在中国的前半年留下了美丽的回忆。
起初申请来中国留学时,我原计划在中国待十个月(甚至还不到一年的时间),但现在,在“浙”里的新机会给予了我更多可能,我预计继续留在中国至少一年。这一切并非偶然,我坚信中国是一个充满了机遇的国家。无论你身在何处,我都希望你能亲自来中国看看。
【作者来自德国,系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ZIBS)中国学硕士研究生;译者李嵩皎、陈槭丽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