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科技创新驱动的新经济正蓬勃兴起,这要求教育领域探索新育人模式以适应这一需求。面对挑战,高校亟须整合学界与业界资源,加速数智化财务人才的专业建设,以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型会计人才。
在此过程中,学界与行业企业的协同创新育人非常必要。应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其与财会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通过校企合作机制灵活调整课程,确保教育内容与区域人才需求精准对接。这将提升高职院校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效能,并开创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推动高职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培育现代化建设人才。
传统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面向岗位不聚焦,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脱节。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加速,以及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的普及,传统会计人才的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渐行渐远,具体表现如下:首先,专业设置与岗位需求不匹配,传统会计专业课程难以满足数字化商业企业的新要求。其次,课程体系落后,当前会计教育缺少大数据财务分析、财务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商业智能与数据可视化等相关课程。最后,知识点陈旧,实践操作部分更新缓慢,导致学生毕业时所学可能已过时。
传统会计人才虽储备丰富,但数智化会计专业人才却十分稀缺。据财政部数据,我国拥有初级会计资格者577万、中级217万、高级仅18万,显示出会计人才供给以初级为主、中高端人才明显不足。当前社会评价会计人才仍侧重会计实务能力,虽能紧跟财税会计改革和经济业务要求,反映最新财税政策变化,却忽视了数智化时代对会计信息处理能力的考量,导致现有会计人才的知识技能难以满足新业态要求。随着产业变革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对人才需求的层次也随之提升。因此,高校人才培养转型刻不容缓,需紧密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与财会专业教育深度融合,通过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灵活调整课程,实现人才培养的顺利转型。
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高,使得校企合作难以维系。学校与企业作为两种不同性质的机构,在合作中面临三大核心挑战:其一,合作模式常依赖“联合”“共建”等形式,缺少系统的组织章程和纪律规范,容易变得松散,管理难度大。其二,校企间缺乏有效的组织架构来协调管理层次的差异,导致执行力不足,合作效能受限。其三,目标不一致,缺乏共同驱动力。校企双方各自追求不同目标,难以形成合力,制约了合作效果的进一步提升与拓展。
数智化财务人才的培养现状
当前,国内一些高校已开设智能会计(财务)专业,课程体系虽在传统会计基础上融入了计算机科学、智能会计、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等课程,但仍存在技术与会计融合不足、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的问题,导致专业发展滞后于行业需求。
此外,部分高校因教育观念保守或资源有限,难以有效推动改革。人工智能在推动经济变革的同时,也对会计领域产生影响,财务人才在具备会计业务能力的基础上,更需强化数据分析、智能技术在业财融合中的应用能力。因此,高校亟须整合学界与产业资源,加快数智化财务人才专业建设,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型会计人才。
数智化财务人才校企协同创新的培养路径
精准对接企业,联合共建专业。校企合作的关键在于共建专业体系,紧密贴合产业发展需求。学校应以服务产业为导向,将产业链与岗位群紧密对接,以此引领专业建设。通过专业与产业链中各岗位群的精确匹配,确保人才培养与岗位能力标准高度契合,满足产业集群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在合作过程中,校企双方基于行业需求、人才分级模型和专业标准,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构建双主体协同育人的专业建设方案。
聚焦核心岗位,优化课程体系。人工智能在推动经济变革的同时,也对会计领域产生影响。职业能力分析显示,中大型企业对新兴岗位如财务共享、众包财务服务,业务财务、管理会计、战略财务等需求激增。针对数智化会计专业人才面向的岗位和职业发展路径,学校应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与财会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联合企业,聚焦人才培养需求。从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出发,针对现代企业新兴的共享(众包)财务服务、业务财务、管理会计、战略财务等岗位,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并制定专业教学标准。再以教学标准为引领,融入企业核心岗位的专业能力,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培养能够将会计学理论与共享服务、智能财务等新模式新技术相结合的业务核算、会计监督、资金结算、财务分析等数智化会计专业人才。
师资共建共享,优化师资队伍。打造一支融合学校教师与企业导师的互补性专兼职教学团队,这是校企专业共建的基础,也是共育数智化会计专业人才的核心。基于数智化会计专业人才的岗位需求和职业发展路径,从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入手,构建以共同利益为纽带的校企师资共建共享模式。通过精准对接企业,由企业提供师资研修、顶岗实践、企业导师服务及师资培训基地等资源,使企业导师能够帮助学校专业与课程建设,促成学生成长,同时,教师也能为企业的技术革新贡献力量。
构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数智人才培养机制,核心在于产教融合,实现教育与产业的无缝对接、资源共享及优势互补,以培养适应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针对数智化财会领域的新趋势,特别是新兴的共享(众包)财务服务组织,可进行精准的人才定位与培养方案设计,重点培养以下几方面能力:一是业务核算能力,能在共享服务框架下高效处理海量财务数据;二是会计监督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化内部控制,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合规;三是资金结算技能,熟悉并有效运用电子支付、区块链等技术优化资金管理;四是财务分析洞察力,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深入的数据挖掘与分析,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支持。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可与行业领军企业深度合作,共建实训基地、联合课程及双导师制,确保教学内容前沿,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复合型高端技能人才。同时,加强创新思维与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以应对全球化财务管理的多元挑战,为财经领域的持续进步贡献力量。
搭建校企专业共建合作平台。校企共建云财务智慧学习中心,利用大数据云管理平台,创新学习场景和方法,优化建构主义教学环境,建设一体化教室和校内仿真实习基地。具体措施包括共建校企协同教学交流中心、业财融合实践中心,以提升教学实践质量;同时,共建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和职业素质培训中心,以提高学生就业率和职业素养。
高校应整合学界与业界资源,与企业合作培养数智化财会人才。从“专业、课程、师资、机制、平台”五个维度创新传统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以产业发展为导向,对接产业链和岗位群,引领和促进专业建设。通过搭建合作平台、构建数智人才新机制、实现师资共建共享,聚焦核心岗位、优化课程体系,提升高职学校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推动高职学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