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如何实现企业的低成本运营?这是一个破局挑战性的问题,在此,我分享自己总结的五个有效方法:
第一个方法是建立全员成本意识,领导层要以身作则。
成本意识应自企业创立之初便深植于心。回望互联网泡沫时期,资金获取相对容易,许多创业公司轻松融资,部分创业者因此走上了“豪华”创业之路。这些未经历资金紧缩的创业者,往往盲目乐观,大肆挥霍——租用高档办公室、举办奢华会议、盲目投入市场费用。然而,一旦遭遇经济逆境或市场突变,这些企业便极其容易陷入困境,甚至倒闭。因此,创业者必须时刻保持成本意识,因为由奢入俭难,事前预防远胜于事后补救。
成本意识的培养,需要从企业最高层——老板开始,方能真正渗透至每一位员工。若老板不能以身作则,未能持续强调,并构建起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那么整个公司的成本管理必将陷入混乱,这样的企业也难以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以李嘉诚为例,他一块普通手表一戴就是二十多年,这种节俭的生活态度,无疑也反映在他对企业成本控制的严格要求上,相信其公司的成本管理同样出色。
面对资金压力,管理者们通常会考虑增收与节流双管齐下。诚然,增收虽重要,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短期内实现显著增长并非易事。相比之下,节流则更为可控,通过加强内部管理、优化成本控制,企业往往能迅速见到成效。
要向全体员工传达这样的理念:省钱就是赚钱,每节约一块钱,其效益相当于赚取三块钱。这是因为,企业在赚取收入后,还需要承担销售成本、生产成本、税费等多项支出,最终能留下的净利润往往只有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
第二个办法是在成本管理上严格把控。
控制成本的关键在于:该花的钱一定要花,不该花的钱一分钱都不能多花。省钱并非意味着不花钱,而是要避免不必要的开支,因为不合理的节省可能导致更大的浪费。所以,对于必要的支出,必须毫不犹豫地投入。
比如,可以选择租金较低的办公室,但这并不意味着要牺牲办公室环境,导致办公室拥挤不堪、混乱无序。一个不舒适的办公环境可能会严重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从而造成更大的资源浪费。
在控制成本方面,必须从细微之处着手,做到精打细算。有些创业者出于对共同创业员工的体谅,在电话费、出租车费以及餐饮等方面的报销上过于宽松,甚至几乎不加限制。虽然这些费用初期看似不多,可一旦形成习惯,就很难再加以控制。随着团队规模的扩大,再加上个别员工的不自觉行为,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开支很快就会累积成惊人的数字。实际上,回报员工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提供更丰厚的薪酬或股权激励等,而不应在成本管理上有所松懈。
第三个方法是将费用划分成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两部分。
企业的费用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固定费用,即每月必须支付的费用,例如人员薪资、房租、水电费、办公设备等;另一类是变动费用,如差旅费、电话费、招待费及市场费用等。
固定费用令人畏惧,因为这些费用一旦产生,便需要每个月持续支付,难以中断。而且,一旦习以为常,便很少会考虑取消。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固定成本的控制,比如谨慎租用新办公室、避免随意增加员工等。那么,如何控制呢?在每年或每季度的预算会议上重点分析固定费用。
变动费用虽然单项看似不多,每月总数似乎也不大,但累积起来却不容小觑。例如,对于一个一两百人的公司来说,每月增加3万元电话费,表面上看似不多,但一年就是36万元。此外,像打车费、招待费等这类难以管理的费用,都应在每月财务分析会上作为重点讨论对象。
这种分类的好处在于,它使得企业的必要支出变得更加可控。一旦遭遇危机,企业可以首先停掉所有变动费用,然后逐一分析固定成本,制定削减计划,从而逐步控制整体成本。
第四个办法是严管应收款和库存这两个基本点。
小企业头等大事是关注现金存量,以确保能发几个月的工资;大企业账上的现金较为充裕,首要关注的是现金流状况。倘若当月盈利但现金流为负,务必仔细核查,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早解决。
差距通常体现在应收款项、库存以及固定资产采购上。固定资产采购需要谨慎对待,而管理现金流的核心在于管控好应收款和库存。公司必须严格管理应收款项,调整销售政策,倾向于现款交易,并可考虑成立专门小组负责催收应收款,以有效控制应收款项的增长。
此外,还需要重视库存管理,要求所有业务主管定期到库房现场办公,及时解决库存相关问题,加大库存处理的力度,提升库存周转效率。
第五个办法是省钱有方,需要群策群力。
智冠老总王俊博,年过半百,是中国台湾游戏业的泰斗。我曾向他请教关于成本控制的问题,他笑言其中奥妙其实很简单。以请客为例,既要让客人满意,又要控制成本,怎么办?“秘诀在于,于昂贵之地选廉价之食,于平价之处挑精品之味。”他这一席话,精准地道出了在控制成本的同时,如何把事情做得恰到好处的精髓。
最后,我给创业者们一个忠告:对于现金充沛的企业而言,在市场环境不佳时,应勇于行动。当他人恐惧而退缩时,正是你以较低成本进行扩张的良机,无论是市场费用还是员工雇佣成本,都会相对较低。此时,你可以用较低成本构建起较高的竞争壁垒。
而对于现金严重短缺的企业,则需要严格控制成本开支。应仔细审查每一项固定成本,斟酌其是否有节约的空间,如每月的办公室租金、员工薪资等;同时,变动成本应尽可能削减。此外,应专注于那些能在六个月内能产生收益的项目。毕竟,生存下去才是硬道理,这乃是创业路上的生存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