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内容 知识产权管理,是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制度设计、流程监控、运用实施、人员培训、创新整合等一系列管理行为的系统工程。知识产权管理不仅与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一起构成了中国知识产权制度及其运作的主要内容,而且还贯穿于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的各个环节之中。从国家宏观管理的角度来看,知识产权的制度立法、司法保护、行政许可、行政执法、政策制定等也都可纳入知识产权宏观管理的内容;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知识产权的产生、实施和维权都离不开对知识产权的有效管理。知识产权是全世界范围广泛关注的普遍问题,各国有各国的具体情况,对知识产权的理解也不尽相同。
基本原则 知识产权管理的基本原则包含以下几点:一是依法合规性。知识产权管理必须要依循相关法律、国际法规等,确保知识产权合法权益得到保护。二是创新性。创新是知识产权衍生的基础,企业必须要加大技术研发和知识产权创造力度,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优势。三是全面保护性。知识产权管理的对象涵盖各种类型的知识产权,如专利、商标、著作权等,对这些产权也要施行相对应相符合的保护举措。四是强化管理性。企业要创建健全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对知识产权的获得、应用、保护等要有规范化的制度指导和依据,以确保其高效、合规。五是科学应用性。知识产权管理的目标之一是要合理科学应用产权,使之发挥出最大价值,规避滥用等问题的发生。六是内外资源性。知识产权管理工作需内外部资源联动配合,比如代理、律师、媒体、政府资源等,需要整个生态链的共同协作。七是前瞻性。由于企业发展是动态性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则要具有前瞻性。比如,在开拓新市场或新领域时,专利、商标申请等工作要预先筹划,防止被他人抢先。八是与时俱进性。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知识产权的发展模式要准确把握新技术、新业态要求。比如,当前以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我国要聚焦新技术、新领域、新业态发展,加快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新型产业和领域的知识产权规划设计,积极探索知识产权保护的新方向。
化解知识产权管理问题的必要举措 当前,我国很多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较多停留在增加产权的存有数量上,任务属性比较重,较为缺失对于知识产权战略的规划,在申请专利时也过于盲目和随意,甚至会引发产权外泄、知识产权危机等。而强化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构建,能更好地帮助企业维护自身成果和权益,确保关联组织或个体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还能够加快企业的发展,借助于知识产权运营推动盈利水平的提高和规模的壮大。
促进企业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措施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创建和应用,能帮助企业确立更明晰的知识产权战略目标,在推进工作时也更具逻辑性,更加适应市场化需求。体系的搭建和应用有助于更好地规划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目标和具体举措,健全合同示范文本,科学践行专利申报等相关要求,执行核心专利梳理工作,并依照风险类别展开自查自纠,提高信息资源搜集利用效率,强化销售、生产等各环节知识产权的管理与运用,推动企业现代化建设走得更平稳、更长远。
适应知识产权规范管理的实际要求 知识产权管理能帮助企业更好地规范知识产权工作,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企业中的价值,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发展;反过来,企业也能更进一步增强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和维护管理,对知识产权的应用展开更具计划性的协调统筹工作。而这也是遵循知识产权规范管理需求的现实诉求。通过知识产权规范化管理,能够加强对企业经营风险的甄别、管控,为企业长远发展奠定稳固根基。如果知识产权管理欠缺科学性和规范化,必然会对企业带来较大的危害。
加强知识产权战略规划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战略规划要依循企业的行业特点和自身发展现状进行量身定制。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所出现的知识产权问题也是迥异的。比如,初创型企业,在各方面都处于起步阶段,知识产权战略应聚焦于知识产权的权利获取,其宗旨是确保知识产权质量、数量双增长。而成长型的企业在管理上更加纯熟,在知识产权获取、应用等方面也已有成效,通常已创建知识产权防护墙,知识产权商业价值也有了一定转化,此时的知识产权战略则是要强化行业定位,促使企业知识产权的商业、社会价值稳步提升。成熟型企业管理体系健全,知识产权管理也是其创新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内容,知识产权布局分析、标准化发展、风险防范等是其重中之重。因此,这类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须以突破和占据行业领先地位为主,通过知识产权的发展来带动整个行业的技术提升。
健全完善管理制度 要加大常态化管理力度,参考国家标准全面推进知识产权贯标工作。在知识产权贯标工作中,应清楚地界定知识产权相关部门、岗位的职责,依照管理目标,编纂并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文件等,以形成健全而科学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同时,通过策划、施行、检查、改进等一系列步骤,对目标进行分解,对制度进行不断创新和完善,并定期检查自身工作,对照目标、法规要求定期查找工作中的不足,并及时采取解决对策,从而为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落实提供保障和依据。
优化知识产权管理流程 知识产权管理需要多部门共同协作,因此,企业需要搭建体系化的知识产权组织架构,并明确各部门职责,共同推进企业知识产权制度的落地与执行。例如,企业应设立知识产权部门,派专人负责相关的制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制度、风险排查方案等IP管理工作;研发部门则与知识产权部门相互对接,落实知识产权方针,配合完成知识产权申请、风险处理等工作,共同推动知识产权的全周期建设与发展;人力资源部则主要负责组织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营销部主要负责搜集更多竞争对手在知识产权方面的信息;而宣传部、生产部等知识产权应用部门,主要是通过运用知识产权成果不断地为企业发展赋能,提升企业竞争优势。除此之外,有的企业还会单独设立知识产权俱乐部或者知识产权评审委员会,组织开展知识产权文化宣传、申请评审、保护维权等工作,使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朝着更加现代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完善知识产权组织体系 完善知识产权组织体系最关键的是围绕着知识产权全过程进行健全和管理,具体来说包括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四方面。每一流程均需安排设定相关的部门、人员,以确保知识产权体系的高效运作。除了内部组织外,企业应加强和外部组织的交流互动,以寻求外部资源的帮助,推进知识产权工作更为完善化。此外,还需加强和政府以及其他第三方关联机构的联系与沟通,在社会、市场体系中建立有效的组织保障网络。
加强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 知识产权信息是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资源,所以企业要通过技术赋能来强化对知识产权的信息化管理。以专利信息为案例,专利信息极具经济、技术等多个层面的价值。专利信息的充分利用能节约60%以上的研发经费和40%以上的科研时间,所以,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领域、特征创建知识产权信息平台,特别是专利信息数据库,充分运用已有的专利信息,确立自身的知识产权战略。借鉴参考已开发的技术创新,汲取精华,打造自身的知识产权,在提升自身创新水平的同时,大大降低费用开支,并防止被侵权。
加强专业化管理队伍建设 知识产权管理人员要强化自我学习意识,加强自我学习,树立更先进、更科学的知识产权管理理念,以企业的愿景、使命、价值观、商业模式为基础,从中凝练提取关键要素,指导知识产权的业务管理和体系建设,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发展,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知识产权管理风险防控机制建设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布局和体系建设需要在管理层面进行全盘考量筹划,基于项目来创设知识产权的全过程管理机制,并据此强化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把管理措施和技术开发举措结合起来。知识产权人员要深入产品立项、开发、销售等多个环节中,为研发人员提供检索、咨询、专利信息数据等服务,帮助研发人员更好地比对和解决信息不对称、保护不及时等问题,同时对竞争对手专利产品布局等紧密追踪,以系统化开展知识产权布局,促使研发创新更及时、更有效,从而更好地规避风险。此外,也可以通过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来建立侵权预警、评估、维权等体系,防止出现被侵权事故。
IPO 进程中知识产权高发问题的应对建议 企业的上市申报阶段是各种知识产权风险的高发期,特别是对于科技型企业而言,知识产权作为企业的核心资产,在企业IPO上市过程中常因各类知识产权问题而延迟企业上市进程,甚至部分企业因知识产权问题而终止上市,对企业的商业布局、上市规划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企业应至少提前两至三年开展一系列规划布局,尽早完成资产积累和规范化管理等工作。在IP战略布局上要确保企业具有与应用在主营产品上的核心技术相对应的发明专利,以满足科创属性的要求;同时要确保相关核心技术以及核心人员的稳定性,以保障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此外,需提前关注并规避权属纠纷、侵权纠纷、专利无效纠纷、商业秘密纠纷等问题,并针对性地建立相关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及应对措施。
作者单位:深圳曦华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