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内部审计监管难点防范国有企业违规融资性贸易

2024-12-01 00:00林雯
中国商界 2024年11期

内部审计作为国有企业监督管理的“第三道防线”,在防范风险、保障资金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融资性贸易风险的演变,审计的重心和范围也会相应调整,以更好地应对实践需求。

违规融资性贸易产生的内因及风险

基于企业融资需求产生的托盘贸易托盘贸易通过真实的货物流转和现金流等手段进行包装,实质是利用账期为资金短缺方提供融资的贸易形式。国企凭借良好的银行信用和融资优势,能通过资金利率差获利。民营企业经常面临融资难、抵御风险能力低等问题,通过将国企纳入贸易业务链条,以托盘贸易实现变相融资,可使其降低融资成本、提高效益。但若国企在托盘贸易中不控制货权,加之监管不力,则可能面临合同违约、货物纠纷等风险,成为潜在损失承担者。

基于经营业绩需求产生的虚假贸易 虚假贸易是一种虚构的贸易行为,通过多层嵌套合同形成闭环,即使中间方不存在,也不会对上下游的交易行为以及价格产生影响。虚假贸易与托盘贸易类似,但其核心在于将委托法律关系替代正常买卖关系。一些国企在业绩考核的压力下,有可能利用贸易资金货物高流转的特点进行虚假贸易,完成业绩,美化数据。根据链条中的不同地位,分为虚假销售模式和虚假采购模式,均涉及价格操控和利润虚增,一旦发生问题,将面临资金、法律和税务风险,威胁国企的长期发展及声誉。

基于诈骗目的套取国有资金 部分企业利用国企对业绩的追求和良好信誉,采用预付货款模式进行合作。在这一链条中,国企根据收到的预付款向上游供应商预付货款。然而,随着业务的扩大,国企向供应商支付货款累计额增加,若供应商违约,预付款将难以追回,同时下游客户应收账款退回,导致国企资金损失风险,反之亦然。在这一过程中,国企扮演着融资“二传手”的角色,这给了不法之徒以可乘之机,从而引发合同逾期、诈骗等风险,损害国有资产。

内部审计在识别上的难点

业务模式复杂多变 由于融资性贸易模式复杂,审计人员需全面理解业务链条,确保资金、票据、货物一致,并从整体上分析公司与供应商、客户、仓储单位和物流单位之间的关系。但由于审计手段受限,难以穿透识别隐匿的实际控制人,这是单纯提升专业素养难以弥补的难点。

合同条款设置复杂 由于融资性贸易合同条款复杂,涉及定价机制、货权控制与风险转移等条款,审计需深入分析,针对看似正常的结算机制,判断是否存在直接提供资金或通过支付预付款、开立信用证、保理办理、货权质押等方式变相提供资金的嫌疑。

风险综合把控难 审计人员可能无法很好地对各项指标进行综合性的把控和处理。同时,没有及时关注国家相关政策、信息的不断变化也会影响对融资性贸易业务的分析与判断。

交易数据稽核量大 审计人员需比对交易记录与实际活动以识别虚假贸易风险。目前,大多数国企内部审计仍处于数字化探索阶段,对数据统计处理仍基于人工录入,易出错且数据整合滞后,将对审计准确性及效率产生影响。

物流信息的查验 虚假贸易业务往往缺乏真实的货物流转,审计人员需要借助物流信息平台或第三方机构获取货物的实际运输、仓储等信息,并与企业提供的记录进行对比。

内部审计如何应对

制订计划 高效配置审计资源 首先,明确审计目标,根据风险评估和人员能力,将审计经验更多、专业素养更高的人员分配到更高风险领域、解决重点问题。其次,收集贸易业务信息,制订详细的审计计划,设定优先级。再者,建立沟通机制,加强团队沟通协作,并对分工和实施方案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调整和优化,以确保审计目标的顺利实现。

收集制度政策进行审前解读 在审计项目实施前,需要提前收集相关的制度政策和法律法规,包括但不限于:融资性贸易认定、主要特征表现、贸易限制措施、“三个区分开来”重要要求等。在现场审计前对收集到的制度政策组织审计组深入解读交流会,分析其对贸易实质判别的影响,并评估可能带来的风险。

重点环节难点逐个击破 一是审查内部控制环境。检查企业在进行贸易业务过程中是否存在内控缺陷,如不相容职务分离、授权审批原则及业务环节分离情况。二是审查链条方关联关系。关注法人代表、股权结构及实际控制人等信息,特别注意办公和注册地址的关联性。如有条件,还可取得链条各方法人代表或实际控制人的身份证复印件。三是审查重要业务单据。核实购销合同关键信息,如同一批商品相关合同的签订日期、提货地点等。同时,检查商品的验收和发出手续是否完整、出入库单和发票日期是否存在疑点。四是实物控制情况审查。核实存货增减变动情况,进行现场监盘,特别关注第三方仓库的货权控制。此外,检查仓储、运输、搬卸等必要费用,确认货物的真实性。五是审查商品定价利润。关注购销价格确认方式,结合历史售价和行业平均盈利水平进行判断,特别关注单笔业务的亏损情况,深挖亏损背后的原因。六是利用大数据匹配购销合同。交叉检索比对采购与销售台账,识别可疑点。七是审查赊销信用。关注赊销额度认定、担保形式和合同条款,评估潜在风险。

从企业监管角度防范

增强风险防控意识 首先,必须坚守合规底线,增强风险防控意识,确保企业经营管理者积极履行职责。其次,应树立科学业绩观,结合长远发展与风险防控,引导经营管理人员合规经营,培育核心竞争力。

完善企业管控措施 首先,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严格客户资信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客户准入标准,确保业务前资格审查。其次,强化业务流程管理,执行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定统一业务手册和信息化平台。再者,培育专业化人才团队,提升业务、法务、风控、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深化监管责任落实 首先,加强法律风险防控,完善合同审核和担保手续,确保资产安全。其次,借助内外部审计和监管机构,共同打击融资性贸易及虚假贸易。再者,利用信息手段提高合规管理数智化水平,强化重点管控。

总之,违规融资性贸易会给国企带来巨大的资金、税务、合规、监管以及声誉风险,将严重损害国企的市场竞争活力。国企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认识和辨识风险,全面提升对这类贸易的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严禁开展违规融资性贸易业务,防范其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内部审计也应筑牢企业监管的第三道防线,有效识别违规融资性贸易风险,提高审计水平,助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漳州市九龙江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