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物流对农民增收的影响

2024-11-30 00:00:00朱佩芬魏容
当代农村财经 2024年11期

摘要:本文依据湖南省四大地区2002—2021年相关数据,采用熵权法评价湖南四大地区数字物流发展水平,运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和逐步回归分析法实证研究了湖南四大地区数字物流对农民增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湖南四大地区数字物流发展水平逐年提高;湖南四大地区数字物流对农民增收都有正向影响,但影响的指标不同:移动电话用户总数是长株潭城市群和大湘西地区数字物流对农民增收影响最大的指标;物流业增加值是湘南地区数字物流对农民增收影响最大的指标;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是洞庭湖区数字物流对农民增收影响最大的指标。因此,根据结论,提出了四大地区数字物流发展的侧重点,通过培育差异化数字物流发展路径,推动农民增收,促进共同富裕。

关键词:数字物流 农民增收 湖南省四大地区

*基金项目: 2023年度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背景下湖南数字物流对农民增收的影响机制及路径研究(XSP2023JJC006)。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和实现农民增收是我国“十四五”规划、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等一系列高层会议、顶层会议的关键词,更是我国当前的重点工作和主要任务。《“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明确指出:当前,我国促进农民持续增收面临较大压力,支撑农民增收的传统动能逐渐减弱、新动能亟待培育。可见,缓解农民持续增收压力和助力农民增收目标实现的关键在于发展和培育支撑农民增收的新动能。湖南地处我国中部,是传统的农业大省。2023年湖南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20,921元,低于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91元的水平,农民增收问题面临巨大困境。湖南不仅总体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低,而且省内各地区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也较大。2022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长株潭城市群与最低的大湘西地区相差了18,484元。

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产业,随着数字经济的渗透,我国物流业已进入“第五方物流”的数字物流时代。相关研究表明:数字物流是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葛勇等,2022);数字物流发展水平越高,越有助于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从而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杨守德等,2023);京津冀地区数字物流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且两者的协调程度较高(李晓梅等,2023);县域数字物流会借助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进而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实现(唐立强等,2023)。从已有文献来看,数字物流对区域经济、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提高都具有积极作用。然而,数字物流能否成为支撑湖南农民增收的新动能是一个亟需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由于湖南省内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数字物流发展水平和农民收入水平参差不齐,故本文参照《湖南统计年鉴》将湖南分为四大地区,即长株潭城市群、湘南地区、大湘西地区和洞庭湖区,分别研究四大地区数字物流对农民增收的影响,探讨数字物流成为支撑农民增收新动能的可行性。

一、湖南省四大地区数字物流发展水平和农民增收状况

(一)湖南省四大地区数字物流发展水平

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数字物流是数字技术与传统物流产业的融合。评价数字物流发展水平,应综合对物流产业发展水平和物流数字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物流产业发展水平可以通过物流规模和物流绩效体现物流产业的发展基础和产出,而物流数字化发展水平则反映数字技术应用到物流业的广度和深度。

本文遵循指标选择的科学性、完整性和可获得性原则,在主要借鉴黄素真、李晓梅等和梁雯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物流规模、物流绩效、物流数字化水平三个维度,选取9个三级指标,构建数字物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相应三级指标用X1-9表示(见表1)。选取相关指标2002—2021年数据,数据来源于2003—2022年《湖南统计年鉴》、湖南省各市统计年鉴和《中国物流统计年鉴》。

2.基于熵权法的综合评价得分

本文借鉴李晓梅等熵权法计算方法,所有数据通过Excel软件进行计算。因篇幅问题,故计算过程省略。最终得到2002至2021年湖南省四大地区数字物流发展水平综合得分,见表2。

从表2来看,四个地区的综合得分都呈逐年增长。其中,长株潭城市群数字物流发展水平综合得分的增长幅度最大,由2002年的0.1677增长至2021年的0.6995,增长了0.5318;湘南地区数字物流发展水平综合得分的增长幅度最小,只增长了0.2946。大湘西地区数字物流发展水平综合得分的年均增长率最高,为15.09%,湘南地区数字物流发展水平综合得分的年均增长率最低,为10.06%。

(二)湖南省四大地区农民增收状况

本文选取湖南省四大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衡量湖南省四大地区农民增收状况,2002—2021年湖南省四大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数据来源于2003—2022年《湖南统计年鉴》。从具体数据来看,湖南省四大地区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呈逐年增长态势,农民保持增收。其中,长株潭城市群20年来农民增收最为明显,湘南地区和洞庭湖区的农民增收幅度基本一致,大湘西地区的农民增收幅度最小。

二、湖南省四大地区数字物流对农民增收的影响

为了研究湖南四大地区数字物流对农民增收的具体影响,本文将数字物流评价指标的9个三级指标作为解释变量,即表1的X1-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用Y表示,并分别构建湖南四大地区数字物流对农民增收的影响模型展开研究。

(一)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为了分别检验四大地区解释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通过计算方差膨胀因子来确定。从结果来看,长株潭城市群和大湘西地区VIF均值大于10,说明长株潭城市群和大湘西地区的各解释变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多重共线性,而湘南地区和洞庭湖区的VIF均值小于10,基本可以排除存在多重共线性的问题。因此,构建长株潭城市群和大湘西地区的数字物流对农民增收影响模型时,应考虑消除多重共线性问题。

(二)模型选择及构建

为了消除变量之间的异方差,本文对所有数据取对数处理。为了和原变量区分,在取对数的变量前都加上字母l。所有数据带入软件Stata17.0做全部的处理和分析。

(7)大湘西地区逐步回归模型

2.湘南地区和洞庭湖区个体固定效应模型结果

使用计量软件Stata17.0对湘南地区和洞庭湖区进行数字物流影响农民增收的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结果见表4。

(9)洞庭湖区个体固定效应模型

(四)实证结果分析

从长株潭城市群的回归结果来看,快递业务量、物流业增加值、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和互联网普及率的影响系数为正,且P值都小于0.05,说明影响显著。其中移动电话用户总数的影响系数最大为0.604,即移动电话用户总数每提高1%,能够带动长株潭城市群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0.604%。快递业务量、物流业增加值和互联网普及率每提高1%,可带动长株潭城市群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提高0.194%、0.199%和0.015%。

从大湘西地区的回归结果来看,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和互联网普及率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系数为正,且P值都小于0.05,说明影响显著。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和互联网普及率每提高1%,能带动大湘西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提高0.660%和0.022%。

从湘南地区的回归结果来看,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载货汽车拥有量、快递业务量、货物周转量、物流业增加值和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系数为正,但货物周转量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不显著。物流业增加值、载货汽车拥有量、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和快递业务量每提升1%,能带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0.648%、0.308%、0.303%、0.147%和0.064%。

从洞庭湖区的回归结果来看,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载货汽车拥有量、快递业务量、公路货运量和物流业增加值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系数为正,但只有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公路货运量的影响显著。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在1%的水平下显著为正,影响系数为0.320;公路货运量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在5%的水平下显著为正,影响系数为0.241。

从以上四大地区整体的回归结果来看,四大地区数字物流对农民增收都有正向影响。

三、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本文选取湖南省四大地区2002—2021年相关数据,首先通过建立数字物流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计算得出湖南省四大地区数字物流发展水平逐年提高。其次,运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和逐步回归分析法实证研究了湖南四大地区数字物流对农民增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湖南四大地区数字物流对农民增收都有正向影响,但影响的具体指标不同。快递业务量、物流业增加值、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和互联网普及率是长株潭城市群数字物流正向显著影响农民增收的指标;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和互联网普及率是大湘西地区数字物流正向显著影响农民增收的指标;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载货汽车拥有量、快递业务量、物流业增加值和移动电话用户总数是湘南地区数字物流正向显著影响农民增收的指标;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公路货运量是洞庭湖区数字物流正向显著影响农民增收的指标。

(二)建议

因为湖南四大地区数字物流对农民增收的影响指标不同,所以应分地区提出四大地区数字物流发展的侧重点,培育差异化数字物流发展路径,因地制宜创新数字物流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农民增收,促进共同富裕。

1.长株潭城市群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长株潭城市群农村移动网络设施建设的支持,实现长株潭城市群农村移动网络的全面覆盖,提高互联网普及率和移动电话用户总数,促进农民增收。其次,应集中优势将长株潭城市群打造成为我国重要的国家级物流枢纽,以增加地区的物流产出量,从而提高快递业务量和物流业增加值,促进农民增收。最后,应加大区域数字物流核心技术投入,推动数字物流技术创新产出,发挥数字化在物流中的要素高效配置作用,以提高物流效率,增加物流业增加值,促进农民增收。

2.大湘西地区

首先,政府应把城乡一体化数字建设作为重点,把数字发展作为关键,加大互联网在农村的覆盖率,加大农村地区数字化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合理设计城乡一体化数字网络,为数字物流发展提供良好基础,从而促进农民增收。其次,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领农民,借助数字物流的优势,加强与农产品需求方的联系,及时了解市场需求,科学制定农产品生产计划,为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创造条件。

3.湘南地区

首先,政府应充分利用相关政策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地方财政资金支持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时,应制定鼓励政策,补贴物流公司购置或租赁载货汽车,增加载货汽车拥有量,提高物流流通速度。其次,应利用地缘优势,加大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力度,让湘南地区成为联结内陆和大湾区大通道的重要物流节点地区,大幅度增加物流业务量,提高物流业增加值,从而促进农民增收。

4.洞庭湖区

首先,政府应加大财政对农村数字物流的支持力度,有效促进农村物流相关基础设施的覆盖,加快农村交通线路网络建设,尤其是公路网络,提升货运量。其次,政府牵头,鼓励物流企业向长株潭城市群相关数字物流企业学习并进行跨区域合作,促进数字物流资源的共享和互联互通,推动数字物流行业的良性竞争和资源优化配置。

(作者单位:湘南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李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