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戏曲的新作为

2024-11-28 00:00:00王培

【摘要】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戏曲艺术承载着家国历史、民族记忆与人民情感。新时代下,戏曲需要不断创新与转化,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实现文化的繁荣与发展。通过分析中国戏曲在新时代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探讨新时代中国戏曲的新作为,或为中国戏曲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中国戏曲;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 J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009(2024)06-0035-04

New Endeavors of Chinese Operas in New Era

WANG Pei

(Ministry of Culture and Tourism,Beijing 100020, China)

Abstract:As a treasure of Chinese culture, opera art carries the history of the nation, the memory of the ethnicity, and the emotions of the people. In the new era, opera needs continuous innov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to adapt to the new deman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achieve cultural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Chinese operas in the new era, as well as the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t faces. It explores the new endeavors of Chinese operas in the new era, providing valuable references for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operas.

Key words:Chinese opera; innovation; development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以高度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华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使其与现代社会相融合,激发出持久的生命力。党的二十大之后,我党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向了新的高度,擘画了新的蓝图。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戏曲需要不断创新与发展,以适应时代的需求,为文化繁荣作出更大贡献。戏曲工作者应坚定文化自信,积极响应时代号召,勇于开拓创新,努力探索戏曲在新时代的新作为。

一、弘扬文化自信:新时代中国戏曲的重要性

戏曲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社会功能。从审美角度来看,戏曲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通过演员的精湛表演,展现出优美的唱腔、精彩的动作和丰富的情感,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同时,戏曲的舞台布景、服装道具等也具有艺术美感,能够增强观众的审美体验。在社会功能方面,戏曲具有教育、娱乐和文化传承的作用。戏曲作品常常蕴含着深刻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能够引导观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欣赏戏曲,观众可以在娱乐中受到教育,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1]。更为重要的是,戏曲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历史记忆和民族精神,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戏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具有重要的传承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一是戏曲承载着历史记忆。它历经长期的发展演变,如京剧、越剧、黄梅戏等剧种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戏曲通过舞台表演的形式,生动地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和文化传承,是历史的见证者和记录者,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人民生活和思想情感,让人们能够触摸到历史的脉搏,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底蕴。二是戏曲体现了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和精神追求在戏曲中得到了深刻体现,如爱国主义、忠孝节义等。戏曲作品如《定军山》等讲述黄忠等英雄人物的故事,弘扬正义、勇敢和忠诚的精神,激励着人们追求高尚的品德和道德境界。同时,也传达了中华民族对和谐、团结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三是戏曲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无声不歌,无动不舞”,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和艺术特色。戏曲的唱腔优美动听,音乐旋律富有韵味;舞蹈动作优美流畅,具有高度的艺术性;舞台布景和服装道具精美细致,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创造力[2]。戏曲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观众,让人们在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的熏陶。

戏曲在当前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推动文化繁荣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一是可以丰富文化内涵。戏曲作品涵盖了丰富的题材和内容,包括历史故事如《穆桂英挂帅》、神话传说如《三打白骨精》、民间传说如《铡美案》等,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能够满足不同观众的文化需求,为人们提供多样化的审美体验。通过欣赏戏曲,可以了解到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促进文化的多元发展。二是可以促进文化传承。戏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戏曲的传承和发展,可以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传递给下一代。戏曲如《失空斩》等中的唱词、表演形式、服装道具等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年轻一代通过学习和欣赏戏曲,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使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得以延续和发展。三是可以提升文化软实力。戏曲如《贵妃醉酒》等作为中国文化的独特符号,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艺术魅力。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戏曲能够展示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吸引更多的国际友人了解和喜爱中国文化。通过戏曲的传播,可以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增强国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发挥重要作用。

二、新问题:中国戏曲的发展现状与挑战

当前,戏曲传承人才短缺问题较为突出。老一辈艺术家逐渐退出舞台,而新生代演员在数量和质量上均难以满足需求。戏曲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机制在实践中艰难前行,这导致戏曲艺术后继乏人。一些戏曲院校的专业师资力量不足,在把握好教育规律和戏曲规律中存在矛盾,学生的教学实践与舞台实践相脱节。此外,社会对戏曲人才的重视程度不够,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导致很多年轻人不愿意从事戏曲行业。

不可否认的是随着现代娱乐方式的多样化,一些年轻观众对戏曲的关注度逐渐降低,导致观众群体呈现老龄化趋势。这主要是因为戏曲的表演形式和内容与现代年轻人的审美和兴趣存在一定的审美落差。同时,戏曲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不够,很多年轻人对戏曲缺乏了解和认识。一些戏曲演出的宣传渠道单一,无法吸引年轻人的注意;戏曲的演出场地和时间也不太符合年轻人的生活习惯。

传统戏曲的传播手段主要依赖剧场演出和电视转播。在互联网和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这种传播方式已难以满足观众的需求。剧场演出的观众数量有限,无法覆盖更广泛的人群;电视转播的时间和频道也受到限制,观众无法自由选择观看的时间和内容。此外,戏曲在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上的传播力度不够,缺乏创新和吸引力,无法有效扩大影响力。

戏曲如何振兴?戏曲现状是值得学界深思的,也是业界需要直面的。一是艺术创作和创新的挑战。当前,戏曲作品在创作和创新方面面临着一些困难。一方面,一些创作者缺乏对现实生活的深入了解和感悟,导致作品内容空洞、脱离群众。另一方面,戏曲的表演形式和艺术手法相对传统,难以满足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此外,戏曲创作的资金和资源投入不足,也限制了优秀作品的产生。二是多元文化与时代变化的考验。在当今社会,多元文化相互交融,各种娱乐方式层出不穷,戏曲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年轻人对戏曲的兴趣逐渐降低,他们更倾向于追求时尚、新颖的文化形式。同时,时代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戏曲的节奏和传统形式与现代生活方式存在一定的冲突。三是市场需求不足。戏曲市场相对较小,观众数量有限,演出场次和收入难以保障。这导致一些戏曲团体生存困难,无法投入更多的资源进行创作和演出。此外,戏曲的商业化程度较低,缺乏有效的市场推广和营销手段,难以吸引更多的观众和赞助商。

三、新机遇:新时代中国戏曲的创新与发展

新时代中国戏曲的创新与发展需要重视人才培养与教育。应建强专门的戏曲学院和培训机构,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完善适应“创演推”一体的教学研机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实践机会。修复文化生态,完善戏曲普及推广体系,将戏曲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培养青少年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素养,既有利于源源不断的观众群,又能从源头上解决戏曲传承人才短缺的问题。还应加强对新生代演员的培养,提高他们的艺术水平和综合素质,为戏曲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在坚守戏曲本体艺术特色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剧目和表演形式。如京剧《狼牙山》、豫剧《焦裕禄》、越剧《山海情深》等一批反映时代精神、贴近人民生活的现代作品,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鼓励戏曲创作者深入生活,挖掘现实题材,以独特的视角和创新的手法展现当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情感。同时,探索戏曲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如与动画、电影、音乐等的跨界合作,拓宽戏曲的表现空间和传播渠道,吸引更多观众关注戏曲艺术。

如何扩大戏曲的传播拓展平台?在全媒体时代,包括戏曲艺术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拓展戏曲的传播手段与平台。通过短视频、直播、网络剧等形式,将戏曲艺术呈现在更多观众面前,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观众可以随时随地欣赏戏曲表演。加强与国内外媒体的合作,扩大戏曲的国际影响力,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中国戏曲。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精准定位受众群体,提高戏曲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

另外,加强中国戏曲的国际传播与交流,提升中国戏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通过举办中国京剧艺术节、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等及海外巡演等活动,展示中国戏曲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戏曲的了解和认识。加强与其他国家相关艺术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外的经验和做法,共同推动世界艺术的繁荣与发展。在国际传播中,通过戏曲艺术这一特别的中华文化形式,注重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弘扬中华文化,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3]。

如何推动戏曲的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指导遵循。传播推广戏曲艺术亦如此,创造性发展与创新性转化是根本途径[4]。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戏曲创作者应深入生活,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情感,创作出贴近人民、反映时代的优秀作品。要注重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同时,要加强与观众的互动,听取观众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作品。二是深入挖掘优秀文化基因。戏曲蕴含着丰富的优秀文化基因,我们应该深入挖掘并加以传承和弘扬。要加强对戏曲传统剧目的整理和保护,传承戏曲的经典唱腔、表演技巧和艺术风格。同时,要结合时代需求,对传统剧目进行创新改编,使其更具有时代性和吸引力。三是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近年来,党和政府陆续出台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等,应加大落实对戏曲的支持政策力度,为戏曲的发展提供保障。要增加对戏曲创作、演出、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资金投入,改善戏曲团体的生存环境。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戏曲的发展,拓宽资金来源渠道[5]。

四、新作为: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纵观世界文化的历史发展长河,相互交流和融合是主题,从来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世界各国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都以各自独特的文化为人类进步作出了贡献。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走向世界并向世界敞开胸怀的开放姿态。始于民间贸易的“丝绸之路”,不仅是物与物的交换、流通,也增进了各国和各民族之间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的交融,成为了人与人交流、人心相通的人文交流之路。玄奘西行印度求法,为中国文化发展开辟出一条民族脊梁之路。郑和下西洋让“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人类和平交流史上的壮举。上世纪,京剧大师梅兰芳先后出访日、苏、美等国,最早将中国戏曲带到国际舞台,引起世界关注,并以其名冠之于东方戏剧体系,形成世界戏剧三驾马车之说。通过走向世界,在对话与交流中实现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沟通,在不断吸收融合中完善自我,以强大的独特性和创造力不断为世界文明增光添彩。

在近年对外文化交流实践中,戏曲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最大亮点之一,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成为各国观众的目光焦点。作为对外人文交流合作机制的重要内容,配合主场外交的文化活动逐渐构建起中国特有的话语体系。特别是,中华文化在海峡两岸同根同源的民族认同上具有高度的凝聚力,从“看到一起、唱到一起、说到一起”到“同是中国人、同看一出戏”,成为两岸同胞的情感纽带。在“文化反独”“文化反邪(教)”的工作中,中华文化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进程中,中国戏曲被赋予了历史重任,必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中华文化蕴含了独具一格的中国作风、中国气派,以独一无二的理念,极具特性的东方神韵,向世界各国人民传递中国精神,彰显中国精神,为构建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作出中国贡献[6]。中国戏曲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掘其包容、爱国、和平、正义等精神特质,增进国与国之间互利互信,增进人民友谊。立足文化自信,倡导文化交流和互鉴,传播中华文化的和平理念,传递中国智慧、气度,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奋斗目标。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决定了各国间需要平等交流、彼此互信,在文化交流中孕育融合,在融合共通中携手共进,以和而不同的包容开放精神,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

【参考文献】

[1]曾遂今.中国大众音乐[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

[2]田同旭.论古代戏曲音乐的形成和民族文化融合[J].山西大学学报,2007(9):10-13.

[3]何淼.中国戏曲文化国际传播状况调查及其发展对策[J].文化艺术研究,2023,(4):19-21.

[4]陈涌泉.新时代推动中国戏曲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研究[N].人民日报,2022-12-5(10).

[5]李江涛.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新模式:从核心技术到商业化路径研究[J].商情,2022(7):23-24.

[6]朱恒夫.中国戏曲美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23.

[责任编辑:马俊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