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改的全面实施中,小学语文教学正处在快速变革和深度调整的关键时期。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目标的转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以考试为导向的教学模式难以适应新时期的教育需求,在这一背景下,教学方法正在发生重大变革。教学评一致性正是以新思想为基础形成的解决以往教学弊端的良好策略。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是评定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而教学评一致性作为教育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不仅代表着一种教育理念的革新,更是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手段,成为推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重要策略。在实践中,教学评一致性能够充分落实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强调教学、学习与评价之间的高度一致和有机协调,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更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反馈,追求学习方法的创新。因此,教学评一致性对于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价值,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语言运用能力。
一、教学评一致性的内涵
教学评一致性的核心是教学、学习与评价三个基本要素的一致性,主要体现在课程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与评价机制等各个维度的高度一致。一方面,教学评一致性要求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从课程设计到实际操作)都必须围绕清晰定义的学习目标展开,以确保教学活动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有效地达成预定的学习效果。换言之,教师要深入地分析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发展阶段,设计出既符合课程标准又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教学评一致性强调评价过程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测,更是教学调整的重要依据,通过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有效结合,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面把握和对教学策略的及时调整。在此基础上,教学评一致性还倡导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通过反馈机制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自我调节和自我提升能力,同时促使教师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策略,从而实现教与学的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
二、基于教学评一致性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价值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是教育本质的回归,对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和语文教学模式的更新具有重要价值。首先,教学评一致性理念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解读,准确把握文本主题和结构,设计出与之相匹配的教学和评价活动,确保教学内容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深层世界,从而实现知识和价值观的有效传递。其次,教学评一致性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作为教学核心。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不仅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引导他们主动探究,从而有效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这对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和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最后,教学评一致性重视形成性评价的实施,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教师将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学习进展,这对于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建立积极的学习反馈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综上所述,教学评一致性的落实不仅能够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还能深化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其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基于教学评一致性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以学定教,依据课标与学情制定学习目标
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是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基础,目标既可以帮助教师清楚地界定教学与评价内容,以及期望学生达成的水平,又是学生课堂努力的方向指引,确保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在制定学习目标时,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大化。
(二)详细分析课标与学情
课程标准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的核心依据,指导教师明确具体的教学方向和学习目标,确保各个要素均与课程标准紧密相连。简言之,在教学评一致性视域下,教师要深入解析课程标准,明确阅读教学的目的,然后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和阅读材料设立相应的学习目标。具体来讲,这些目标包括正确流畅地朗读、理解文本大意、深度解析文本内容和创意表达个人感受等多个方面。例如,教师应教授学生如何通过上下文来理解词义,鼓励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积极标注和提问,及时分享阅读体验等。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不仅能够掌握阅读技巧,还能在交流中增进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沟通能力。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夜间飞行的秘密》一课教学中,在制定阅读教学目标时,教师首先应深入理解课程目标,并将其与学生的实际学情相结合。考虑到该文章主要为了揭示科学探索过程和科技应用成果,结合四年级学生对说明文的学习经验,教师应制定既符合课程标准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目标,包括理解专业术语“蝙蝠”和“雷达”在科学实验中的应用,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科学探索的重要性。通过细致分析和目标设定,教师的课程设计不仅贴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而且使学习活动更加贴近课程标准,确保了教学评的一致性,促进了学生在语文阅读中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的提升。
(三)站在学生视角叙写学习目标
在设定学习目标时,教师应站在学生视角,将学生置于教学活动的中心。也就是说,学习目标不仅要清晰地指明“学生将学到什么”,还要反映“学生如何通过这一过程增进自我认知”,从而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找到与自身生活经验相联系的点,鼓励他们通过圈点、批注等方式主动探究文本、提出疑问,并与他人交流。例如,在《夜间飞行的秘密》的阅读教学中,为了站在学生视角叙写学习目标,教师要全面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兴趣和成长,一方面,鼓励学生将科学探索过程与自己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积极探索蝙蝠夜间飞行背后的科学原理,并通过类比的方式思考雷达技术如何解决飞机夜间飞行的难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科学知识,还能够通过自我驱动的探究活动,如圈点关键信息、提出问题、与同伴交流等方式,深化对科学技术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理解,从而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实现个人成长。通过这种方式,教学活动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引领他们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使教学评三者有机结合,最终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的目标,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四)以评促教,立足教学全过程建立评价标准
评价是教学评一致性的基本元素之一,在教学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不仅需要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还需要与学生的学习进度相协调。通过评价,教师能够获得学生学习的具体信息,识别学生的学习水平,并据此优化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评价能够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状态,调整学习策略,以保持正确的学习方向。为了发挥评价的最大效用,在教学评一致性视域下,教师要设定合理且多样化的评价标准,旨在促进教学与学习双向发展,帮助学生顺利达成既定的学习目标。
第一,制订评价任务。设定明确、具体的评价任务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环节,教师据此确定“何时评价”和“如何评价”两个关键要素,将直接关联学习目标的实现。具体来讲,评价任务应以学习目标为基础,明确评价的时机、信息类型以及获取方式,同时评估目标达成的程度。这不仅要求教师精心设计评价任务,还要细化任务的执行时间、评价所需信息的种类、收集信息的方法以及评估学习成果的标准。通过这样的过程,教师和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评价的目的,从而有效促进教学和学习的进步,确保教学目标顺利实现。例如,在《夜间飞行的秘密》教学中,教师可以制定一系列的评价任务,旨在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应用。
评价任务一:利用5分钟朗读文本并提出问题,考查学生流利朗读的能力,检验他们对文本的初步理解和思考深度。
评价任务二:通过20分钟的小组交流,学生共享各自的问题并进行分类,培养交流与协作能力,促进对文本深层意义的探索。
评价任务三:鼓励学生阅读相关课外文本,并从内容、写法、启示三个角度进行批注,将课堂所学知识迁移到新的语境中,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评价任务四:组织角色扮演活动,引导学生想象蝙蝠对飞机夜间飞行的看法,加深对文本主题的理解,培养同理心和创造力。
通过这样针对性的评价任务,教师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而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在多个维度实现学习目标,体现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效果。
第二,确定评价方式。在教学评一致性视域下,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让评价灵活而不固化,这是教学评价成功的关键。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度,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评价目标的实现。根据课程标准的指导,教师和学生应通过多元评价的方式共同参与评价过程,这有助于教师全面把握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进展,从而指导学生学习的优化。具体来讲,评价方式既可以包括教师的诊断性评价、即时反馈等形式,也可以涵盖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等多种形式,每种评价方式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选择最合适的评价方式,从而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逐步帮助他们实现学习目标,达到教学评一体化的目的。
例如,在《夜间飞行的秘密》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评价任务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对于朗读并提出问题的任务,使用即时性评价的方式,鼓励学生深入探讨,同时采用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方式评价小组讨论和问题分类的活动,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在引导学生阅读课外文本并提出问题时,教师可以结合即时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并鼓励学生自评,以判断问题的价值;在角色扮演活动中,可以将教师的即时评价与学生之间的互评相结合,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灵活运用评价方式,有助于教师和学生从多个维度了解学习进展,调整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确保教学目标有效实现,从而充分体现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价值,有效提高课堂学习质量。
(五)以评导学,结合评价任务群组织教学活动
在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堂教学过程本质上是由评价任务驱动的,教师要根据学习任务设计教学活动,同时收集和分析评价信息,以不断优化教学策略。对学生而言,他们的任务是理解、执行并展现评价要求,通过这一过程深化学习。因此,评价是教学的核心,能够确保教与学的每一步都紧密相关。为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应以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为指南,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形成一个连贯的整体,通过以评导学的方式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从而实现教学评一致性。例如,在教学《夜间飞行的秘密》时,教师可以设定一个评价任务,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蝙蝠利用回声定位进行夜间飞行的科学原理。首先,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挑选出关键段落,并在小组内分享各自的理解和疑问。其次,小组成员共同讨论,整合信息,形成一个关于蝙蝠如何夜间飞行的综合性解释。再次,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制作一个模型,来模拟蝙蝠的回声定位系统,从而深化学生对这一科学原理的理解。最后,基于学生的表现和学习成果,教师进行总结,指出学生学习中的亮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而调整后续的教学计划,确保学习目标的实现。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不仅能够提升阅读教学质量和效率,还能深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基于教学评一致性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通过以学定教、以评促教、以评导学等方式,为学生打造一个更加开放、互动和富有创造性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探索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好地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宋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