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与探索显得尤为关键。单元整体教学作为一种新兴且有效的教学模式,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它强调教学内容的整体性、连贯性和系统性,旨在通过整合单元内的知识、能力和情感等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这一背景下,本文积极探讨推进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策略,不仅符合新课标要求,更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保障,通过整合教材内容、设定明确目标、设计丰富活动等方式,以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引领学生感悟语文的魅力,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为其未来的学习与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开展背景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往往采用单篇、分项的教学模式,导致教学内容碎片化,缺乏整体性和综合性。而单元整体教学则以教材中的单元为基础,整合分析单元内的各个环节,同时结合课外教学资源,形成一个有机的教学整体。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教学质量,还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设计更加科学、合理,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为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持。在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年龄、心理特点以及不同学段的教学要求,针对性地整合教材内容,对教材内容进行系统梳理,发掘不同篇目和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完整的教学体系。同时,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问题探究、小组合作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落实策略
(一)整合课程内容,形成具有内在联系的单元体系
单元整体教学是一种基于教材单元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从整体角度把握教学内容,将单元内的各个知识点和能力点有机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主题或专题展开,选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为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持。因此,在实际构建单元整体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深入解读编者意图,设计贴合单元主题的教学活动,仔细研读教材,理解编者的选篇意图和单元主题,整合课程内容,形成具有内在联系的单元体系,以此为指导设计教学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从宏观角度把握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对文章内容、情感、思想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进而将这些内容有机融合成一个整体传递给学生。同时,教师要根据文章类型和深层意义上的差异引导学生区分其中的不同点,以此进一步突出教学活动的实际价值。通过单元整体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例如,在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过程中,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家庭、父爱和母爱等,教师可以结合单元导语和插图引导学生感受亲情的伟大。同时,通过分析具体篇目,让学生体会不同作者表达爱的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设定单元教学目标,确保与核心素养要求相契合
在整合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要设定明确的单元目标,以确保教学活动有序进行。设定明确的单元目标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把握教学方向,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培养情感。这些目标不仅包括知识目标,如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和关键语句,还包括能力目标,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以及情感目标,如培养学生对社会的正确认识,帮助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以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本单元涵盖《古诗词三首》《乡下人家》《天窗》以及《三月桃花水》等丰富的内容。在阅读训练方面,目标是让学生抓住故事中的关键语句,初步体会文章的内在思想感情,这不仅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阅读基础,还需要教师引导其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在写作训练方面,具体的教学目标则是要求学生有条理地描述自己喜欢的某个地方,并模仿四篇诗文的表达特点来描写具体场景,这样的目标设定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使他们的写作更具生动性和形象性。从上述教学目标的设计来看,其不仅体现了学科核心素养,还可以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而在单元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这些目标,确保核心素养培养工作得到落实,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认知水平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例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则可以通过提供范文、进行写作指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三)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除了传统的讲授和练习,现代教学改革提倡教师运用更多元、更生动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读写结合、实践体验等,都是极具创意和实效性的教学手段。以角色扮演为例,在教授关于历史人物的单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扮演不同的历史人物,通过模拟对话和表演,让学生深入体会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性格。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还能有效培养他们的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又如,在学习以日常生活为主的单元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个真实的生活场景,如超市购物、医院就诊等,让学生在这个场景中进行模拟对话。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提高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言的能力。读写结合的开展是现阶段的重点,尤其是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在总结阶段和复习阶段布置写作任务,可以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真正培养。在完成一个单元的学习后,教师可以布置一篇与单元主题相关的写作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巧来完成作品。
例如,在学习关于自然风光的单元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写一篇描述自己曾经游览过的某个自然景观的作文,让他们运用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来展现自然之美。此外,在小学中高年级阶段,写作成为学生面临的一大挑战。为了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要注重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将所学的语文要素灵活运用到写作中。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仿写、续写、改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在教学《小虾》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词语和句子进行标注,然后仿照课文的写法写出自己的句子或段落。这样的仿写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写作技巧和语言运用方法,同时提升他们的写作水平。总的来说,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升他们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同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思考和创新精神,鼓励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三、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流程
(一)课前预习阶段,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新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建构新的知识结构。因此,教师在课前预习阶段应设计任务,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单元主题和文章内容,激活他们的背景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初步了解单元内容。以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预习任务。第一,阅读单元导语和插图,了解单元主题和编者意图。第二,自读《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三篇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词典解决读音和词义问题。第三,概括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尝试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第四,以小组为单位,收集与课文主题相关的背景资料或生活实例,为深入理解文本做好准备。通过以上预习任务,学生能够初步感知单元主题和课文内容,为后续的课堂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又如,在《蜜蜂》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单元主题“说明”要素,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寻找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还能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课堂教学阶段,深入理解,掌握方法
在课堂教学阶段,教师应通过讲解、讨论、示范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深入掌握语文知识。针对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三篇课文,教师可以结合学生预习时收集的背景资料或生活实例,设计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还可以借助网络资源为学生展示一些相关的影视剧片段、现实生活新闻报告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情节、人物形象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重点讲解课文中的细节描写、语言运用等方面的特点,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同时,将三篇课文进行比较阅读,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共性和差异,从而进一步理解单元主题和编者意图。通过比较不同作者的写作风格,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从本单元来看,教师可以开展阅读策略教学,小说是小学阶段学生接触最多的文学体裁,掌握正确的阅读策略至关重要。教师可以以三篇课文为例,教授给学生一些实用的阅读策略,如预测、概括、提问、分析、评价等,并设计相应的阅读活动,让学生实践这些策略。通过这样的方法指导,学生能够逐步掌握阅读小说的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结合课文内容和学生在课堂上的理解情况设计拓展活动,如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让他们自编故事拍摄同类型短视频,亲身体验课文中的情境和人物情感。或者开展主题讨论、辩论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和人生价值。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主题思想,掌握阅读方法和文学鉴赏技巧,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拓展延伸活动将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连接起来,让学生分享自己与家人的亲情故事,或者讨论现实生活中与课文主题相关的问题。这样的拓展延伸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丰富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三)课后巩固阶段,实践应用,拓展提升
在课后巩固阶段,教师应基于“双减”政策科学地布置作业,或者开展实践性的活动,加强语文知识的应用与拓展。针对本单元的三篇课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家庭亲情调查或采访活动,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方式和情感表达方式,或者开展以“感恩父母”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或征文比赛,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通过课后巩固和实践应用,学生能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和主题思想的理解,提升语文应用能力和综合素养。需要注意的是,在单元整体教学中,作业的布置格外关键,除了开放性、拓展性的作业之外,基础性、层次性、积累性的作业也需要得到落实。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养成随手摘抄好词佳句的习惯,通过摘抄和积累优美的词语和句子,学生可以丰富自己的语言库,为写作提供灵感。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推荐更多的与单元主题相符合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通过拓展阅读,学生能够进一步开阔视野,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家庭亲情表达方式,从优秀作品中汲取营养,提升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比如,在《蜜蜂》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如让学生观察一种动物或植物,并仿照《蜜蜂》的写法写一篇观察日记。这样的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语文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进一步深化对单元语文要素的理解。同时,摘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学习和欣赏的过程,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又如,在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主题进行自主创作,并在文章中运用所学的关键词。写作完成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让他们相互学习、相互启发,进一步提升写作能力以及对单元语文要素的应用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推进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关注学生需求、创新教学方法。明确单元目标设定、整合优化教材内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等策略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思考,鼓励他们大胆表达,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未来,教师还要继续探索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的道路上不断创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注:本文系青岛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4年度课题“小学语文中年级大单元整体教学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QJK2024D061)的相关研究性成果。
(宋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