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大背景下,课程思政落实“门门讲思政、人人讲育人”的工作目标,强调深入挖掘与有机融入相结合、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相统一、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相呼应的原则,充分挖掘各学科的育人功能,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而体育之所以被认为是最好的教育,是因为它能够全面提升个人素质,培养优秀品格、团队协作能力、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等。重视体育教育,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不仅是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举措,而且是实现体育思政功能被充分挖掘的关键环节。
一、以体育人,筑爱国之魂
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纵观历史,体育的发展始终与中国摆脱历史屈辱、国家兴旺强盛、追求大国地位的国家发展紧密联系,在一代又一代体育人的努力之下,逐步形成了中华体育精神。
在体育一线教学中,可以尝试采取创设环境条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通过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激发爱国热情,坚定爱国使命。
例如:奥运会期间,可以观看中国运动员夺冠视频,与冠军一同感受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的自信与骄傲;开展“奥运明星的背后”故事分享会,感受他们身处逆境,却依然为国争光,感受其付出的辛酸、艰苦及其立志报国的信念;在班集体队列队形等练习中加入“锻炼身体、中华有我”“强健体魄、强国有我”等振奋精神的口号,将家国与自身紧密相连;在体育活动中融入历史元素,如在运动会中设置重现历史事件的环节,让学生通过参与体育活动的方式体验国家历史,从而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在体育游戏中加入“抗战”元素,通过音乐虚拟、障碍设置、模拟会师等环节设置,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深刻体会革命先烈的不易,培养家国情怀……学生在中华体育精神的鼓舞下,点燃了自己的中国梦,清醒地知道了自己的奋斗目标,那种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在体育活动中,从学生坚定的眼神中可以看到“为保家卫国锻炼,为中华崛起读书”的信心和热情,以体育精神筑爱国之魂,正是开启体育育人功能的第一步。
二、以体育人,树规则之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规则意识是班级有序高效运转的保证。根据学生的特点,在培养竞争意识的前提下进行公正公平的规则意识渗透。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详细讲解规则的要点和注意事项,确保学生明白规则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可以采用讲解、示范、图示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规则,明确规则的意义和作用,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规则的具体操作和要求,从而更好地掌握规则,树立正确的规则意识。
可以开展一系列促进规则意识养成的小体育活动,如开展“我是篮球小裁判”“足球规则我来讲”“关卡突围赛”等活动,帮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真正体味何为“公正执裁”,鼓励学生在课堂游戏或比赛中通过严守规则来与己竞争、与人竞争,对于不遵守规则的行为,教师要及时纠正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抓住学生违反规则的特殊时机及时处理、及时纠正,让他们懂得应该靠努力创造优异成绩,而不是通过违反规则来获取成绩,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相监督,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在团队中,学生可以相互学习、互相提醒和帮助,共同遵守规则,提高整个团队的协作能力;可以设置与规则相关的趣味活动和挑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规则意识。需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规则,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规则,提高对规则的运用能力。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比赛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遵守规则的能力。可以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如结合数学学科中的测量和计时的知识,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遵守与时间、距离等相关的规则。通过学科之间的融合教学,促使学生可以在多个方面得到启发和教育,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受此影响,学生在各项活动中更加坚定地遵守规则,以此培养竞争意识,树立规则意识,形成良好的竞赛风气。之后再有意识引导学生将体育活动中培养的规则意识运用到班活动和生活中。
三、以体育人,聚团队之力
体育活动具有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天然优势,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和训练,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凝聚力和合作精神。
组织团队合作的游戏和训练,让学生在活动中互相配合、协作完成任务,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团队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主动创设活动情境,以多样的团队活动扩大学生交往协作范围,在素质拓展活动中开展类似“翻越沼泽、战地救护、定向关卡越野”等小型体育活动,学生仅凭单打独斗很难获得活动的胜利,只有通过小组研讨、互相切磋、集体智慧,才能取得最终的硕果。经过一定时间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们尝到了合作的甜头,体育活动中充满了合作互助的甜味。“我来帮你!”“咱们这样可不可以?”“我的动作不规范,拖了集体的后腿”……一句句合作的话语、一张张友善的笑脸,可以让体育活动中的学生更具凝聚力。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需要多人协作才能完成的任务和训练项目,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到合作的重要性。通过合作性训练,学生可以学会如何与他人协作、沟通,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能力。竞技比赛是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凝聚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比赛中,学生要互相配合、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胜利。通过参与比赛,学生可以深刻体验到团队凝聚力的作用,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情感交流是培养学生凝聚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体育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情感交流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例如:可以设置团队分享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通过情感交流,学生可以更好地融入团队,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四、以体育人,强顽强之志
竞技体育的魅力是无穷的,在让学生充分享受体育比赛的力量与技巧、速度与优美、耐力与精神的同时,更有意识培养学生接受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和偶然性的能力。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所表现出的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的精神正是体育学科的育人价值所在。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设定明确的目标,并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目标可以是短期或长期的,但必须具有挑战性和可实现性。通过设定目标,学生可以更加专注于自己的进步和成就,从而激发出更大的毅力和决心。在体育教育中抓住一切竞赛性质的比拼,区运会、校运会、班级联赛、班内竞争,一次次大大小小的比赛就是开展抗挫教育的大好时机。可以开展“体育促成长、顽强伴我行”“重成长、轻输赢”等内容为主题的挫折教育、顽强品质的体育主题活动,开展“谁才是真英雄”为主题的体育理论意志演讲,在学生失败、沮丧时加紧引导,引导总结比赛的得失及今后努力的方向。学生在比赛中应该形成这样的认识:比赛中大家该努力、该拼搏、该全力以赴,会因为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喜极而泣,也能承受失败带给自身的痛苦。“能直面挫折、能跌倒再爬起的人才是大家心中的真英雄。”经过了一次次的挫折教育,学生愈发积极,在一次次的竞争中,没有灰心懈怠、没有消极懒散,永远是蹦跳在绿茵场上的团团火苗,热情、健康、自由、向上。
以体育人、以体育心,学生们强健体魄,铸就爱国情,养成规则意识,凝聚团队合力,锤炼顽强的意志,获得全面的发展,经过充分发掘体育思政育人功能,学生能以饱满的状态投入到各项活动中。今后将继续挖掘体育的潜在育人价值和思政功能,创新体育学科的育人方式,开展更精彩的体育育人活动,真正实现体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培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懈努力。
(徐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