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跨学科主题研学活动策略研究

2024-11-28 00:00:00王蕾
天津教育·上 2024年10期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多个学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的要求。国家海洋博物馆展品资源丰富,也在积极寻求与周边学校进行馆校合作。因此,本文以国家海洋博物馆为例,提出基于馆校结合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策略。

一、核心概念

“馆校结合”和“跨学科主题学习”为本研究的核心概念。馆校结合是指将博物馆、科技馆、天文馆等馆际资源与学校教学资源相结合,相互配合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国务院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实施馆校合作行动,引导中小学充分利用科技馆、博物馆、科普馆、教育基地等科普场所广泛开展各类学习实践活动。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的重要内容,其目的在于打破学科间的固化界限,加强学科间的知识联结,让学习能够真正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比分科课程,跨学科学习具有促进学生深度协作、创新实践、激发兴趣等优势。

二、研究现状

通过文献检索发现,目前国内关于馆校结合的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研究仍为空白。国家海洋博物馆坐落于天津市滨海新区中新生态城,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综合性海洋博物馆,展品丰富,立足“海洋与人类”主题,秉持普及海洋知识、服务公众的理念,积极寻求与周边学校的馆校共建。在此契机下,课题组提出了基于馆校结合的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研究主题。

三、研究目标

遴选国家海洋博物馆能够进行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整理可以进行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活动的项目主题,方便一线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自己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活动。借鉴已有研究中关于馆校结合的具体做法以及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活动方案设计的一般策略,建立基于馆校结合的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基本模式,供一线教师和海洋博物馆科技辅导员设计活动时参考,并且设计出基于国家海洋博物馆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活动方案,供前来国家海洋博物馆进行主题学习的教师与学生直接使用。

四、研究步骤

本课题涉及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按以下步骤实施:一是实地考察展厅,了解学习资源;二是研读课程标准,确定课程主题;三是制订课程目标,设计课程方案;四是课程现场实施,总结反馈信息;五是整合课程,形成基于馆校结合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项目。下面,我们以国家海洋博物馆今日海洋展厅为例,展示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的流程。

(一)实地考察展厅,了解学习资源

本展厅分为本底海洋、生命海洋、海洋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三个展区,展品资源主要包括海岸分带、海洋生物化石(模型)以及海洋生态系统。学生通过参观展馆,可以了解不同区域海洋环境特征,海洋生物的种类、生活习性以及自我保护的防御机制。

(二)研读课程标准,确定课程主题

展厅资源涉及地理、生物、历史等多个学科,我们在仔细研读各学科课程标准后,将学习主题定位为“探索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三)制订活动目标,设计活动方案

一是认识海洋生物多样性(融合生物、地理知识);二是认识海岸带湿地生态系统的作用(融合生物、地理知识);三是了解人类对海岸带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危害行为和保护措施(融合生物、地理、历史知识);四是增强环保意识,深化生态文明、生命安全与健康观念(融合生物、地理、历史知识)。

(四)活动前调查,完善方案

学生是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主体,因此活动开始前非常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调查。实践活动前,我们通过问卷星发放了前测问卷,获取了学生具备的知识基础、偏好的学习方式、学习成果的表达方式等基本信息。根据前测问卷调查结果,我们对活动方案进行了调整,确定了以小组协作为主的学习方式,以绘图、撰写小论文和现场宣讲等多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

(五)活动实施,总结反馈信息

各学科教师协同备课,从学习主题出发,整合本学科的重点,并与其他学科相融,在活动实施时既要有明确分工,又要相互配合。学习活动结束后,我们再次通过问卷星发放后测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了他们针对学习任务完成的自我评价、对小组协作的评价、对活动的建议以及未来继续参与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活动的意愿等。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于自己在活动中的自我评价较高,对小组其他成员的表现也比较认可。他们纷纷表示愿意继续参与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认为多开展此类活动,可以丰富学习素材,深化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观念。

(六)整合资源,形成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项目

参照主题学习的设计及实施过程,开发国家海洋博物馆其他展区教学资源,形成关于“人类活动与环境”的一系列主题学习活动项目。

五、研究反思

(一)团队协作是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活动成功的有力保障

活动中,我们相互协作制订了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活动方案,得到了滨海新区科协、滨海新区生态环境局志愿服务队、国家海洋博物馆等相关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同时,家长们不辞劳苦保驾护航,学生们团结协作、默契的配合,都为活动的成功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活动全程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无论是展厅的参观学习,还是创客教室的作品创作,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他们的出色表现得到大家一致肯定。

(三)总结反思是让活动更加完善的有效途径

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个别小组的学生分工明确,但相互之间的交流不充分;由于对个别展区位置不熟悉,学生参观学习耗费时间过长等。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活动前教师未对问题作出充分预设,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以及对展厅的了解不到位而导致的。我们要通过总结反思,获取经验教训,为接下来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顺利开展提供支持。

附录:国家海洋博物馆今日海洋展厅研学手册

行前篇:掌上海博,展厅探秘

任务一:关注国家海洋博物馆公众号,点击玩转海博→当前展览→展厅,了解航海发现之旅、今日海洋和海洋灾害三个展厅的位置和主要展品信息。

任务二:请对展厅参观学习作出规划。(参观路线、重点参观的展品)

行中篇:探访今日海洋展厅,了解海洋生物多样性

任务一:参观展厅 3至5个标本或模型。

成果:在世界轮廓图上标注被发现位置。推选一种最感兴趣的制作科普档案。(图文并茂,包含名称、出处、体形特征、食物、繁殖方式等要点)

任务二:了解海岸分带。选择两种动物并拍照。 成果:科普教室制作分布示意图、彩泥模型。

任务三:了解海洋生物垂直分层。

任务四:探访展厅出口附近的白鲸模型。白鲸模型提醒我们人类在今日海洋利用方面存在什么问题?你还知道哪些人类破坏海洋的行为?(从资源、生态、环境、军事等角度思考)

行后篇: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海洋是生命的起源地,是人类文明的哺育者和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者。千百年来,人类在探索、开发和利用海洋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对海洋的保护。正如历史学家所说:“人类已经开始毁灭海洋,人类也可能会被海洋毁灭。”

任务一:请你设计出海洋生态环保的标志。

任务二:2023年世界海洋日的主题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请你以此为主题,向你身边的人科普海洋知识,发出保护海洋的倡议,写一份倡议书。

(焦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