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室内小课间活动的思考与尝试

2024-11-28 00:00:00杜云鹏
天津教育·上 2024年10期

最近,媒体广泛聚焦“安静的课间十分钟”这一话题,“中小学生连上厕所的时间都快没了”更是登上各大平台热搜。央视新闻的评论《课间十分钟,“野”点又何妨》引起了诸多共鸣。上热搜虽然是最近的事,但小课间问题存在已久。

作为班主任,我一直觉得课间的全名应该是“课间休息”,是学校为学生提供休闲、娱乐的时间。但现在的课间,休闲、娱乐全无,30—40分钟的大课间就是全校同学一起做广播操,10—15分钟的小课间可能只剩下趴桌上休息了,更有甚者,课间也变成了读书学习的课堂延伸。

还记得以前的课间,至少在我上小学、中学的时候,下了课班里是几乎没什么人在的,都去操场上跑啊、玩啊。再看看我们现在的校园,课间时,操场上没有学生,楼道里都安静得很,似乎上课和下课没有任何区别。在关于学校课间纪律的规定中,最常见的三个规定是“不准在室内大声说话或谈笑”“不准出教学楼”“不准在室内外高声说话和嬉戏打闹”。我们都知道这种把孩子们的一天都牢牢控制在教室的行为是不利于孩子们成长的,但老师怕出事、学校怕找事,把孩子“禁锢”在教室里最省事。

其实,作为班主任,我非常希望学生的课间能和我小时候的课间一样“疯”、一样“野”,我也在竭尽所能地为孩子们创造属于他们的“课间精彩”。想要利用好这短暂的课间,指导思想很重要,我对这些小课间的要求就是两个字——休息。由于“安静的课间十分钟”愈演愈烈,现在很多孩子也不喜欢动了,在教师不占用、不拖堂的情况下,很多孩子依然只是坐在位子上看书、写作业,除了必须去厕所、打水之外,几乎很少离开座位。在我的班里,我会要求孩子们做到劳逸结合,必须学会利用小课间放松,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讲,下课的时候好好休息。连续不断地学习,对于学习效率和学习状态实际上并没有太大的好处,还会对身体健康尤其是视力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我鼓励孩子们课间放下课本离开座位,让紧张了一节课的神经放松一下,让束缚了一节课的四肢舒展一下,让劳累了一节课的双眼休息一下……在这一原则下,经过不断的探索,我班教室内的小课间活动主要有以下四种形式——动、唱、对、接。

一、舒筋活血,“动”出健康身体

现在的孩子们运动量少、肥胖比例较高。这小课间的15分钟,我首要思考的就是怎么让孩子们动起来。我从一些公众号、宣传新闻、视频平台中看到了很多优秀教师在课间里和孩子们一起做“座位操”“手指操”“室内操”的视频,我个人没有这样的创作天赋,但能从各位名师大家或年轻教师中借鉴好的经验,让孩子们自己挑选喜爱的“室内操”,少数服从多数,大家在这十几分钟里可以跟着视频一起学、一起做,我也会和他们一起动起来,从这些室内操中让疲惫了一节课的孩子们放松下来,身体可以稍微舒展一下。

另外,也可以利用班里同学的特长,比如,我的班里曾经有个孩子学过武术,还有个孩子和爸爸在家经常做“八段锦”,我就会让他们在课间里教班里的学生做一些动作,大家在学习和运动中,让班级小课间真正“动”了起来、“热”了起来。

二、愉悦身心,“唱”出班级风采

音乐是人情感的表现,与音乐相伴的人生会更加精彩,开心快乐时有音乐助兴,心情低落时有琴声治愈,课间休息时也可以有音乐相伴。现在教室里基本上都有多媒体设备,可以给孩子们播放一两首歌曲,孩子们跟着音乐一起唱歌,甚至可以简单地扭扭身体,边唱边动,也是一种很好的放松。借助这样的日积月累,再加上“班集合唱”“文艺展演”等形式的推动,孩子们会很乐意展示自己,通过课间的零散“唱”、分散“唱”来助推各种形式的表演“唱”,这对展现班级风采有很大的帮助。

歌曲的选择上肯定要首选班歌,然后可以是积极向上的励志歌曲或者是红色经典歌曲。这种对集体有象征意义的或者是对孩子们有明显激励作用的歌曲,对班里每个孩子的成长是很重要的。记得所带班级的班歌曾经选择过《一人一梦》,孩子们在跟唱下不仅喜欢上了歌曲的旋律和歌词,而且对演唱者自身所蕴含的无限力量所吸引。我会给孩子讲讲选择这首歌作为班歌的原因,也会和他们聊聊演唱者的经历,然后和他们一起利用课间练习这首班歌,好听的旋律加之积极向上的歌词,孩子们练习起来格外有劲儿,以至于那段时间,有家长都跟我反映,孩子回家后也让家长给他放《一人一梦》,现在不止他,全家人都会唱这首歌了。

另外,教师选的歌曲可能孩子们并不会都喜欢,就跟咱不喜欢他们爱听的歌曲一样,不管心态如何年轻,师生间的代沟还是存在的。因此,我经常让孩子们自己点歌,给他们选择做主的机会,播放他们喜欢的歌曲。也希望通过歌曲这个平台对孩子们所喜欢的事物有所了解,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我们之间的代沟。遇到一些我不太认可的歌曲,我也会和他们进行沟通,有时甚至会展开一些辩论,我们发表各自的理解和认识,也是通过歌曲延展的另一种教学相长的形式吧。看着他们大声地唱、放肆地唱,真的很开心、很欣慰。

三、棋类游戏,“对”出一片天地

小学生总有用不完的劲儿,好像永远都不会累一样,一成不变的形式也会让他们厌烦,在课间活动越来越安静的当下,让他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玩玩棋也是很不错的选择。在这些棋类对弈中,他们既释放了天性,又切磋了技艺,还获得了休息,这种既有趣又益智的棋类游戏,特别适合在教室里开展,也避免了很多潜在的安全风险。

平时,我会在班级书架中特意留出一块地方,放置孩子们自己带来的棋和我给孩子们购置的棋,有中国象棋、五子棋、跳棋、飞行棋等。现在孩子们会得都多,也曾有孩子自带国际象棋的。课间孩子们对桌而坐,周边往往还会围着几个同学,谁输了就自动下去换别人上来。尽管大部分时间里他们不会安安静静地对弈或观战,时不时也会替自己或他人扼腕叹息,也会指指点点,似乎早就忘却了“观棋不语真君子”的古训。孩子们兴趣很浓,通过这样的棋类对弈,加深了孩子们之间的了解,不管输赢,大家都是开心的。有时我也会参与其中,和他们对弈几盘,只要开心快乐,谁又会计较输赢呢。

棋类游戏看似是让孩子们能安静地坐在椅子上,但此时他们的头脑是运转的,心情是愉快的,大脑得到了运动,身体得到了放松,下节课的精神也一定是饱满的。

四、学业兼顾,“接”出美好未来

虽说课间的主题是休息,如果我们能将休息和学习巧妙融合,那也不失为一件幸事。因为我是语文老师,所以我很喜欢利用课间时光和孩子们玩玩“接龙”。

接龙的形式可不仅仅局限于“成语接龙”,我会和孩子们根据年级和知识掌握的不同,开展“词语接龙”“古诗词接龙”等多种形式的接龙游戏。还有“故事接龙”,也就是前面一个学生说几个字或几个词语,后面的同学要用自己的能力把这些字或词串成一个小故事。别小看孩子们的能力,我们班的很多孩子现在看见某一课的生字词都能把它们串起来形成一个小故事呢,尽管可能并不是那么恰当,但串“词”成“事”的能力还是很值得赞赏的。

上学期开始,孩子们提出要和我玩“飞花令”,我一想,这形式好啊,“接龙”升级了。本以为我能轻松“秒杀”他们的,结果第一天我就差点输掉,勉强和他们打成了平手,不过我也借机让他们好好准备争取赢我,我也时时重温古诗词,好能跟上孩子们的步伐。

而这种最简单的小游戏恰恰是我们平时语文教学的积累,孩子们通过游戏积累语言,通过“接龙”锻炼思维,同时也让自己紧绷的思维有了放松。他们对我的挑战,也促使我自己多读书多学习,避免懒惰和懈怠。小小课间,也有大大的影响。

随着课间的讨论和关注逐渐增多,我也看到了很多地区、很多老师的不同尝试,充满活力的课间活动似乎要回来了。课间的形式也要逐步从室内转到室外,最终将回到室内与室外相结合的状态中。班主任们,让我们找回儿时的课间风采,开动脑筋创造课间百态,让这小小的课间,唤醒我们的记忆,撒起孩子的欢儿。

(徐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