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是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必然要求,更是提高办事效率、简化办事程序、提升群众满意度、优化营商环境的基础。
2023年滨州市再次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名单,列第66位,较2022年前进12名;新增7家百亿企业;37项产品产量或市场份额位列全球或全国第一。滨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新产品销售的达到809家,较上年增加362家,增幅81.0%;规上工业新产品销售收入2724.37亿元,列全省第4位;新产品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29.58%,占比增幅列全省第1位。
滨州市作为一座工业大市、民营经济大市,始终把营商环境作为生产力、竞争力、创新力,坚持把其作为“生命线工程”来抓,持续擦亮“滨周到”营商环境服务品牌。滨州市深耕民营经济,树牢“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的总体理念,坚定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焕发出蓬勃活力,交出了在全省遥遥领先的优异答卷。
以企业群众“高效办好一件事”为标准,聚焦社会关注,根据服务事项类型、办理对象、办理流程等划分不同业务场景,探索推出“套餐式”主题服务项目清单。加大跨境电商领域地方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研究力度,自上而下推动相关工作。研究制定本地企业在开拓市场方面的补贴政策,降低企业平台投入成本,减少企业负担。以园区为重点打造企业精准服务示范标杆,整合园区资源,以企业发展赋能为主线,结合惠企通服务平台,拓展园区配套地图导览、线上营业厅、政策文件查询解读、AI咨询等功能,同步打造线上线下双平台,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不断深化“滨周到”营商环境服务品牌建设。借鉴推广“三统一、三对接”模式,支持企业赴境外参展、开展商务洽谈,助力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充分发挥RCEP机制红利,紧盯成员国降低关税、扩大市场准入、减少壁垒等措施,为外贸企业精准推送最新政策信息,支持外贸企业加快发展。
提升执行合同审判质效,扩大面向建立从诉前解纷、诉调对接、立案分流直至审判、执行、送达诉讼各环节、全流程分层递述、衔接配套的工作机制,编制发布涉及营商环境刑事、民事、行政及知识产权审判和执行工作办案指引。完善破产案件办理体系,加强“府院联动”,组建专业化审判团队,办理强制清算和破产案件、相关衍生诉讼案件,对债权债务关系简单、财产状况明晰等破产案件,采取简化审理方式,提高案件审结效率。强化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完善集体诉讼制度,为中小投资者提供一站式、低成本、多渠道维权救济服务,便利投资者提起和参加诉讼,降低投资者维权成本。建立多元化诉讼渠道,加强网上便捷诉讼服务、手机移动微法院、自动移动终端设备等建设,拓展诉讼服务大厅功能,为市场主体提供快捷高效的诉讼和司法服务。
1.优化信用信息评价功能。出台《滨州市企业信用评价管理办法》,建立滨州市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争创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典型城市。健全破产重整和行政处罚信用信息修复机制,在企业完成信用修复后,及时停止公示失信记录,降低企业信用修复制度性交易成本。强化政务诚信,完善信息公开链条,系统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五公开”;优化政府机构失信通报、督查和府院联动机制,强化政府机构失信案件“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协调处理;强化守信激励,为守信个人及个体工商户在融资、租赁、旅游、创新创业等方面提供守信联合激励服务,给予守信主体便利和优惠。
2.推进失信联合惩戒。探索建设联合奖惩应用系统,与行政审批系统对接,实现在行政审批事项中查询使用红黑名单。持续推动各行业部门建立红黑名单制度,并在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中率先查询红黑名单,对于红名单提供容缺受理、绿色通道,对于黑名单予以限制。探索开展企业信用分类管理,推动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归集公示,全面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推进失信联合惩戒,对严重违法失信主体实施行政性、市场性、社会性约束和信用联合惩戒,实施“一处违法,处处受限”,推动跨部门、行业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有序开展信用修复,对修复状况进行记录和更新。
【作者单位:中共滨州市委党校(滨州行政学院)】